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业互联网建设难点在企业信息系统------强基建设(中))
企业信息化,走过半个世界,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尚有空间进一步提升,目前典型的问题莫过于实施成本过高可以看出来。
企业的复杂程度不难理解,岗位多、产品多,直接运营在一线和二线的要素达20个之多,如财务粗略细分有会计、出纳、统计、成本、仓库等等,每个细分都是一个专业,需要几年的工作积累才会出现管理思想;而产品部分更多,各种产品的工业软件与生产制造相结合,家家企业都不同。管理软件是边缘科学,得把不同的专业都串起来,开发出符合性程序,要求高,各方面都需要达到精通的状态。团队开发是必须的,每个程序员都有对业务的独特理解、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个人的思想也随着经验的积累而变化,要把这些思想都统一并搭建起来并不容易。一旦进入信息化开发,便如同驶入茫茫大海无边无际。
发展到现在,企业定制系统已是业内共识,最前沿的是行业系统加企业特殊情况、再作二次开发,如机械行业系统、电子行业系统、纺织行业系统、以加快实施速度,这种模式虽然强行推进了系统的发展,但离不开售后服务的制约,一旦企业发展变化,定制系统的适应性得同步跟上。因为是定制系统,有优势,也有另一面:
一是限制了企业的灵活性,企业的组织形式变化迅速,定制如同量体裁衣,一旦企业扩张或变革,那么必须得对系统进行调整,然后得找人对代码进行更改,付出的代价可能更大,大型企业为了防止出现不适应,还成立专业的IT 团队自己维护。
二是在专业领域,工业设计软件对企业的竞争力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企业的发展,对工业设计软件的需求也逐步上升,但在定制模式下,工业软件与MES 软件与管理运行软件往往接合在一起,得整体更换,制约了企业的提升能力。
此外,在外表光鲜的企业信息化运动中,不少企业上信息化已经成了形象的标配,为了让上门来考察的客户看起来更科技、更高水平,信息化的外表形象远远重要于内在实际功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作为买主和卖主,都希望成功,不过二者却各自打着算盘。 在政策加持的环境下,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心照不宣,至于,信息化实施之后,数据准确吗? 谁都不愿意去揭开这个疮疤。孩子、你真的太天真了! 这如同皇帝的新装翻版。
折腾了很久,起作用的现实情况可以总结为三点:
1、各种系统的工业设计部分是起作用的,能够帮助产品设计提高效率;
2、财务报税系统是起作用的,能够进行电子财务报表,提高了效率;
3、MES车间制造系统有发展但还是说车间自动化比较好,与订单运营系统是脱节的,二层皮现象严重、没有缝合好,两化融合提出问题的方向准确,这个融合继续得深入发展。
除此之外,好象没有啥划时代的突破。
有人要问,那网络商城的发展呢?至少也是信息化。
我们把信息化的入口分为销售端和生产端二个入口。工业设计软件,涉及到大量物理参数,这是平台销售系统所无法对接的天然难题,结果只剩下生产端作为入口,所以SAP始终狂吹不倒。
回到正题,企业信息化在企业实施中卡了壳,发展到定制系统这个环节,已经毫无头绪,二层皮现象再无推进迹象,三十年下来,一直在里面打转出不来,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
我们往往认为,事情开了头,给企业的发展方向扶上了道,然后他们自己会竞争和前行,去解决行业问题。在信息化领域,有那么多的企业在参与竞争,总会有企业突破,而把眼光着力点放在了市场空白点上,事实并没有这么简单。
软件是虚无飘渺的产品,不象实体产品看得见摸得着,实体产品可以做试验对比产品质量很直观,软件往往无法对比清楚;
企业信息系统如同人的神经系统,是统管全局的,触碰得不好会给企业带来伤害,所以企业主往往很谨慎,决策的时候不敢尝试新产品,倾向于品牌性或同行竞争性地对比上系统,信息系统的品牌和官方认可主宰了市场,这样的特殊行业、特殊环境并不利于先进的软件诞生。
这一篇讲述了定制系统的发展是因为思维惯性,定制系统不是好的解决方案,一条路走得太久了,也就走习惯了。要换一条道,在思想上不容易。道路最终还是得换,解决问题还是得有标准化的系统出现,为了寻求答案,得回到路的源头重新搜索。下一篇讲述信息化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标准化系统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