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季节,那夏季是不是就可以安心了?答案是否定的,夏季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相关数据显示,气温一旦达到35摄氏度,每升高1摄氏度,急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面对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好防范。
资料图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及时监测血压。
气温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夏季为何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烈日炎炎,人的身体会大量排汗,以调节体温的平衡,防止中暑。此时,人体的血液循环便会加速,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使血压升高,如果本身就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此时便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加之水分补充不足,还有可能造成血容量不足,血液变得黏稠,更可能引发心梗、脑梗。
人会由于气温的升高而变得易躁易怒,情绪的起伏与波动也有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此外,天气炎热会导致睡眠差,睡眠时间短可导致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37%。
夏季心脑血管疾病发作有何前兆?突然出现胸闷、气短、心慌的感觉或者胸口“不舒服”,并长时间难以缓解;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并且头晕目眩、头痛。尤其是夏季,人们常常会以为是误食了不干净的食物,然后吃一些医治腹泻的药,但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突然出现视力下降,视物不清,眼前发黑的状况;突然有肢体麻木,活动不便,或突然口齿不清的情况;变得情绪化,或是平时积极开朗、活泼好动而且话多的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无精打采,整天懒洋洋的,又或是平常内向寡言,却突然脾气变大,易躁易怒。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需及时监测血压
面对高温天气,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及时监测血压
人们在夏季血压会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仍需提高警惕,及时监测血压,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避免因血压过低诱发脑梗死。
2
控制房间内外温差
在夏季,室内通常利用空调降温,空调温度过低对老年人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会导致血压波动大,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等,建议保持室内外温差小于8摄氏度。
3
喝好“三杯水”
夏季热、出汗多,提倡饮好“三杯水”:分别是早晨起床、睡前和夜间起床时。如果有前列腺增生导致夜尿多,那么睡眠、夜间就适当少喝水。若伴有习惯性便秘,可以喝凉开水,有利于缓解便秘。
4
调节饮食
饮食清淡,多吃水果、蔬菜、豆制品,搭配适量瘦肉、鱼、蛋,少吃动物内脏和油腻食物,尤其晚餐,过于油腻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5
防止便秘
大便干结用力排便,腹压升高,促使血压、颅内压上升,极易引发脑出血、心衰加重。预防便秘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芹菜、韭菜等,同时配合适当的运动及晨起前腹部保健按摩。
6
保持良好的睡眠
睡眠对人体的重要性不亚于呼吸和心跳,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适应环境能力。反之,失眠常常导致人体神经、免疫功能紊乱,故失眠也可以说是“百病之因”。
文:武鑫玲(郑州人民医院北院区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李志鸣
校对:耿静
审核:叶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