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顺应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最大限度减少企业和群众跑办次数,自2020年起,临沂市兰山区率先上线“不见面、无纸化”审批,以“零接触”“不见面”“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方式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建设工程审批服务,有效响应了公众和企业业务办理诉求,保障了经济社会的有序运转,为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落地、推进各类工程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审批平台上线后,企业足不出户就可申报投资建设审批业务,并可随时在审批平台上查看业务办理进度,避免了人员聚集和面对面接触,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有效解决了企业“耗时等”“取号难”“来回跑”等问题。在进行业务申报的地点上也有更多的选择性,在家或办公室“轻点鼠标”即可直接在电子系统上申报各项业务,并可任意时间查看业务办理进度。同时,实行不见面审批还能有效降低廉政风险。建设工程不见面、无纸化审批平台上线后,可实现全年、全天候、24小时在线办理,企业无需携带申报材料往返服务窗口,只需根据办事指引在平台上直接申报,凡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的,均可立即申报成功。受理或审批完成后,系统自动发送短信告知申请人,申报人可第一时间通过系统查阅结果并自行打印批复,并可随时在平台上查看业务办理进度,保障了办理流程的公开化、透明化,加强了审批工作的社会监督。
仅施工许可证办理为例,过去办理业务时,仅施工许可一个事项有时就需要提供设计图纸就100多张,装订成册能有4、5本,仅打印成本高达上千元,打印和准备申报资料也耗费一个月时间。而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上传电子文档,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最大化实现绿色办公,大大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因建设工程审批往往伴随到技术性审查,申请企业必须提供大量纸质设计图纸、申报表格等技术资料,在递交材料不齐全或是图纸不符合规范时,还需来回奔波办理业务,耗费大量资源。现在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上传电子文档,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最大化实现绿色办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申报成本。过去办理一项建设工程审批业务往往要7、8次往返服务窗口,至少耗费4到5天时间,需经过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录入系统,出具法律文书也需经过签字、盖章等工作程序,流程繁琐。平台上线后大大简化了办理流程,对于次要条件和非关键手续欠缺的还实行容缺办理,进一步方便企业申报。
“从‘面对面’到‘键对键’,改变的不只是审批模式,还有服务效率的提升,据测算平均可压缩审批时间50%,跑腿次数压减到0次。平台将工程项目审批涉及的行政许可、评估评审、中介服务、市政公用服务等纳入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还可以实现建设工程审批相关证照信息、电子图纸数据、证明材料的共享,开设查阅帐户即可共享数据信息,打通了数据共享壁垒,提升了数据利用率,杜绝工程审批系统之外和线下办理等“体外”循环行为,确保“系统之外无项目、流程之外无审批”。
审批平台上线,“不见面、无纸化”审批 ,为推动政府转型,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提供了坚实保障。(马龙 汤晓光)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