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和大陆七所大学的40名师生访问台湾,受到台湾民众的热烈欢迎,无论走到哪里粉丝们都如众星捧月一般。
图片来自网络
粉丝们对马龙的崇拜不单单是因为马龙是世界冠军,也不只因为马龙很帅,更因为马龙的身上有一种纯净的能量,这种能量是这个世界久违了的能量,让人们感觉很舒服,很开心。
看了马龙的一段演讲,了解到马龙的乒乓球生涯,了解到他所经历的挫折和伤痛,在困难面前,马龙想过要放弃自己从时候就有的梦想,可是当他因为疗伤停止乒乓球训练的时候,才明白自己有多么喜爱这项运动。
图片来自网络
以下是马龙的演讲内容:
作为国乒队员,只能拿第一,拿第二都算输。所以每个人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在国乒队内,只有拿了大赛的单项冠军才可以被认可,所以我需要世锦赛单打冠军、奥运冠军来证明自己。然而,想要获得世乒赛冠军谈何容易。
从2007年,19岁的我第一次出征参加世乒赛单打项目。但我只播了16强,但从2009年开始,之后的2011年、2013年,我都稳稳当当的进入了四强,但也都在最后一刻被挡在了决赛之外。
按照当时刘国良教练的说法,我已经三次埋葬了自己,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也成了我的梦魇。
下一次世乒赛是2015年,我27岁,刘国梁教练27岁的时候已经拿了大满贯,满身荣誉正式退役,而我三大赛只在2016年拿了一个世界杯的冠军。
然而在2014年世界杯上我又输了那次之后,我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了退役。
外战输过,团锦赛输过,爆冷出局领先被反超,我尝试了各式各样的输法,但就算我心里崩溃,却还是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我不想就这么认输。
你们相信吗?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
2015年世乒赛,我一路打到了半决赛,又是半决赛。从2009年开始,半决赛已经成为了我心理障碍。
赛前我积极备战,教练也给我做了心理建设,他对我说,唯一能战胜你的就是你自己。
还好,这一次我赢了,一直赢到了决赛,一直赢到了2016年的奥运会,我终于在我28岁的时候拿到了自己的大满贯。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2017年、2019年的世乒赛上,我都赢了,虽然在2019年,这次赢得很曲折。
因为打球的动作习惯和常年的劳损,我做膝盖会有些疼痛,这些年一直在进行着理疗和康复训练。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因伤退赛了好几次,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是我职业生涯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
我从5岁学习打球开始,我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没碰过乒乓球。教练和医生带我见了许多的权威医生,中医针灸和西医的理疗交替尝试。那段时间我的膝盖都是青一块儿紫一块儿的。
没法训练的日子,我只能练习身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算是身体训练,稍微一上量,我的膝盖就会肿胀和疼痛。
到了2019年初,我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四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
伤病击垮了马龙,他太老了,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那段日子,自媒体上充斥了各类各样的看衰标题,每次被伤病折磨的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
这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为什么要重新回到球场?事实上,在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之后,我也成了大满贯。在大多数选手看来,28岁的我应该可以选择激流勇退了。
说真的,当时我也犹豫过,然而正当我不知道目标在哪儿的时候,积累的伤病先爆发了。这么长时间不打球,反而让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项运动,那几个月里偶尔可以练一次的我就特别开心。
如果我说2016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在这次生命中,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
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我太热爱乒乓球了,我怎么能不热爱它呢?
就像小时候看着电视为中国队加油那样情不自禁;就像看到我前辈们赢得冠军后亲吻国旗那般深深震撼;就像2019年世乒赛,时隔8个月的我战胜伤病终于获得冠军,赛后采访时说出那句I am made in China一样。
乒乓球跟祖国原来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因我而升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我终于实现了为国争光这个小时候的梦想。
从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团为中国队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就为中国不断赢回荣誉,赢得尊重。
70年代,乒乓外交,乒乓球成为中国和外国的纽带,中国乒乓球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这颗小球发扬光大。
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