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的乡村医生队伍,对村医工作作出部署。近日,本报记者奔赴多地采访,记录村医工作、生活的故事,倾听他们在守护农村居民健康中如何发挥更大作用的心声。
“春暮花堆雪,秋深果溢香。陇原佳丽地,半在什川乡。”诗人笔下的什川乡(现什川镇),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皋兰县,黄河于此穿腹而过,在干旱的西北内陆留下一片沃野。当地农村居民多种植瓜果,什川镇北庄村46岁的村医魏万春和同为村医的妻子王小霞,也曾靠种地贴补家用。过去村医收入少,夫妇俩只能一肩挎药箱、一肩扛锄头。
最近几年,甘肃省积极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在全省推行“乡聘村用”,保障村医收入和养老待遇。魏万春和妻子终于告别“半农半医”,心里敞亮踏实了。
当村医一度是最后的选择
魏万春出生于中医世家,在中药堆里长大,在兰州医学院(现兰州大学医学部)接受了3年专业医学教育。2002年毕业时,面临留城还是还乡的选择,魏万春很是纠结了一阵。
“当时年轻,觉得自己有才能,想着兰州市里天大地大,留下来定能成就一番事业。回去做村医,没个正规单位,收入不稳定,日子肯定过得苦些。”在北庄村卫生室里,魏万春陷入了回忆。但是,身为中医的父亲和他想法不一样:“咱家世代在这里行医,这一方水土能养活我,就能养活你。”魏万春最终没有拗过父亲,回到了北庄村当了村医。
那时,村医收入全来自给村民看病的收费。结婚生子后,魏万春夫妇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收入却不升反降。魏万春记得,2010年以后,村里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看病的人也随之减少,夫妻两个人一年的收入满打满算也就2万元左右。
干村医养不起家,他们就和其他村民一样种植瓜果,用来贴补家用。“每天早起先到地里干活,早上八点半准时赶到卫生室上班。下午6点锁了卫生室的门,赶紧往地里跑。”魏万春回忆,“收桃子的时候最辛苦,凌晨4点多就得起床,先到地里摘桃子,摘完了再找商贩卖掉,顾不上收拾就得回卫生室上班。”
在不远处的什川镇北坡村,长魏万春几岁的村医魏君,一开始同样不想留在村里。他毕业于甘肃中医学院(现甘肃中医药大学),曾经不满于行医的收入,干脆找了家企业做起了会计。不想没过几年,由于经营不景气,企业关门歇业,魏君只得再捡起老本行。“那时一心想有个稳定的事干。”魏君说。
“以前村医收入不稳定、养老没保障,一些村医只能搞副业、种地,或者外出开诊所、打工。当村医不是第一选择而是最后选择,曾经是普遍的情况。”皋兰县卫生健康局局长吴泰回忆,以前一些村医把子女送到卫校学习,却又反对孩子毕业后回村行医,而是鼓励他们去开药店。
“乡聘村用”之后
村医引不来、留不住,基层医疗的网底如何守牢?
党的十八大之后,借助中国农村卫生发展项目,甘肃省开始了一系列探索:明确村卫生室产权归乡镇卫生院所有,要求村卫生室药品和器械由乡镇卫生院统一采购,启动对村医的持续培训,并提出开展村医“乡聘村用”改革。
“行医除了要有理想信念,也应该有相应的保障,这样村医们才能安心地去给村民看病。”吴泰回忆,当得知要改革后,争取成为“集体人”、获得稳定的收入和保障,是村医们心心念念的。
那时,村医“乡聘村用”还是新生事物。推动这项工作需要破解不少难题,首先是资金问题。2018年,甘肃省共有村医1.9万余名,要解决所有村医的工资补助和社会保障问题,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虽然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薄弱、财政支出压力大,甘肃省还是下大力气积极整合各方面资金,于2018年出台完善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管理政策,明确全省所有村卫生室转为乡镇卫生院派出机构,乡镇卫生院与所辖村卫生室为同一法人。
魏万春坐诊的北庄村卫生室成了什川镇卫生院的派出机构,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等都由卫生院统一管理。他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用劳动合同,如愿成为了“集体人”。“就连白大褂都是卫生院统一发的,胸前印着‘什川镇卫生院’。”魏万春心里升起了自豪感。
在此次改革中,甘肃省明确,“乡聘村用”村医的收入由省级定额补助、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中医药服务收入、一般诊疗费收入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补助组成。
“其中,省财政每年拿出预算内资金9004万元,为村医发放定额补助: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村医,省级定额补助为每月300元;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下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村医,省级定额补助为每月400元。另外,将60%的基本公卫任务和补助资金落实到村医。”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李清霞说,根据测算,甘肃省每位服务人口在1000人以上的合格村医,年收入都能达到5万元左右。
此外,甘肃省实行在岗村医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医个人按比例(16∶8)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乡镇卫生院缴纳部分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全省每年投入1亿元左右;对离岗村医实行退养生活补助制度。
为增加村医职业的吸引力,皋兰县在省级规定的6部分收入基础上,通过县级财政投入,按照每月500元的标准为每位村医增加基本工资补助。皋兰县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孔宝介绍,经监测,2021年该县村医人均收入6.42万元,2022年人均收入6.72万元。记者了解到,魏万春夫妇共同服务什川镇北庄村的2700余位村民,去年家庭收入达到14万元。
越来越重视健康管理
记者采访时,什川镇卫生院热闹非凡。许多“白大褂”在院子里忙碌,村民排成长队,有序接受健康体检。什川镇卫生院院长王锡旺说:“现在是大棚瓜果收获的季节,在家的村民最多,必须抓住这个档口集中开展健康体检。过一阵瓜果卖完之后,许多村民又要出门打工了。”
王锡旺说,开展“乡聘村用”后,村医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尤其是公共卫生服务方面,村医在卫生院的指导和管理下,服务越来越精细。“过去居民健康体检,村医不是十分上心。现在我们对每个村的健康体检人数进行考核,村医会主动去做工作,把该体检的村民都带过来。”王锡旺说。
村医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付出,让王锡旺很是感动。乡镇卫生院里女职工多,而村医多是男性。村医们主动提出负责晚上的卡口执勤,在核酸采样中更是任劳任怨。
这几年,甘肃省大力开展村医培养培训。王锡旺介绍,按照省级相关规定,什川镇要求村医每周1天或每月4天到乡镇卫生院参加临床实践培训,或由乡镇卫生院选派业务骨干定期到村卫生室实施临床带教。2022年,甘肃省建立了31个培训基地,对村医开展全科医学和中医适宜技术脱产培训。
村医外出时,村民健康服务由乡镇卫生院接管。去年,魏万春脱产学习了3个月,不但吃饭和住宿不花钱,每天还有20多元的补助。“过去哪有这样的好事啊!”魏万春感慨道。
这两年,魏万春也在转变观念,把更多精力投入到居民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中。魏万春的中医适宜技术用得好,村民们对他赞誉有加。“现在国家政策好了,收入和养老有了保障,我们给乡亲们看病更安心了。”魏万春说。
文:健康报记者 高艳坤 通讯员 刘忠霞
编辑:李诗尧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