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宏网深圳4月15日电 4月14日下午,“高质量高颜值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在区公共服务平台一楼新闻演播中心举行。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代表、企业代表、在光明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参加发布会。
今年2月,光明区出台了《光明区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实施方案》,将高质量高颜值打造成为光明最强特质和最大优势。本次发布会邀请了区科技创新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就光明区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相关情况、2021年光明区高颜值城市景观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并现场回答记者、网友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光明融媒记者韩志强/
光明区将实施16项举措、40项工作任务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见成效”
发布会上,区科技创新局局长刘云红介绍了“光明区科技创新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相关情况。据了解,根据《光明区关于全面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快打造高颜值深圳北部中心的实施方案》,区科技创新局按照“一年见成效、三年大跨越、五年树典范”工作要求,编制了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年)》和2021年工作方案,聚焦聚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奋力建设深圳科研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新闻发布会现场(光明融媒记者韩志强/
今后五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将实施四大工程、解决四大问题、打造四个高地,即:通过实施技术创新登峰工程、成果转化攻坚工程、科技企业培育工程、服务能力跃升工程,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源头创新能力薄弱、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企业创新能级不高、科技服务业态较少等问题,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首选地”、新兴产业“聚集地”、创新生态“新高地”,把光明区打造成为全市科技策源和创新发展新标杆。
到2025年,全区科技创新重要指标在2020年末基础上大幅攀升,建设国家实验室1家、广东省实验室3家、新型研发机构10家,参与或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1项,全社会研发(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基础研发经费占R&D比重达20%以上),认定科技产业园面积360万平方米以上,落户国家级检验检测平台9个以上,科技创新专项基金规模突破20亿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300家,瞪羚和隐形冠军培育企业100家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45%,科技创新能力跻身全市前列。
2021年,光明区将聚焦解决创新链与产业链互融互促的痛点难点问题,围绕构建“原始创新体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科技-产业’循环发展体系”“高端科技服务体系”四大体系,实施16项举措、40项工作任务,按照台账式管理、项目式实施、节点式推进,确保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见成效”。
光明区将重点打造六大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
从“质”和“量”上、促进城区环境面貌上台阶、展“新颜”
随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李俊涛就“2021年光明区高颜值城市景观建设实施方案”相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区高质量高颜值发展大会上,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高质量高颜值城区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打造了“一三五百”的高颜值项目建设体系,即“做实一个机构、建立三大机制、完善五类行业标准体系、成立百名专家库”,深入推动从地面、立面,到天面的全域景观建设。
新闻发布会现场(光明融媒记者韩志强/
今年,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将秉持“全域景观理念”,重点打造六大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从“质”和“量”上促进城区环境面貌上台阶、展“新颜”。6大片区共33个项目,总投资26.68亿元,目前已开工项目7个,已完成施工招标项目4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22个。这六大片区项目分别是科学城大装置区周边环境提升项目、虹桥公园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光明国际汽车城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科农路及凤凰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光明南大门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时间谷片区高颜值景观项目。
经过三年接续奋斗,到2023年,光明区计划新建成不少于15个公园,全域景观提升10个片区、共60条道路,进出光明区出入口、主次干道、主要片区全面完成全域景观提升,高质量高颜值的现代化城区框架基本形成。再经过两年努力,完成高质量高颜值现代化城区有效管控,实现“两个转变”奋斗目标,即由全域景观向全域景区转变、由全域游览向全域游玩转变,让光明在每个市民游客心中达到“愿意来、留得住、不想走”的美好愿景。
预计到2025年,光明区将建成“郊野—综合—社区”三级公园生态圈体系,畅通完善的道路交通体系,和谐的城市色彩体系,国际化的城市天际线和立面体系,休闲活力的河流水岸体系,智慧化和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彰显光明区的高颜值、感受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