(原标题:挑战与机遇并存 互联网婚恋平台走过的“风雨路”)
从过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演变成如今的“自由恋爱”,由此可观千年以来中国婚姻观念之改变。
1981年,《人民日报》下属的《市场报》刊登了新中国的第一则征婚启事,引发了全球关注。一年后,中国第一家婚介所——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成立。随后的十几年里,线下婚介所遍地开花。
在世纪交替前后,互联网行业迎来了第一浪潮,它不仅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获取资讯单一的方式,还促进了中国年轻人婚恋思想观念的转变。
1998年,国内首个在线交友网站——中国交友中心在线网站建立,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婚恋的开端。此后的十几个年头里,互联网婚恋从PC端时代,逐渐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化,每一步的迈出,都与当下的婚恋观和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现如今,2.4亿成年单身人口的缺口以及持续走低的结婚率,印证着婚恋行业的创业热点和市场潜力。在行业步入转型期的当下,服务提升和技术创新将会成为婚恋平台在未来行业发展的“重头戏”
PC时代:百花竞放,规范市场
互联网婚恋的出现,其时代背景是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乡镇人口涌向城市寻找机会,使得成年单身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2010年城市蓝皮书》显示,2000年到2009年中国的城镇化率从36.2%上升到46.6%,城镇人口从4.6亿增加到约6.2亿,近10年时间,城镇人口增加了约1.6亿。
脱离了固有的生活集聚,这些单身们的生活时间过多被工作、学习所填充,导致社交圈子不断变窄。因此,婚恋需求也成为了他们扎根城市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互联网的发展,打破的不仅是获取资讯的单一渠道,更是为不同行业创造了新的发展形态。其中,“互联网+婚恋”模式的出现,为单身人群提供了新的婚恋方式。
2003年,世纪佳缘成立,拉开了之后互联网婚恋行业百花竞放的盛况。与当时存在的互联网交友平台不同,世纪佳缘定位于“婚恋而非交友”,并在一上线就打出“严肃婚恋”的招牌,推行身份鉴定制,鼓励用户递交真实信息。
起初,世纪佳缘的创始人并未设想将其打造为盈利性的公司,只是作为“公益性”的社会实践,因此网站一开始便对用户实行免费模式。伴随会员数量的增多,世纪佳缘以线上增值产品,线下组织活动作为营收来源,打开了最早的营收模式。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世纪佳缘在中国在线约会市场中占据43.7%的份额,高居行业首位。
在世纪佳缘成立的次年,百合网也紧随其后,进入到互联网婚恋行业,在国内率先推出了匹配推荐与精准搜索系统的“心灵匹配,成就幸福婚姻”的独特婚恋服务模式。
随后,百合网首推人工红娘服务,开始布局线下服务门店,开创了线上线下结合的婚恋服务模式,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婚恋服务与商业模式。由此,百合网有了资本市场需要的“故事”,也为互联网婚恋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
2005年,随着珍爱网的成立,互联网婚恋行业“三国杀”的局面也由此形成。与上述两家的商业模式有所区别,珍爱网是中国第一家收费的婚恋平台,通过网络征选+电话红娘的婚配服务模式,逐渐跻身行业的第一梯队。据相关信息,截至2008年,珍爱网注册会员突破100万。
除此之外,有缘网、我主良缘等互联网婚恋平台也纷纷涌现,互联网婚恋行业也由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中国互联网走进各家各户,使得原有的沟通与交流的壁垒被打破,通过网络交友成为了时代趋势。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平台为市场带来规范的同时,也将专业的婚恋咨询意识传播给大众,把婚恋观的时代变化以及婚恋的新概念普及到了万千老百姓,使得它们这些专业婚恋机构逐渐被大众接受并信赖。
2003年-2010年,互联网婚恋平台繁荣发展,也为日后更多的入局者扮演了先行者的角色。当时艾瑞咨询发布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国网上婚恋交友市场规模达到1.75亿元,截至2010年将会达到1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7%。
移动互联网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在经历过中国互联网第一波流量红利的洗礼,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婚恋平台占据了PC端的婚恋市场,婚恋模式也越发成熟,婚恋行业也进入平稳发展期。
