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共读欧洲民间故事 ,品悟不同写作特色
2024-11-15 14:58  浏览:30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共读欧洲民间故事 ,品悟不同写作特色

本学期,和学生共读,先是中国民间故事,再是非洲民间故事 ,这次是欧洲民间故事。这次共读书目同样是以其中一篇《聪明的牧羊人》为书的题目,这本书有上下两册,也要50万字,如果孩子们真的能认认真真读的话,单本书的文字量真的也不算少了。因为上周出差比较多,所以这次的阅读速度并不是很快,花了两个多星期读完50来万字,中间还夹杂着看叙事者共读书。不是特别喜欢看外国作品,原因之一就是记不住书中人物的名字,年轻时就因为外国人物名字太长,加上在我看来长长的名字都差不多,所以很难记忆,年纪大了,就更加记不住。而我,看书第一印象一定是人物和情节,所以长长的外国人物名字一直是我阅读外国文学作品比较大的障碍。不过从另一层面讲,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再说也不可能记住,读书就像吃饭一样,吃饭是为了使身体更好地存活,吃下去的饭并不会一直存在身体里,读书是为了使精神更加丰足,读过的书自然也不会一直记在脑子里。因而即使记不住,我也照样要一本又一本读下去。

《聪明的牧羊人》上下两册共分五个篇章,上册第一篇章主要是写精灵、仙人帮助弱小的主人公战胜困难、实现愿望;第二篇章主要是写因为魔法发生了很多奇妙的事情,使善良、机智、勇敢的人梦想成真;下册第三篇章主要是表现欧洲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状况的的民间故事;第四篇章主要写以动物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第五篇章就是放了一篇以歌谣形式出现的《尼伯龙根之歌》的节选。

“奇”字为先

读完欧洲民间故事,我感觉欧洲人民在发挥想象力这一点上真的是做到了极致,各种奇思妙想,让你闻所未闻,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奇”字。首先是人物奇,比如《聪明的牧羊人》《长金角的小牛》等,主人公有的因为被施了“黑魔法”而变小、长角或变成了蛇、天鹅或长睡不醒。还有常见的巨人形象,如《巨人之梯》,或诡异的长相——长了三只眼甚至多只眼的女人,如《玛丽亚公主》《魔牛和它的主人》等。欧洲人民将将人物身上的“奇”编成了恰如其分的故事,让故事波澜起伏,环环相扣。其次是环境奇,如《魔牛和它的主人》中的男主人公一度穿过铜森林、银森林和金森林,也因为摘下了铜花、银花、金花招致了厄运。故事中的人物有时会顺着参天大树走进云端仙境,有时则顺着虹梯滑落海里,还会遁入土中,走入窄小昏暗的地下通道......这样的环境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特别奇。 再者是故事奇,《天上的星星》中那个小孩儿一心只想摘下天上星星,《寻找长生不老的王子》中的王子为了求永生一路追索,《使公主发笑的长条子汤姆》中的老国王为博宝贝女儿一笑而发出可笑的宣告......这些故事读来都让人觉得特别奇。当然这本民间故事,还有很多方面能够体现它的奇,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去细读体会。

人物以王公贵族居多

这本书选择的欧洲民间故事,出现的比较多的是某个神巫下了某个咒语,主人公便想尽办法去解除这个咒语。这个主人公有可能是平民百姓,也有可能是王公贵族,不过王公贵族在故事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民间故事是流传在民间,是有平民百姓口耳相传的故事,创作者大多是平民百姓,传播者也大多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对娶公主、当国王这类事情特别向往,但是在现实中又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可能借由故事来体验一下吧!

以故事为主,主题并不突出

读完欧洲民间故事,我感觉比起中国故事,似乎内容与情感更浅显,主要是讲述故事, 很少把故事所要传达的道理在结尾直接表达出来,往往主人公获得幸福,坏人得到惩治,故事也就结束了。故事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一般不会特别明显地表达出来,需要读者、听者自己去领悟,。确实,当时传播民间故事的人不会特别关心别人能懂得什么道理,也许他们更享受讲故事的过程,故事本身的离奇和曲折是他们更在意的。而这样的民间故事其实是深得孩子们喜欢的,因为他们的思维中绝对不会把故事的主题和价值放在第一位。

重复结构很多

书中的欧洲民间故事还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写作特点,那就是重复结构,那些看起来简单并且重复的内容使故事变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极大地增加了故事的艺术魅力。当然一次又一次重复的结构,使民间相传更加容易,也为故事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所以这些故事一直能够流传至今,历久弥新。

书中重复结构中三段式结构给人特别难忘的印象。主人公遇到的困难常常会有三个,得到的宝物或其他外援常常也是三样,而他们在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过程中所说的话,做的事通常也是跟“三”有关,还有民间故事通常会把主人公放在三人团体中,而主人公通常是年龄最小的那个。这无论在中国民间故事,还是外国民间故事,大多是如此的。这同样是因为民间故事基本上都是通过口耳相传方式流传开来的,相似的结构、内容情和语言不仅让传播者便于记忆,同时还能加深听众的印象,让听众也能够很快记住内容,从而加速故事的传播。

最后一个篇章比较难懂

这本欧洲民间故事,大多数比较浅显,但是最后一个篇章《尼伯龙根之歌》却是很难理解的。尽管导读上已经提醒孩子阅读是有一点难度的,但是我想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难度。然而读完之后,我真的稀里糊涂。于是不得不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了整个故事诗的内容,再一字一句去重读,才稍微有一点理解。个人感觉,这个以歌谣形式展示的英雄故事,尽管只是节选,但是对于五年级的中国孩子来说,实在太长,很多人是读不懂的,即使去查找了资料,也是一知半解的。编者之所以要放在这本书中,可能是因为《尼伯龙根之歌》在中世纪文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是德国中世纪文学的宝贵遗产,批评家有时称它为德国的《伊利亚特》。

一本欧洲民间故事,让我不仅领略了故事、人物、环境等方面的奇特,使我在想象的奇幻世界徜徉了一番,也让我了解了这些民间故事在结构、形式上的显著特点。学然后知不足,和学生共读童书,也收获多多。

发布人:2c4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