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工业互联网建设难点在企业信息系统----强基建设(上))
最近,要加快推进5G 网络、数据中心等 让 “工业互联网”成为热词。记得三年前,两化融合袭来,各个城市掀起了一股产业互联网风潮,各种组织和协会,人们趋之若鹜,那样的热度如同2008年和2014年的股市,马大嫂们都在高谈阔论宏观经济政策。
言归正传,如今工业互联网各地政策重点在工业软件、产业互联、上云和大数据。大家争先恐后地朝最终目标奋进。于是我回头望望,支撑这些大数据、工业、产业互联的基础是什么? 那要说得清楚是什么样的大数据?这个数据从哪里来的?
有人说,设备运行数据算、检测数据算、用电数据也算,至少联上去了。
有人说,车间设备互联,远程操作控制无人化了;
有人说,我们网上订单可以把定制要求发到工厂实现信息互通完美定制;
换我说,设备运行数据上云,大量的数据是低效数据,数据质量不够。车间设备互联无人化,日本企业在二十年前就已经实现,这是生产自动化;网上订单传到车间,我们现在聊天软件也可以解决。这些都不是核心技术,我们可以去摸索,但我们还是得找着核心薄弱环节下重手。
我们放眼看世界,如今德国信息化龙头企业SAP市值已达到1600亿美元,那可是一万亿的市值,达到了茅台酒的水平。他们的
产品很强大,价格也强大,售价基本在600万元一套以上,那可是巨额利润。
工业互联网是围绕工业企业,将客户、产品、市场、企业、产业连接一起,工业企业信息化的核心是运营数据,要先把之前的运营数据从手工格式切换成计算机格式,然后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信息处理和交换,SAP就是做这一块的。随后所有的大数据均是从运营数据中来。
据市场反馈,国外的系统普遍操作要求很高,为了培训合格又熟练的操作员,SAP开设有大量的培训学校,学业合格后颁发上岗证书,这个证书在业内通用,对入学的学生也有要求,会英语是必要的,学时大概16天,学费则在3万左右。
这简直是一个帝国。
显然,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始终是围绕工业企业信息展开互联,这最核心的环节是我们最薄弱的环节。
我们在认识上有一个误区,大多数以为我们企业信息化产品已经到了泛滥的程度。多不代表强,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其它工业领域睽得端倪,我们很多传统产业同样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中,陷于价格竞争,而国际品牌则处于主流奢侈品地位,价格往往是十倍以上。企业信息化系统如ERP这些,同样如此,因为进入门槛低,产品标准缺失,导致低价竞争,低水平重复建设很激烈。
殊不知,产业升级并非是换产业而上,而是在同一产品上的进步和迭代升级。做手机的仍然做手机,但从之前的模拟机升级到了数字机,又进一步升级到了Iphone,这是产业的迭代升级。造飞机的仍然造飞机,但从二代机发展到了三代机,又如今发展到了四代机,造飞机的并没有换产业去造火箭。
照这样的思路,问题还有,为了让企业有竞争力,我们要上600万的系统,这是大公司干的事情。那么小企业呢?小企业没有财力来投这么大金额,只能用缺少功能的产品,市场上各种层次各种价格的都有,那企业是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不同的系统?
于是我们可以发现,在企业信息化领域,产品多而杂并不是好事情,何况是泛滥的情况下,说明产业远未达到深化的程度。一个健康的产业是有几家强大的核心运营系统供用户选择,用户安装了之后再没必要更换,可以伴随企业一道发展。这样的系统必须拥有更强的适应性、有更强大的数据能力,不管是小企业还是大企业都能使用,都能承受得了这个成本。
混杂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之下,能够统一市场统一标准的产品尚未出现,这给产业留下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这一篇我们讲述了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在企业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系统存在差距和不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基建设还得关注企业信息化系统。而造成不足的原因在于长久的思维惯性,认为家家企业不相同,都得用定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