然而,这种宁静保持不了多久,就被互联网一股热浪的到来所打破。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2010年,我国宽带网民规模达到4.5亿,年增长30%。同时,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为4299万,占整体网民的9.4%。但这个数据于两年后的2012年底,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手机网民突破至4.2亿,占整体网民比例的74.5%。
手机网民的剧增,正式宣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与之相对的是,80后、90后这一批互联网的原居民,逐渐从上一代人手中接过了相亲的大旗。时代的发展潮流下,不仅是适婚人群的更替,更是映衬着婚恋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科技技术的进步。
年轻人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无需局限在固定的场所进行线上交流,可以低成本维护线上的人际关系与扩大社交圈,从而找到适合的伴侣,逐渐被更多年轻人所喜爱。
随着PC端流量逐渐触碰天花板,互联网婚恋平台亟需寻找新的模式和增长机会,而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对它们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自2010年始,抢滩移动婚恋,成为了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婚恋平台转型求新的关键转折点。
2013年,珍爱网推出升级版APP,增加了例如搜索附近的人、传纸条等功能,不断丰富平台内容。2014年,“世纪佳缘”新版移动端将原有的“信件”模式改为“聊天”模式,开始从电商服务信息工具向移动社交平台转型迈出步伐。
2亿的单身人口数量,折射出中国青年人现实的婚恋压力,侧面也为婚恋社交提供了发展的基础,移动化转型将会为互联网婚恋行业迎来第二波行业高峰。
值得一提的是,从上一代接过相亲大旗的80后、90后,他们强调个性,不愿意被大众进行定义,尤其在婚恋上,他们不愿遵循上一代的婚恋思想,更加追求思想独立、恋爱自由,以及婚恋平等的观念。
这也使得一批互联网创业者看到了移动互联网下带来的发展契机,一时间,涌现了一批新颖的社交平台。在社交领域突围而出的,莫过于主打陌生人社交的探探。两个人同时右滑就是相互喜欢,匹配成功就可以开始聊天。这样就可以完全保证是拥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并且只有对彼此感兴趣的才可以聊天。通过新颖、有趣的“左滑右滑、互相喜欢才能聊天”的核心产品机制,迅速让探探成功打开社交市场。
电商巨头阿里也不放弃社交的尝试,旗下淘宝平台上线了新版“购物车相亲名片”,还新增了爱情宣言和偶遇功能。作为社交巨头的腾讯更是直接切入婚恋市场,上线了婚恋交友APP——“欢遇”。
把握年轻人的交友想法,并带来有趣、浪漫的独特体验,也是新进入场的交友平台获得青睐的重要原因。移动互联网的浪潮下,移动化转型与新的挑战者入场的之间,世纪佳缘、百合网等婚恋平台可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行业新方向:服务一体化,模式新发展
时代在变化,婚恋行业也在变。
虽然PC端的流量增长趋于平稳,很难再次快速增长,但移动端的便利性以及单身人口的增长也进一步释放婚恋市场的潜力。打破了过去稳定而具备门槛的生态,现在有了新的竞争者加入,这就更加要求婚恋平台需要不断创新改变,寻求新的机会打破行业桎梏,焕发新的活力。
互联网婚恋行业已经步入下半场,进入到了精细化的深耕市场。这个阶段,考验的是平台的运营能力、服务资源以及平台渠道等。为此,世纪佳缘、百合网于2017年9月合并组成了“百合佳缘集团”,珍爱网也在寻找新的资本机会。
90后强调个性化,对新事物更容易接纳与了解。在满足其好奇心的同时,也要适应他们的个性和展示方式。为此,互联网婚恋平台围绕婚恋社交为中心,向更高纬度的社交范畴突破,融入了更多的社交属性,相继引入语音相亲、红娘直播等社交功能。2019年始,百合佳缘集团开始引入视频相亲,通过红娘作为主持人,在直播中引导话题,促进了单身男女双方缔结社交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婚恋和社交是有着本质区别。婚恋是严肃的,并非只是简单的交友服务。除了收入、学历、资产等信息外,还涉及到身高、体重、外貌等方面。互联网婚恋社交,是用户以恋爱、结婚为目的,借助互联网婚恋平台与异性进行有效接触和沟通,最后确定恋爱关系。
但在“美颜”横行的当下,用户更期待看到对方的真实性,这就涉及到线下见面。婚恋平台的线下门店,除了保障双方见面的安全性,也为双方提供了一个舒适的交友空间,这是线上虚拟环境无法体验到的。
截止到今天,互联网婚恋行业已经走过近20个年头,每一步的迈进都紧贴时代的婚恋发展潮流与科技进步。从起初线上婚恋匹配,到线上线下婚恋结合的O2O模式,再到移动化转型。由此可见,单纯依靠匹配婚恋交友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婚恋发展,互联网婚恋平台已经延伸至婚恋的上、下产业链,打造的是一站式的服务体系。据了解,百合佳缘集团已经布局了婚恋、婚礼、情感、金融等全婚恋产业链,从以往单纯婚恋交友服务走向全方位的婚恋生活服务。
时代发展以及婚恋思想变化带来的新景象,它要求婚恋行业不断创新,以更专业的服务满足新的需求,以及适应新的婚恋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