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过渡期以来,疾病和残疾是低收入群体返贫致贫的主要风险,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保障一安全”水平中的难点和重点。为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金寨县紧盯这一重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精准发力,围绕建立基本医疗兜底保障长效机制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创新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医养”新模式,有力破解了“精神障碍人员居家照护难、长期住院造成医保基金浪费”两大难题,实现了省钱又省力的双赢局面。
健全机制全力推进
印发《金寨县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托养服务实施方案(试行)》,为严重精神障碍的特困、低保、低收入人员提供免费或低偿集中托养服务。明确由县医保局牵头,县民政、卫健、残联、财政等部门配合,托养中心具体负责,为托养对象提供稳定精神障碍治疗和基本生活照料。建立动态监督调整机制,定期评估在院治疗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根据病情,适时做好与托养中心转入对接工作,防范延长无效住院时间和低指征住院等过度医疗问题,有效避免资源浪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在金寨县人民医院成立的“医养结合”服务中心
整合资源全托保障
积极整合民政、医保、卫健、残联部门资金,统筹解决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托养费用。设立严重精神障碍人员康复托养中心2家,建设托养床位300张,确保应托尽托。对患有严重精神障碍的特困人员,实行基本生活费、照料护理费和监护管理补贴政府全额兜底;对低保、低收入家庭中自愿托养的,在家庭自付部分费用基础上,政府统筹低保、残联部门救助资金,比照特困人员标准兜底补齐。全县管理的精神障碍患者中特困人员有430余人、低保1200多人,住院治疗210余人,入住托养中心210多人。自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托养服务以来,累计发放社会救助资金440多万元,门诊慢特病基金支出66多万元,医疗救助资金支出近40万元。
因人施策全程服务
组织专业力量,为托养的精神病患者慢特病门诊购药制定“一人一方案”,建立日常给药管理制度。托养期间,托养中心为患者提供专业化巡诊巡查服务,开展实时健康管理与跟踪反馈,同时配备康复治疗室、室外作业治疗区等专业康复治疗及娱乐设施,结合患者自身特点,针对性开展“手工”“文艺”“厨艺”“农疗”等作业治疗,促进身心康复。通过开展精准有效的托养服务,降低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再住院复发率,极大提升其生活质量,解决了严重精神障碍贫困家庭“一人患病全家失衡”的后顾之忧。实施托养后,全县收治复发再住院患者同比下降195人次。
拓展养老全面融合
拓展“医养”覆盖面,实现老年人既“老有所医”又“老有所养”。建成省级优质医养结合示范机构1个、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6个。全县23家乡镇卫生院与属地养老机构签订医养结合服务协议,负责每周至少一次健康巡诊;县财政按照特困人员每人每次15元巡诊费用、每人每年500元门诊包干费用标准给予经费保障。“养中有医”全域覆盖。在2个县级三甲医院老年医学科和3个乡镇卫生院设立康养专区,为医疗依赖型老人提供康养服务。开展老年群体居家健康管理,服务成效与公共卫生考评经费挂钩,失能、高龄、残疾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87%,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管理服务率71.13%,初步形成“基本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助餐”社区康养服务网络服务。(金寨县农业农村局:饶从亮)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为金寨县“医养结合”服务中心护士为病患者精心服务照料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