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韩焕峰:一柄刀 一方石 一生印
2023-05-29 14:41  浏览:1062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5月25日,园博园开园前一天,韩焕峰又一次骑着电动车来到这里。步入沧趣园中的凝翠楼,环视“运河古韵 美丽沧州”沧州名胜百印展中的104方篆刻作品,他像一个即将走上高考考场的学生,最后一次认真地审视、再审视,唯恐疏忽任何一个细节。 这位76岁、满头银发、说话粗声大嗓的老人,其实是个“细节控”。每一次布展,大到作品的摆放顺序和位置、投射的灯光,小到一个曲别针、一张小纸片,他都不厌其烦、一遍遍地仔细核对。

图片

其实,他不是布展人,而是一个“刻字的”。 一柄刀、一方石,他以满腔热忱投身于篆刻事业,50年时光流转,他从一个农民到篆刻艺术家,从小学文化到正高职称研究馆员,从“瓦斋”到央视,从“沧海”到“西泠”,从沧州到全国进而影响波及海外……半个世纪,他刻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篆刻,是他的饭碗、立身之本,更是事业追求、生命所好。 金石,是他的皮骨、精神气质,更是奋进之矢、一生所系。 那些见证了中国大事件的印 说起这次园博园展出的沧州名胜百印展,韩焕峰感叹,中国篆刻与大运河一样,同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篆刻的方式献礼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作为沧海印社社长,多年来,他带领大家用治印的方式,见证了很多大事件。 此外,沧海印社还分别于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举办相关主题篆刻作品展。早在1991年,他们就把全国印社篆刻联展引进沧州…… 在韩焕峰手中,“小众”的篆刻,在社会上一次次激荡人们的心旌。 鲜为人知的是,每一次重要活动的背后,韩焕峰都有一段难忘的心路历程。 这次为沧州名胜治印,集合了60位篆刻家的百幅作品。所有资料的搜集,是他;所有石料的选购,还是他。既要和篆刻家们商讨治印之法,还要挨个给大家邮寄石料、收回作品、汇集制作成展品……繁琐处难以尽言。 沧海印社每年都搞篆刻展。人们想不到,开幕式上神采飞扬的韩社长,其实就是布展时,随时骑上电动车,去修改展牌、购买各种临时物件的七旬老人。 问他:以今时今日在篆刻界的地位,为什么还甘于做这些繁琐的事情? 他答:我是社长,没有屈和怨,就得负起责任。印社就像我的孩子,要用心去呵护。 一辈子都研究不透的篆刻 沧海印社有办公室,里面摆满了各种奖杯、照片和书籍。“国”字头的奖杯很多,有印社的,更多是韩焕峰自己的。照片中有一张是他在新加坡办个人篆刻作品展。 听他说有专门治印的地方。 “又破又小呀。”他边说,边穿过一条长长的巷子,来到一栋斑驳的老楼前:“就是这里,我家旧居。”他熟悉地进楼、拿钥匙开锁。那扇同样斑驳的老门打开,迎门一张大书案,占了小厅的二分之一,上面的毛毡也是破旧的,重叠着一层层的墨迹。 这是20世纪80年代的老旧楼房,大约50平方米左右。其中一间是书房,走进去,记者一下子惊住了。桌子上、柜子上竟然贴满了各种金石印章。红色的印花层层叠叠,煞是耀眼。 他笑了:“篆刻可了不得,一辈子都研究不透呀!”笑起来的那一刻,他身上散发着一种自在的气息。 他坐下来,拧亮了书桌上的台灯,很自然地拿起刻刀——看得出,他好想马上刻一方印。

图片

2008年8月,沧海印社韩焕峰、张之、李泽成、冯宝麟、吕铁元、孙宏伟、姚海宽陶殿甲篆刻“中国奥运冠军印”,应央视之邀携“冠军印”走进“鉴宝”栏目
这么多年,他和他的篆刻作品走进过人民大会堂、央视演播厅,也去过新加坡、日本。但是,只有这个陋室,才是他的艺术天地。来到这里,自然而然地屏蔽了外界的纷扰,他能一瞬间回归心灵,回归创作的自由,回归艺术本身。 脱落了墙皮的墙壁上,挂着两个字“瓦斋”。忽然想起作家闻章写给他的那篇《瓦翁赋》:“渤海之尾,运河以东,村稀洼大,黄菜红荆。农家子弟,韩氏后生,厄年失怙,曾作牧童……偷日偷月,惟勤惟恭,以瓦当石,以鱼作龙。人笑我痴,人讥我庸,痴颠如我,如鹏待风……” 黄骅周西村,当那个从小失去双亲、继而失学的少年,因缘巧合下,用修脚刀刻下人生第一方印章的时候,其实也为自己刻下了一生追求的方向。买不起石料,他就以瓦当石,操刀雕琢,如痴如醉……没人知道,他用坏了多少刻刀和青瓦,寻觅过多少古庙碑林,下过多少苦功、笨功……这一干,就是一辈子。 公益背后是慷慨豁达的心胸 76岁的韩焕峰,握了大半生刻刀,和各种各样的石头瓦块打了大半生交道。刀锋石气也深深影响了他的性格。坚韧、顽强、耿直、热肠,这些品质刻进了他的骨髓。不完全统计,韩焕峰这些年为公益活动及印社开支拿出了100多万元。 扶贫、助残、支教、义卖、支援地震灾区等,常能看见他捐资的身影。十几年前,他义务为捷地御碑苑大运河碑廊刻了一吨半巨印“人智河清”,放置在大运河旁,成为一道人文景观。作为西泠印社理事,2021年10月,他参加“西泠印社公益行”活动,将自己的书印作品无偿捐赠给陕西省榆林市档案馆。 前不久,他亲自策划并捐资6万元,为母校黄骅市周青庄小学捐赠“校史碑”一通。“校史碑”正文1200字,他以四言韵文写成,概括了学校73年历史,表达了对母校的一片深情。这通碑重达11吨,石碑制作完成后,他又雇车将石碑护送到学校,一直到安装落成,了却了他回报家乡、感恩母校的心愿。 少年时的艰苦经历,让韩焕峰生出这样的人生感悟:只有奉献,才是给社会、给别人,也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为了让古老的篆刻艺术在当代得到传承,38年前,他创建沧海印社,并办有社刊,吸引了数以千计的爱好者。为了激励大家,他自己拿钱设奖,每年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自学篆刻的路上,他自己艰辛备尝。有了能力后,他培养、推荐有艺术成就的篆刻家进入更高的平台。印坛名流庞涌湃赞他:“作为河北篆刻界的领军人物,韩焕峰组织家、活动家的气魄与能力,是他人无可代替的。其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小小一方印章,既映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又体现出新时代的精神。怎样通过篆刻,达到两者的融合?76岁的“瓦翁”韩焕峰依然在思考,在践行。 老伴儿曾评价他:“老韩这一辈子就俩字:篆刻!” 两个字弄明白了,这一生就没白活。

【广告】

发布人:eded****    IP:223.213.1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