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常翔宇 通讯员 胡海清
在千年窑火的锤炼下,陶瓷文化在江西景德镇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全国知名的“三宝国际瓷谷”位于景德镇东南山麓,瓷器文化底蕴深厚。生活在这里的国家级大师、陶艺家、教授百余人,国内外“景漂”创客3000余人,陶瓷企业300余家。
为保护好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有力服务保障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更好留住、服务“景漂”人才创业与创新,营造一流引才、留才、育才环境,2019年3月,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竟成人民法庭应运而生。法庭成立以来,立足陶瓷知识产权审判,充分发挥能动司法作用,用心护航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关于表彰2021—2022年度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竟成人民法庭获评“全国法院先进集体”。
服务知识产权保护大局
“感谢法官,我们愿意调解。”近日,在位于“三宝国际瓷谷”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室里,一起案件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据悉,这是江西省首家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室。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室的成立是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精准服务陶瓷企业创新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工作室把服务群众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法官,并适时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讲、依法调解矛盾纠纷等多元司法服务,全力保护好涉陶瓷知识产权,着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珠山法院院长陈翰朋介绍。
这是竟成法庭护航知识产权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为加强陶瓷知识产权保护,做好法治“护瓷人”,竟成法庭创新打造自助查询、便民服务、业务受理、协商调解、争议速裁等功能区域,实现“智慧法庭”现场引导和答疑,为群众提供温馨便民的诉讼服务。
竟成法庭还通过配备远程会议设备、接入数字法院审判综合平台等,提供知识产权网上立案、案例智推、法规检索与咨询等跨域智慧服务,同时实现知识产权案件数据监控与风险管控,并根据案件风险级别分类管理、动态调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因素。
此外,竟成法庭着重加强涉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研究探索,定期召开专业法官会议,通过对类案进行同质性与差异性对比分析、实地走访调查,确保裁判尺度统一。成立至今,竟成法庭共受理1240起案件,其中知识产权案件454起,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有效法治保障。
提升纠纷解决质效
“没想到竟成法庭的‘夜间法庭’这么便利!我白天没时间,法庭就与我沟通,说是可以通过‘夜间法庭’解决纠纷。起初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纠纷很快就化解了。太感谢法官了!”近日,一位当事人从竟成法庭走出时感触颇深。
开启“夜间法庭”是竟成法庭提升纠纷解决质效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为进一步加强涉陶瓷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提高知识产权纠纷诉源治理质效,竟成法庭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法企座谈、普法宣传活动,为群众提供诉讼指引,并通过设立巡回审判点、开设“夜间法庭”等方式,持续深入推进便民法庭建设,将法律的触角延伸至基层,充分发挥法庭作为基层治理第一线的优势,大力弘扬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以实际行动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司法便利。
2023年9月2日,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竟成人民法庭干警在陶瓷企业走访调研 供图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人民法院
此外,竟成法庭不断创新解纷举措,在诉前调解阶段引入行政执法先行介入程序,将特定类型案件先行委托相关行政部门进行调解。经行政调解成功的案件,立即进入司法确认程序,切实有效保证权利实现。对于调解不成的案件,及时转入诉讼程序,确保案件快速得到公正审理。
同时,竟成法庭还将涉陶瓷知识产权案件的裁判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行政部门,以强化行政预警范围,督促当事人切实执行司法裁决,真正意义上实现涉陶瓷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的合力。
健全协同保护体系
“我们这次来是想和贵单位沟通一起案件,因被诉当事人在贵单位辖区,所以我们想委托贵单位进行调解,并想以此为契机,建立委托调解的长效机制。”
“涉诉当事人在我们辖区,我们愿意接受委托,也很希望和法院建立长效机制……”
近日,竟成法庭就一批图书版权侵权纠纷系列案件与乐平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召开协调会,就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联合知识产权相关行政执法力量化解知识产权矛盾纠纷,沟通对接具体委托调解事宜。协调会上,双方就法院诉中委托调解案件的具体移送、调解方式,相关笔录文书的规范要求,调解成功后申请司法确认的程序,以及调解不成转入诉讼程序的对接流程等进行了确认。
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在哪里,法庭的服务“触角”就延伸到哪里。竟成法庭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整合各种力量联动调处案件,不断扩大知识产权保护的“朋友圈”。该法庭积极加强与“四中心一联盟”的交流与合作,整合陶瓷产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保护中心、快速维权中心和产权联盟的资源和机制优势,主导构建区域内“全链条式”陶瓷知识产权保障和服务体系,融合知识产权快速查询、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等多元化保护服务。2023年以来,竟成法庭联合市场监督、版权等行政机关上门“问诊”10余次,常态化走访陶瓷企业、创客工作室,精准对接、服务群体的司法保护需求。
此外,竟成法庭还与村民委员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建立协同机制,与珠山区工会签订合作协议,并建立“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纠纷化解模式,不断提升纠纷化解质效。同时,法庭积极参与“珠联必合”调解品牌的创建,促使多元调解从“只进一扇门”升级为“只扫一个码”。据了解,2023年以来,“珠联必合”平台诉前化解知识产权纠纷230余件,深受社会公众广泛好评。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24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34期
编辑/徐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