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深圳民间博物馆发展调查之④|反响:打造深圳特色的民间博物馆
2021-04-16 10:40  浏览:475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读创/ 深圳商报记者 蒋荣耀


深圳商报&读创推出了《深圳民间博物馆发展调查》系列报道和评论,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学习强国平台、腾讯、搜狐和网易等转发了这组报道。有专家认为,深圳短短的40年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雨后春笋般的博物馆建设,正是一个城市追寻远去的历史,激活往事梦想的写照。




专家:为深圳留下历史印记


深圳历史研究者、市委办公厅一级调研员唐桂生给记者发来信息说:“我参观过不少民间博物馆,创始人无论从精力和金钱方面都付出良多,功德无量。不过,现在的深圳民间博物馆大多数野蛮生长,形成不了合力,很多民间博物馆知名度也不高。”他建议政府应该主导民间博物馆发发展规划,统一筹划,各区如果能提供比较集中的场馆,配合优惠政策办展,一定能打造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特色的民间博物馆。


深圳本土民俗学家廖虹雷说:“盛世兴典藏。深圳短短的40年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大都市,雨后春笋般的博物馆建设,承载了一个城市追寻历史,激活尘封往事的梦想。深圳众多的博物馆不仅对上千万移民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对城市文化的积淀也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廖虹雷还建议深圳建一个“城中村博物馆”,留下一个深圳特定发展时期的历史印记。




廖虹雷。资料照片


中英街博物馆原馆长孙霄给深圳商报记者发来信息,他说深圳商报文化广场进行这样一个调查和讨论非常有价值。“深圳发展民间博物馆得大有可为,因为深圳是一个移民城市,文化上比较包容,吸引了一些收藏家来到这里,他们把珍藏多年的藏品也带来深圳,这是深圳涌现出像望野、梵亚、金石等一批优秀民间博物馆的有利条件。”


孙霄还建议,民间博物馆不要贪大,藏品和藏品主题非常重要,不要在建设上出现雷同现象。在机制方面,深圳可以更灵活一些,有些社区搞一些小型博物馆,也不一定非要追求400平方米空间,满足市民的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就好。


藏家:为深圳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清源斋创办人戴元环、傅瑞强都是古砖藏家,这个馆收藏古砖等3000余方,是南方最大的古砖收藏馆,古砖馆也在计划升级博物馆。戴元环在看到本报关于民间图书馆的报道后说,“我们幸运地在各界朋友帮助下完成了几次展览,也得到了市、区、街道许多领导的关注与支持,我们的古砖馆也准备落地新桥街道新桥社区。我们为古砖馆的发展定制了三年、五年发展规划,让古砖文化走向大家,为深圳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深圳商报记者采访清源斋创始人戴元环。蒋荣耀摄


清源斋等联合创始人傅瑞强曾经在非洲工作多年,期间还收藏大量非洲艺术品,他说,“深圳的国际化视野与包容开放的胸怀让我们选择把多年收藏的非洲各国藏品在此安家。由于受展览空间和资金等限制,我们建立大湾区首家非洲文化艺术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的目标还未能实现。看完读创/深圳商报的《深圳民间博物馆发展调查》系列报道,我们深受鼓舞。相信随着深圳对非国有博物馆支持政策的日趋完善与非洲艺术品收藏和对非贸易同步发展,乘着中非合作的东风,在深圳建立首家非洲文化博物馆指日可待。”




深圳商报记者采访傅瑞强。蒋荣耀摄。


深圳收藏家罗建锋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紫荆花区徽设计的金奖获得者,也是中国文人流派印的最大藏家。罗建锋在深圳工作生活已经四十年,他见证深圳的变化发展,对深圳有深厚的感情。他表示愿意将自己的收藏捐献出来,建设一座小型公立博物馆,以公开展示和学术研究、商业开发为主要功能。“金石学是国学中的一门顶级学问,印学则是金石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金石学研究的核心就是实证,我希望自己的收藏能够给金石学界和印学界提供实证的宝库。


审读:谭录岗


发布人:wrt1324****    IP:120.235.15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