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梁瑛/文 韩墨/图
白泽、龙马、九尾狐……这个暑期,那些传说中的神兽,走出深宫,从一本图谱幻化成一场剧情式沉浸展览来到了深圳。7月30日,由故宫博物院、招商文化共同出品的“故宫里的神兽世界——清宫兽谱多媒体综合展”在深圳文化艺术地标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SWCAC)正式开幕。
徜徉于展厅之中,邂逅古人想象中的动物,这个假期,孩子们将有机会身临奇境地感悟立体的、鲜活的、饶有趣味的神兽世界。此次展览,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清代御制《兽谱》为蓝本,依据经典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出数十种古代神兽,制成数字化“再创作”的多媒体互动作品。
“故宫里的神兽世界”推出于2020年紫禁城建成六百年之际,于上海进行全国首展并引发热议,掀起中国传统文化IP与多媒体技术相得益彰的展览潮流。此次深圳站是全国巡展的第二站,于2021年7月30日至10月15日期间对公众开放。
了解中国古代的动物学与神话学
据了解,《兽谱》始绘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完稿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历时十一载的编纂与绘制过程中,乾隆帝对它极为重视,先后委任傅恒、刘统勋等八位军机大臣参与校勘。这本图文并茂的动物图志共分6册,每册30幅图谱,总计绘制180幅不同的瑞兽、异兽、神兽以及普通动物画像。图谱由宫廷画师余省和张为邦执笔,绘画风格兼具国画笔法工整细腻、设色富丽艳美以及西洋画技法中造型精确的底蕴。
在学术和艺术两方面,《兽谱》都极具价值。它既体现出中国古代动物学与神话学的特色,又洋溢着东西方艺术相互影响的美学。特别是《兽谱》中对麒麟、白泽、龙马等大量想象动物的细致描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瑰丽浪漫的“异次元世界“, 使我们得以窥见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传承数千年的“中国故事“。
虚拟技术再造想象中的神兽
策展人于晓芹介绍,此次展览针对3到12岁孩子设计,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上海首展中,展览内容也吸引了很多青少年的参与,由此可见传统文化IP的超强魅力。
展览旨在倾力打造故宫IP,采用新媒体虚拟技术弘扬古典文化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与价值观念。展览的最大亮点,在于完整故事情节的设计,吸引观众沉浸于神兽的世界。观众可与故事主角白泽一起踏上旅程,帮助白泽寻回神兽伙伴、重制兽谱封印;也能以观察者的身份漫游其中,从动物形象、异兽能力、文学描述三个维度,洞悉绵延千年的中国古代自然观。
展览以“消失的神兽”作为开篇,在多媒体动画投影的画卷中,围绕神兽白泽找寻其失踪的小伙伴、补全《兽谱》的故事,展开整个展览的叙事线索与观展路线。随之而来的是在“神奇的画屏”遇见“食梦神兽”“貘”(mò),并在“笔墨生灵”幻境中解锁剧情。
展览结合传统文化理论,分为天、地、风、雷、水、火、泽、山八大版块,对应由龙马、甪(lù)端、屏翳(yì)、狏即(yí jí)、夔(kuí)、獬豸(xiè zhì)、并封、九尾狐这八个神兽镇守,围绕自然元素、神兽信息与传统文化知识三方面提供互动式体验,给观众全方位的古人神兽世界体验。
展览的终章是环幕影院“昆仑丘墟”。通过一部取材于民间传说与经典文献的动画影片,演绎古代中国人的动物观念,以及由此而来的道德与审美意象、有关自然力量的传统认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智慧等内容。
读懂古代中国人的“生态智慧”
展览策展团队广邀专业博物馆策展人、文史专家、古代书画研究专家以及数字多媒体团队共同策划创作。策展团队对《兽谱》进行文史考证,还精心钻研了大量古代绘画与器物纹饰中的动物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天文、地理、医药、志怪文学等知识。从一本图谱到一个展览,《兽谱》被转译成展览中的影像语言与互动体验,呈现在观众面前。多媒体技术结合传统文化,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更具体验感与亲和力。
于晓芹表示,“故宫里的神兽世界”旨在为身处现代的年轻人与亲子家庭营造古人想象中的奇幻神兽世界。它不仅是亲近传统文化的体验之旅,更是一场献给孩子们的内容丰富、趣味横生的亲子教育节目。通过展览,观众能够对神秘的中国古人的动物观一窥究竟,也更了解中国古人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
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联动周边汇港购物中心,精心打造了“山之园林”“海之境”“珍宝阁”三大神兽乐园,使观众走出展览,意犹未尽处仍可继续与神兽互动。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不定期推出公共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夜宿、手工坊等,观众可以通过关注官方公号报名参加。与展览相关的首场讲座,也在开幕当天登场。
审读:喻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