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在“120”“110”“119”3个特服电话号码中,“120”急救电话的性质及属性极其特殊,不仅来电量大、呼救量多、服务对象千差万别,而且最主要的是事关救死扶伤,这对“120”急救调度员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提出了较高的岗位及执业要求。目前,“110”“119”这两个号码的从业群体已实现公务员化及准军事化,推进“120”调度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势在必行。
没有职业化、专业化,就没有高水平。以急救中心为主体的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以救死扶伤为己任,“120”岗位平台作为联系与维系呼救者、院前与院内等有关各方的枢纽,职责重大。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120”为呼救者和被救者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从业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弥补“120”急救调度员入职门槛空白和职级序列缺陷的必然要求。
推进“120”调度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既要先行先试,摸着石头过河,也要集思广益,形成前行合力,在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
在从业人员层面,要培育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业务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在工作中要换位思考,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帮患者所需,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提供温馨到位的专业化服务,把“时间就是生命”落实到各个环节。
在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层面,首先要对调度员入职有相应的要求,包括年龄、学历、外语水平、医学知识背景、计算机应用水平等;其次要做好培训工作,包括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复训、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等不同阶段的有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目的性的培训考核。特别要做好师带徒式的传帮带学习,定期召开案例分析会,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把个案认知变成大家的共识,继而提高全体调度员的综合素质。
在行业群团组织层面,无论是开展行业自律还是引领发展方向,有关群团组织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工作,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行业信息与基层诉求。同时,还要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知识竞赛、学术交流等方式,加强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
在政府部门层面,在促进“120”调度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政府有关部门应明确切实可行、有序推进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握切入点和着力点,从职业化和专业化两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
屈指数来,“120”作为全国统一的急救电话号码至今已有36年的历史。伴随着“120”急救电话的诞生与发展,自然而然就出现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归属科室、人员队伍、管理体系等。在现有规范和业界共识的基础上,推进“120”调度工作健康、科学、有序地发展,坚定不移地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选择。
文:河南省平顶山市急救指挥中心武秀昆
编辑:杨真宇 张漠 姜天一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闫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