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市抢抓数字强省建设机遇,聚焦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主题,探索“333”工作法,加快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企业智能化改造,破解制造业大面积、批量式推进数字化改造提升难题,形成以数字革新塑成智造优势的昌邑经验。全市数字经济占GDP的比重超过50%,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昌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亿润新能源智能装配车间
一、创新三种模式,探索工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针对县域工业中小企业占比高、块状经济明显现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蹚出分类推进、轻量改造、稳步实施的工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子。1是实施企业“共性+个性”改造模式。根据行业共性和企业个性需求,梳理形成“N+X”数字化改造清单,N为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机械制造、纺织印染、食品加工五大传统产业共性智改模块,X为企业个性需求内容,据此分门别类制定解决方案,形成五大产业34个共性化模块以及180多个个性化应用的成熟改造路线,向企业定向输出并实际应用数字化改造模式。在纺织印染产业推进“共性+个性”数字化改造工程,实施生产过程管控、打样管理等8个共性环节以及染料助剂自动配送、视觉验布等若干个性场景的“8+X”数字化改造模式,企业效益普遍提高20%以上,差错率下降至0.5%,能耗降低15%以上,发展成为江北最大的床品面料生产基地。2是推进车间“精益+数字”提升模式。突出精准、效益理念,在制造车间应用MES(生产执行)、WMS(仓储管理)等数字化系统,以数字技术赋能精益生产,实现从订单到交付的快速生产、超行业标准的精密生产以及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生产,加快传统车间由粗放到精细、制造到智造的迭代升级。目前,已建成精益数字化车间10多个,生产效率普遍提高3倍以上、产品精密度提高20%以上。在机械制造企业浩信集团实施车间精益数字化改造,实现生产过程100%自动化,制造精度可达微米级,超行业标准40%,成为国内最大的商用车轮毂、制动盘、制动鼓研发制造基地,全球知名的缸体、缸盖制造基地。3是构建设备“换脑+利旧”整合模式。针对中小企业“投资小、见效快、效益好”数字化改造需求,采取只增添智慧大脑系统、暂不更换机器设备办法,将每家企业数字模块建设成本控制在10万元以内、建设周期缩短至2周,标准化、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完成1500余台设备的数字化改造。精密弹簧有限公司在60多台弹簧制造设备上增加生产数据收集利用模块,实现车间生产数据即时采集、分析利用,解决了生产资源冲突、任务分配不合理等问题,管理人员减少20%,生产成本降低25%,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
浩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二、创设三个平台,筑牢工业数字化转型新支撑。聚焦企业推进数字化改造面临的技术、信息、人才等难点堵点,坚持搭平台、聚资源、促共享,创新平台化支撑服务,有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1是打造行业技术平台。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培育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基地、智能制造研究院等一批本地技术服务平台,引入中科院、山东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高校院所以及数字化改造服务商,构建多维度、全方位技术服务平台矩阵,助力企业数字化改造。塑料机械制造企业中云机器引入西门子技术支持,建成PCC数控系统,实现设备运行状态在线监测、异常情况即时干预、工艺模拟以及数据统计分析,大幅提升工艺流程、生产效率和产品性能,在塑料机械制造领域实现同类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2是搭建数据共享平台。坚持以平台思维创新数据共享模式,搭建以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为主体,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四链协同”。引进全国首批7个创新创业示范企业之一、铸造3D打印产业化应用标杆——宁夏共享集团,在昌邑建设绿色智能铸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环渤海区域过千家铸造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方案,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发设计、闲置产能、市场供需、产品规格等上万条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获评省产业互联网平台示范项目。3是建立人才引育平台。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理念,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国家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姜正新等高端智囊,为工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智力支撑。依托辖区内的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设立智能制造、信息技术2个专业群及智能机电、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10余个专业,推行现代化学徒制、企业跟岗实习等培养模式,为企业一线工人提供实操培训,每年培养“数字蓝领”1000多人、培训产业工人3000多人。
纺织车间数字化改造提升
绿色智能铸造工业互联网平台
三、创建三项机制,激发工业数字化转型新动力。围绕破解企业在数字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问题,创新机制,强化保障,找准办法,有效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1是完善政策保障机制,破解企业“不愿改”问题。创新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服务商保障“政、企、服”紧密合作、多元联动模式,从项目建设、数字化赋能、服务生态构建等各方面予以扶持保障,引导企业数字化改造投入过亿元。2是建立示范带动机制,破解企业“不敢改”问题。按照“试成一批样本、带动一片企业”思路,分行业选择5家试点企业,以“晨星工厂”为样本,实现数据驱动生产、销售、仓储等业务一体化运营,以点带面、从1到N,稳步推广。在超纤行业选择凯泰超纤作为试点企业,实施各环节数字化改造,物料周转率提升15%、生产协同效率提升50%,有效带动整个行业数字化改造率达90%以上,年产绒面超纤4000万米,成为国内最大的绒面超纤生产基地。3是引入总包分包机制,破解企业“不会改”问题。借鉴住建工程总承包“交钥匙”方式,建立“1行业1总包N分包”“1+1+N”推进模式,针对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等五大传统产业,引入中国移动等5家头部服务商作为总承包商,“打包式”为行业企业量身定制技改路线、软硬件开发、运营维护等数字化改造方案,杭州天富泰德、浙江致拓等分包商参与其中,以“总包+分包”集成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一揽子”数字化改造方案,让企业摆脱技术困扰,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围绕打造全周期服务模式,总包商在昌邑设立华富智汇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为本地留下一支数字化服务队伍,有效解决后续服务难问题。(作者 梁振宇 通讯员 马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