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山西省晋城市召开全国健康乡村建设工作会议,举办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培训班,要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走中国特色健康乡村发展道路,将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打造成民心工程、民生工程。
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没有健康的农民和健康的环境,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从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全局看,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是践行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的内在要求。
健康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乡村人口结构布局变化,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面临持续优化的需求,以更好应对传染病、慢性病、环境污染等多重健康危险因素,更好推进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总体目标实现。
健康乡村建设是建立防止因病返贫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当前,疾病仍然是最主要的返贫致贫风险之一,防止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需要持续完善监测帮扶机制,通过改善健康环境、消除健康危险因素,强化群众身体素质,从源头上防止因病返贫致贫。
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就是要准确把握目标任务,加强政策统筹和工作协同,高质量推进这一工作。
建设健康乡村,首先要注重服务能力提升,多措并举健全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从注重机构全覆盖转向更加注重服务全覆盖,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高效便捷的乡村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健全城乡一体、上下联动、功能完备的疾控网络,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落地见效。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居民健康获得感和就医满意度。
其次,要立足全方位全周期,完善覆盖全体乡村居民的健康服务。从“预防”的角度,要鼓励和引导乡村居民加强个人健康管理,牢固树立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从“干预”(管理)的角度,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抓手,聚焦孕产妇、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行分类管理。同时,建立长效机制,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的底线。
建设健康乡村,还需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多方协同推进宜居宜业健康乡村建设。一方面要改善乡村健康环境。推动有条件的农村稳步普及卫生厕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共同建设乡村健康环境。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发展健康产业,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等方面工作深度融合,围绕乡村旅游、中草药种植加工、养老等探索发展乡村健康产业,增添乡村活力。
健康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归根结底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成果要让农村居民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文:健康报评论员
编辑:秦明睿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19H0H6J3】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