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读特
“以大数据驱动为核心,带动农业从原有的传统育种方式转化为现代生物主义、食品产业是深圳具备的优势”市人大代表钱万强在参加大鹏代表团小组审议时表示,由于农业一产占深圳GDP比值不到0.1%,其农业附加值和食品附加值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大鹏新区应该围绕“双区”驱动,“双区”叠加效应,未来组织牵头申报国家实验室,全力打造东部科学中心。
图片拍摄:赖思为
“我们的队伍很庞大”
“我们高层次人才近百人中90%是研究生,60%是博士,平均年纪30岁,他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全部都在大鹏”钱万强介绍到,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建立了以组学技术为核心,辐射农业、食品和生态方向的学科体系,农业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占据世界前沿。“我们近年来也致力于科技管理这一块,看到深圳逐年增加研发投入比,已经占生产总值的4.93%,高于国内平均水平,这让我非常欣喜”钱万强认为由于深圳的城市创新能力处于前沿,未来的投入比重还将持续加大。结合“十四五”和2035年远景规划,他看到了农业科技在大鹏发展的无限潜能。“我看到了很多闪光性的东西,最核心的是政府创新体系意识性变革以及系统性的成功”。他表示。
“政企研”一体化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
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大鹏新区要践行新发展理念,抓住到“十四五”末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达到50%以上这一政策的机遇,谋划一批好项目,加快引进和培育高市值和高产值的农业领域公司。“政府的规划有了,说明创新体系意识性变革与系统性已经成功”钱万强谈到,农业科技发展需要运用基因、合成生物等手段科学育种,这样不仅能够节省土地,也大大提高了产值。
“我们现在提出让科学家变成‘知本家’,就是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资本”钱万强通过讲述一系列农业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强调“政企研”结合才能有效推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只有将技术研发人员的能力和成果转化为收入的增加,才能提升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是助力农业科技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
“国家实验室”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深圳的发展得益于全国各地的支持,在此过程中消耗了诸多原始生产要素,现在深圳有必要在乡村振兴、种子、耕地,这三大战略里做出成绩”钱万强认为,在深圳发展农业科技很有希望,未来的农业需要依靠大鹏的先天优势进行大的颠覆性发展。而农业科技扶贫是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向,这也是深圳回馈给外界的礼物。“将我们研发出的种子输送到对口帮扶地区,通过实际育种培植,在卖回大湾区,就形成了一个非常好的闭环”他说。
“上个月,农业部又刚刚批复了深圳农业食品产业示范园,现在我们就差拿到一个国家级的实验室了”在谈到为什么要在大鹏申报国家实验室时,钱万强表示深圳具备比QT城市更好的基础能够“筑巢引凤”建立起广东第二个农业科技平台。
“国家实验室已经不是完全搞基础研究,它是贯穿整个产业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钱万强希望未来可以将医学与农业结合,为大湾区生命健康产业注入更多的活力。
(原标题《市人大代表钱万强:大鹏具备深圳发展农业科技的最优“土壤”,应打造未来东部的科学中心》)
(深圳特区报 张连城 程思玮)
本文来自读特,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作者/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