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钧瓷《三羊开泰尊》历经200道工序,苗家父子揭密顶级钧瓷烧制工艺!)
钧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传世品极其稀少,被誉为“国之瑰宝”。民间对于钧瓷有众多说法,旧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件”之说 “钧瓷无对,窑变无双” “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等俗语,可见钧瓷之珍贵。
作为官窑珍品,这款钧瓷《三羊开泰尊》是由钧瓷泰斗苗锡锦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苗长强联袂创作,其制作工艺繁复,工序繁多,堪称两位钧瓷大师称为本人的扛鼎之作!一经问世,收到社会各界瞩目!其艺术成就非凡,是钧瓷的巅峰之作。
钧瓷的历史
钧瓷——《三羊开泰尊》
钧瓷是中国宋代的五大名窑之一钧窑出产的瓷器,因宋徽宗时期曾在近禹州市内古钧台附近设置官窑专门烧制御用瓷而得名。据近年考古学家发掘资料分析,钧窑的烧造历史开始晚唐时期,全盛于北宋时期,延续于金、元,前后长达700多年。
钧窑烧造历史如此漫长,留存至今的钧瓷却为数不多。是因为,宋朝时,宋徽宗下令在古钧台建立官窑烧制贡瓷,钧官窑为皇家烧制贡品,每年只能烧制36件完整的,严禁流入民间。
建国后,苗锡锦等老一辈钧瓷专家(新中国钧瓷恢复五老)的努力下恢复重造,此后钧瓷一直作为外交国礼赠送各国元首和友人或被国内外各大博物馆馆藏。
2008年钧瓷烧制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门两泰斗 薪火两相传
“三羊开泰尊”是由钧瓷泰斗苗锡锦和钧瓷传承人苗长强联合打造,坚持“宋釉今烧”的复烧原则,再现了宋瓷巅峰风采。苗锡锦是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是新中国钧窑恢复“五老”之一,在钧瓷制作上可谓泰斗人物,宋釉今烧”是苗家父子共同研究46年的心血之作。
他对钧瓷配釉、烧成、拉坯样样精通。苗长强先生传承了钧瓷技艺,他“法古不泥古,创新不离宗”,是苗家钧窑第20代传人。
2016年,钧瓷泰斗苗锡锦老先生荣获“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
苗长强是国家级非遗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其作品在中国非遗文化市场广受好评,至此极大的提高了钧窑在中国非遗文化市场的艺术地位。作品以最简洁的线条表达丰富的福祉,契合宋瓷简洁凝练,优雅自然的审美风格。
著名文物鉴定专家耿宝昌莅临苗家钧窑
他是唯一被耿宝昌赞誉“达到宋代钧窑水准”的艺术家,也是唯一同时荣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双重国家级荣誉的艺术家;作品被古陶瓷泰斗耿宝昌和中国古陶瓷协会会长王莉英同时收藏,市场价格逐年翻增。
废百存一的珍宝钧瓷是如何制作的?
这款瓷器坚决采用采用原釉+原矿+御窑烧制的烧制原则,苗锡锦在神垕镇,宋官钧古窑址处偶然发现了宋代烧制烧制钧官窑珍稀绝版釉土,“宋釉今烧”是苗家父子共同研究46年的心血之作,只有苗家钧窑才能使用宋代珍稀原釉。
(钧瓷《三羊开泰尊》)
《三羊开泰尊》作为当代官窑官款瓷,价值非同寻常。作品通体采用了极为名贵的宋代官窑至尊釉料,红若宝石、青若玛瑙、莹莹如玉、润如珍珠,点点金斑星罗棋布,窑变绝妙神奇瑰丽。整体呈红色暗示了创作人“红动中国”的希冀,工艺美轮美奂,高贵不失厚重为钧瓷上品。
(钧瓷国礼《三羊开泰尊》底款)
《三羊开泰尊》溜肩,腹部丰满,至胫渐收。瓶体线条流畅,古朴典雅;整体师古不泥、恢弘大气。颈部三羊头破釉而立,气势雄厚,栩栩如生,寓意两国国民三羊开泰、物阜民丰。三头下釉汁在高温烧制中随形向下流动,胎骨坚致,色泽温润。
苗锡锦老先生手工拉胚
苗长强老师现场摔毁出窑的残次品
苗锡锦老先生耄耋之年与苗长强联袂创作的《三羊开泰尊》是近年来的扛鼎之作,从原料加工、造型、素烧、 施釉、釉烧等数200道工序,结合千年古法,全部亲历亲为,柴烧工艺烧制,终成一器。钧瓷自有“十窑九不成”的说法,意义重大,不能出现一点瑕疵,因此毁掉无数瑕疵品,烧制属实不易,如此珍宝,恐难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