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师说》
2024-11-10 06:06  浏览:63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古之学者(1)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人非生而知之者(3),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求学的人。

(2)所以,用来、用以,可以不译。传,传授。道,道理,这里指儒家的道统、学说,一些修养自身、管理人民的道理传道,传授道理。受,同“授”,讲授、教授。业,学问、课业、学业,这里指“六艺”(《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经传(经书本身和解释经书的注书传文)和古文的课业。受业,讲授学问课业。解,解释。惑,疑难、疑惑。解惑,解释疑难。全句指(老师)是教授道理、讲授学问课业、解释疑难的人。

(3)语出自《论语·季氏》:“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生,出生。而,连词,就、便。知,知道、明白。之,代词,指上文的“道”和“业”。全句指人不是出生就明白道理学业。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儒家)道理、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出生就明白道理学业,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最终不能解决。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4)先乎吾,吾从而(5)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6)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本来。

(5)动词,学习,与下文“吾师道也”的“师”同义。

(6)庸,岂用。庸知,岂用知道。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领会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学习;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领会道理,亦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理,岂用知道他的年纪比我小还是比我大呢?因此无论地位高贵卑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了。

嗟乎!师道(7)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8),其出人(9)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10),其(11)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亦圣,愚亦愚(1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13)皆出于此乎!

(7)跟从老师学习道理的风气。

(8)道德高尚,学问超群的人。

(9)出,超出。出人,超出(一般)人。

(10)一般人。

(11)低于。

(12)益,副词,更加、越发。第一个“圣”是名词,圣人。第二个“圣”是形容词,圣明。第一个“愚”是名词,愚人。第二个“愚”是形容词,愚昧。全句指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

(13)其,大概。

唉!跟从老师学习道理的风气不流传已经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也不容易了!古代品德高尚、学问超群的人,他们(的学问)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并(向他们)请教(学问);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学问)低于圣人亦很远,却对跟从老师学习感到羞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吧!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14)也则耻师焉(15),(16)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17),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18)焉,小学而大遗(19),吾未见其明也。

(14)自己。

(15)则,连词,却。耻,羞耻。焉,助词,置于句中,表示停顿。则耻师焉,却以跟从老师学习视为耻辱。

(16)迷乱,这里指糊涂。

(17)之,代词,指孩子。书,经书。习,学习,读(dòu),同“逗”。句读,文辞停顿的地方,即断句,语意已尽的地方称“句”,语意未尽而须略停的地方称“读”。全句指教授孩子经书而让孩子学习当中断句的人。

(18)同“否”,这里指不跟从老师学习。不,fǒu。

(19)小,小事。大,大事。遗,放弃、遗弃。全句指小事(不懂句读)愿意向老师学习但大事(有疑难)就放弃向老师学习。

(一些人)爱惜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自己却把跟从老师学习视为羞耻(的事),实在是糊涂啊!那些孩子的老师,是教授孩子经书而(让孩子)学习当中断句的人,不是我所说的传授孩子道理、解答孩子疑惑的人。不懂得句读,不能解决疑难,有的(不懂句读)跟从老师学习,有的(有疑难)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小事(不懂句读)愿意向老师学习但大事(有疑难)就放弃向老师学习,我看不出这种人明智的地方。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20),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21),曰师、曰弟子云者,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22)。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2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岂可怪也欤!

(20)巫,神巫。乐师,古代掌乐之人。百工,各种工匠。神巫祀神,祈福消灾;医生治病,救死扶伤。在古代医学不发达时,神巫会兼医职,至唐时虽早已界分,但习惯上仍被看成同一类人。

(21)士和大夫,原是先秦时的两种官称,因此以士大夫代称有官职的人,后又指有地位的读书人。士大夫之族,做官读书的这类人。

(22)奉承,谄媚。谀,yú。

(23)君子,这里指士大夫。齿,并列。不齿,不屑于他们并列,表示鄙视。

神巫、医生、乐师、各种工匠,(他们)不把互相学习当作羞耻的事;做官读书的这类人,(听到人)叫“老师”、叫“弟子”等(称呼),就聚在一起讥笑他们。问他们(笑什么),(他们)就说:“某人与某人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向地位卑微的人(从师学习)就感到很羞耻,向官职高的人(从师学习)就近乎谄媚。唉!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再恢复,是可以知道的。神巫、医生、乐师、各种工匠,士大夫不屑于他们并列,现在士大夫的才智反而不能及得上(他们),这可真奇怪啊!

圣人无常师(24),孔子师郯子(25)、苌弘(26)、师襄(27)、老聃(28)。郯子之(29),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3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1),如是而已。

(24)语出自《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尝师之有?”常,固定。全句指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

(25)郯(tán)子(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郯国的国君,姓己,名无考。孔子曾向他请教上古少嗥氏官职的名称。郯是子爵国,所以称郯子。

(26)苌(cháng)弘(?~前492),东周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音乐的事。

(27)师襄(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乐官,名襄。乐师称“师”,先秦时多以职业为姓氏,所以称师襄,孔子曾向他学礼。

(28)老聃(dān)(前586~前492),即老子,楚人,姓李名耳,字伯阳,谥“聃”,所以称老聃。曾任周史官,孔子曾向他学习礼。

(29)徒党,同类人。这里指郯子他们这些人。

(30)语出自《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虚数,表示不定的少数。全句指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意思是到处都有可以学习的对象。

(31)术,学问。业,技业。术业,学问技业。攻,研习、研究。全句指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李氏子蟠(32),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33),皆通习之;不拘于时(34),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35)之。

(32)李家的儿子蟠(pán)。李蟠,贞元十九年(803)进士,是韩愈的弟子。

(33)六艺,儒家六部典籍,即《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经,六经原文。传(zhuàn),注释六经原文的解释文字、六艺经传,六经的原文和注解。

(34)拘,限制、拘束。时,时世。全句指不受时俗拘束。

(35)赠送。贻,yí。

发布人:7e2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