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汽集团发布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计划进展的公告,广汽集团控股股东广汽工业集团已通过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继续增持公司H股2,420,000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02%,增持均价6.53港元/股,增持后广汽工业集团持有广汽集团股份5,502,360,069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58%。
广汽集团港股再获控股股东增持
去年11月3日,广汽集团已对外公告,基于对当前资本市场形势的认知以及对广汽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判断,控股股东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拟在未来12个月内以自有资金增持广汽集团H股股份,增持金额在人民币5000万元到3亿元之间,且不设定价格区间。此次广汽工业集团再度增持广汽港股,彰显控股股东对广汽集团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以及对公司成长价值的认可,此举也有利于提振公司市场信心,在对广汽集团港股股价形成一定支撑作用的同时,持续维护中小股东利益和市场稳定。
“新四化”布局显成效 新能源汽车销量强劲
信心来自于对未来发展的乐观评估,而乐观的态度源自实力和表现。经过近几年持续品牌调整与战略推进,广汽集团自主+合资已呈现出齐头并进、多点开花的局面。广汽传祺产销量持续攀升、“混动化+智能化”双核驱动战略清晰,广汽集团新能源车发展载体——广汽埃安更是以倍增态势持续高速发展,领跑新能源车企。合资品牌新品投放速度加快以及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持续受到市场热烈追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电动车战略加速落地,纯电车型陆续推出,还将持续为广汽集团产销高增贡献增量。广汽集团“新四化”持续推进、自研实力不断增强、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支撑旗下车型的产品力提升,为后续长期增长奠定强劲发展动力。
广汽集团提出要在2022年挑战全年产销同比增长15%的目标。2022年1-4月,广汽集团累计生产汽车72.67万辆,同比增长8.1%;累计销售汽车73.25万辆,同比增长7.1%,产销同比均实现正增长,疫情影响下亦不改中长期成长态势。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4月,广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产销稳中有进,单月生产新能源汽车11,240辆,同比增长4.3%,销售新能源汽车11,365辆,同比增长14.9%;同时,1-4月广汽集团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62,388辆,同比增长94.3%,累计销售新能源汽车64,184辆,同比增长104%,产销同比增速近100%,产销同比双双高增体现出广汽集团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力日益稳固。
鉴于疫情及当前复杂形势,广汽集团实现产销同比双双高增可以说是非常亮眼的业绩表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广汽集团如今强劲的发展势头来自其科学、长远的发展布局。10年前,广汽集团已开始谋划在汽车“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领域的布局,除了成立自主研发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外,还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广汽资本,以资本的力量在相关领域围绕集团战略提前进行战略占位。
广汽资本自成立以来,就重点在芯片、智能网联和新能源领域进行布局,为集团输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目前,广汽资本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投资约占整体投资额85%,其中芯片及智能网联领域、新能源电池领域投资金额各占约50%,投资项目累计56个。广汽集团当下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和优异表现有迹可循,这无疑也给控股股东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目前已有18个通过上市或者并购的方式实现退出,还有22家企业在推进上市计划过程中。
坚持开放合作携手共赢 不断扩大“朋友圈”
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战略产业而言,开放合作是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广汽集团一直坚持合资合作和自主创新不动摇,在“新四化”浪潮下,携各行各业合作伙伴资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已经与华为、腾讯、科大讯飞、上汽集团、百度、珠江投管等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建汽车产业生态圈。
4月18日,广汽资本与越秀产业基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崛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吸引更多资本关注。作为广汽集团的资本运营和股权投融资平台,广汽资本牢牢把握产业资本角色定位和天然优势,广建募资“朋友圈”,助力集团加速布局汽车“新四化”。也是在近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为广汽资本增资3亿元用于与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广祺越秀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双方将整合各自技术、资金和行业优势,依托各自集团多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进行投资布局。可以预见,随着两者合作的日渐深入,广汽的新能源事业也将在产业链资源配置上获得更大增益,这一强强联手、合作共赢,对双方而言都是如虎添翼。
新能源汽车赛道目前正处于激烈竞争中,在这一阶段,广汽资本正在通过市场和资本的力量,助力集团不断描绘新能源领域的“蓝图”。近年,广汽资本持续推动优质被投企业导入广汽集团供应链体系,累计协助对接集团订单金额超过116亿元,既提升集团的供应链安全,又助力被投企业实现快速成长。而从近一两年的成绩来看,广汽集团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喜的答卷,未来广汽集团还会有哪些突破,值得继续关注和期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