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我是志愿者”
2022-09-05 12:07  浏览:181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请把蔬菜包放到消杀区……”“1、2、4、7栋有物资到了!”9月1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幸福小区C3区门口,几名志愿者正在对新到的生活物资进行消毒。消完毒的物资将被递进小区,按楼栋号分区整理好,再由每栋楼的志愿者送到居民家门口。

自8月8日林芝市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起至9月1日,该市所有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为解决社区防疫力量不足的问题,林芝市实行小区自治管理模式,由在职机关干部、在校大学生、离退休人员、物业工作人员等组成志愿者队伍,共同守护居民的生命健康。


143人报名当志愿者

位于白玛岗街道的幸福小区是林芝市最大的居民小区,仅小区C3区就矗立着14栋楼宇。疫情发生后,按照市委部署,巴宜区农业农村局作为C3区的“包保”单位,第一时间安排10名干部到小区开展工作。

巴宜区农业农村局干部、幸福小区C3区志愿队队长扎西多吉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我们在小区建了一个大的微信群,以自愿的原则号召大家报名做志愿者,和我们一起开展小区的防疫工作。”扎西多吉回忆,报名做志愿者的人数多达143人。

本着党员、退役军人优先的原则,结合每家每户的实际情况,扎西多吉最后确定了16名小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C3区共14栋楼,每栋楼都安排一名志愿者。有一栋楼楼层高、住户比较多,就多安排了两名志愿者。”

“我是党员,小区封闭后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微信群里招募志愿者时我就报名了。”杨金华说。

“戴好口罩,下来做核酸了!”家住C3区1栋的杨金华每天早上化身“小喇叭”,挨家挨户提醒1栋居民做核酸。她穿着防护服,从1楼敲门敲到8楼,再从8楼一路敲下来,直至通知完1栋3个单元的所有住户。

帮助整栋楼的居民订购物资、派送物资,也是杨金华的工作。“鸡蛋订一盒”“报一份肉”“两份猪排”……微信群里每天都会有居民各式各样的订单,杨金华要在晚上9时前将所有订单统计汇总,报给订购物资的负责人。第二天,她又当起配送员。物资陆陆续续送来,杨金华有时一天要送七八十趟。白天的配送工作由每栋楼的志愿者负责,如果物资特别沉,干部志愿者们会帮忙搬运。晚上7时之后,干部志愿者们会接手物资配送工作,这时,杨金华的配送员工作才结束。

在登记居民需求、帮助居民跑腿过程中,杨金华遇到过一些特殊情况。“1栋1单元502一家有3个孩子,其中一个10个月大的孩子是过敏体质,需要喝特殊的奶粉,前几天他们购买时发现卖家也在居家隔离,奶粉在店里没办法取出。”得知此事后,杨金华第一时间联系了干部志愿者,通过与公安部门各个路点的配合,最终将特殊奶粉送到了居民手中。杨金华说:“就像一场接力赛一样,大家团结在一起为群众解决问题。”

自8月13日以来,杨金华已经在岗20余天。原本陌生的邻居都已经跟她相熟,但依然不知道她的名字。“我把我在1栋微信群的昵称改成了‘志愿者’。大家下楼做核酸检测时都会跟我打招呼,也会在群里@我提出需求,这是对我的一种信任。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我的名字,但知道我是志愿者就够了。”杨金华说。

“我们都发自内心地开心”

林芝公寓就在幸福小区西北不远处。与幸福小区相比,林芝公寓并不大,共有6栋楼、13个单元,现有居民67户。记者一进入公寓门口,就看见6名身穿蓝色防护服的志愿者和草坪上的几顶小帐篷。

正在门口值班的巴宜区人民检察院干部、林芝公寓志愿队队长旦增坚才向记者介绍,该小区共有38名志愿者,其中6名来自林芝公寓的“包保”单位巴宜区人民检察院,其他32名是小区居民和物业工作人员。旦增坚才指着一旁草坪上的帐篷说,由于小区实行封闭管理,他和5名同事平时就睡在帐篷里或者不远处的床垫上,大家轮流休息,保证居民们随时都能联系到他们。

在小区封闭管理之初,志愿者们曾登记过每家的具体情况。“我们专门统计过家庭困难的住户,想要为其申请资助,但是没有人主动报名。后来上门送物资时接到一位居民的求助,该居民一家五口人,只有一人有工作,每月收入4000元,维持一家的生活开 销很困难。”旦增坚才了解情况后,及时联系当地民政局,咨询疫情期间的具体救助措施。在核实完该居民的家庭情况后,旦增坚才马上填写、提交了临时救助申请书。民政局审核通过后,很快为这户居民送来了救助物资。

8月27日晚上9时多,旦增坚才接到了3栋2单元一户居民的电话,一位64岁的大叔突发胃痛,希望志愿者带他去医院看病。“我们首先向街道报备,报备完后赶紧联系医院,确认医院能否接诊。”志愿者们将可以联系到的三四家医院告知大叔,大叔最终确定前往林芝中区医院。“医院感染风险较大,去的人越少越安全,所以我一个人开着组里唯一一辆有通行证的车把大叔送去了医院。”旦增坚才回忆,出小区前他和大叔消杀并换上了防护服,从医院出来后他们先把防护服脱掉,再次消杀后才上了车。

“大叔在医院检查完已经将近晚上11点了,拍了CT,拿了药。医生叮嘱吃完一周药后,如果胃还疼要来复诊。最近,我们志愿者在大叔下楼做核酸时询问他的病情,得知他的身体已经康复了。”旦增坚才说。

旦增坚才还经常将居民送到机场大巴上。“疫情刚暴发的时候,小区里有一个在香港上学的研究生快要开学了,我们也不知道能不能送他出去,就联系了好几个部门咨询政策、报备情况。之后,担心核酸结果出具不及时,我们就带他到离林人员的绿色通道做核酸。”截至9月2日,这样的“摆渡”小区的志愿者们已经完成了近20次。

回想起过去20多天的坚守,旦增坚才感慨道:“虽然辛苦,但一次次感受到居民们的理解和感激,我们都发自内心地开心。”


文:健康报实习记者 刘嵌玥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闫龑


发布人:4019****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