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林姗 邓剑斌
近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诉非联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该区诉非联动、诉源治理工作情况。通报会上,因深入推进诉非联动、诉源治理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受到肯定。
2019年以来,湖里法院的诉前化解纠纷数年均增长40%以上,司法确认案件数量连续三年居福建省厦门市首位;今年以来,辖区内“万人成讼率”由2021年上涨27%转变为下降18.7%,由厦门市增幅最大转变为降幅最大……
“这一成绩得益于建立诉源治理‘分洪闸’机制。”湖里法院工作人员介绍,受防洪防汛中设立分洪闸以削减洪峰流量和水位、保障下游河道安全的启发,湖里法院在推进诉非联动、诉源治理工作中,通过设置一道合理有节的“分洪闸”,借助多部门协调联动力量,将部分可以分流的案件通过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化解于诉讼之外。
前段分流 消解纠纷于庭外
“这个黑心公司,拖欠了我上万元工资,我一定要起诉它!”5月,来厦门务工人员刘先生来到湖里法院,情绪激动地欲起诉以各种理由拒付工资的用人单位。
“诉前调解比诉讼程序简便、节奏快。”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查看相关材料后,引导刘先生选择诉前调解,并详细告知其诉前调解的优势:“您来法院不就是为了更快拿到钱吗?诉前调解程序简便,调解期限不超过30天,而且诉前调解阶段不需要预交诉讼费,调解成功的话可以申请司法确认,不仅具有法院判决的同等效力,也无须再缴纳诉讼费用。”
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和引导下,刘先生同意选择诉前调解。随后,在专业调解员主持下,不到一周时间,双方便顺利达成调解协议。用人单位当场结清了拖欠刘先生的劳动报酬。
近年来,湖里法院“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紧盯人民群众“打官司”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组建诉前解纷团队,由1名员额法官、1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17家特邀调解组织、27名特邀调解员相互协调配合,以案配人,持续深化“法院+民办非营利性组织”协同社会化诉前调解模式,通过诉前调解使纠纷更为简便快捷地消解于庭外。今年1—7月,湖里法院诉前成功调解纠纷1555件,同比上升130.8%。
4月21日,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干警向当事人介绍诉前调解的优势 供图 湖里法院
同时,湖里法院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前调解窗口”,专人负责诉前调解引导工作。为了打消当事人“顾虑”,负责人会提供诉讼风险提示、诉讼程序适用评估、调裁利弊分析等服务,从而引导更多当事人自愿选择诉前调解。此外,该院还制定《优化司法确认程序实施细则》,完善司法确认工作机制,确定标准化“委派调解+司法确认”纠纷化解模式,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今年以来,湖里法院通过诉前终结程序化解纠纷617件。
线上引流 化解矛盾在“云”端
近日,厦门某小贷公司与A公司签署《借款合同》,相关证据由法大大“实槌”保全系统进行实时取证与公证证据保全。随后,小贷公司依约发放全部贷款。但是,A公司并未按合同约定偿还第一期贷款本息。在A公司逾期5日且经过多次催收仍未还款的情况下,小贷公司通过该保全系统对接湖里法院“全在线”诉讼平台提起诉讼。
该案于当天9时12分在湖里法院“全在线”诉讼平台完成在线立案申请。17时7分,案件转入诉前调解程序,并通过平台生成诉前调解告知书。同时,以电子送达方式发送给A公司,告知原告起诉相关事宜,并同步发送电子化起诉状及证据。在诉前调解告知书中,该院建议对无争议债务主动履行,并可采用诉前调解方式解决纠纷。14分钟后,被告即完成还款。“这么快就拿到了钱,真是没想到!”原告法定代表人感激地说。至此,该案在立案申请8.2个小时后,原告即追回逾期款项。
近年来,湖里法院不断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依托自主研发的“全在线”诉讼平台,建立涉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区块链保全+类案在线诉讼”治理模式,破解电子证据溯源难、认定难问题,促进纠纷化解。正是得益于区块链充分的存证展示证据链和在线诉讼审理机制,才促使这起案件的债务人快速在诉前主动履行。
与此同时,湖里法院推行“一站式”在线调解模式,实现平台在线委派调解、特邀调解员在线调解、法院在线指导、调解协议在线签署、法官在线审查司法确认申请、立即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等“一条龙服务”,通过便利的在线调解,着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分层次、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真正实现通过线上引流,将矛盾纠纷解决在“云”端。
源头减流 消除隐患于萌芽
“我院在部分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发现你司及子公司在经营此类业务时,存在风险意识不足、违约责任提示不到位、履约提醒不充分、资料存档不完整等问题……”去年12月底,湖里法院法官在办理某汽车租赁公司系列案件时,发现该公司及其子公司2018年以来,在该院共有超过4000件车辆租赁合同和融资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为此专门向该租赁公司发放司法建议书,并得到积极反馈。
纠纷之于社会犹如疾病之于人体,既要“治已病”也要“治未病”。湖里法院着眼于“治未病”,推行“一案一治理”举措,加强对诉讼高发领域、新类型纠纷及社会治理动态和热点问题等分析研判,及时向金融单位、企业、学校等发出司法建议,督促改进经营管理模式、完善规章制度等,从源头“减流”,降低同类案件的再次发生率。
此外,在深化诉源治理的过程中,湖里法院还针对矛盾尖锐纠纷,选取典型案件进行示范性调解、裁判,并加强判后释法,再由调解组织以示范性案例为参照,推动其他纠纷化解。以此方式先后化解了商品房预售、小区物业、车辆租赁等系列纠纷,促成近千件纠纷未经诉讼即在源头化解,实现“判一件,结一片”的效果。
据统计,今年以来,通过部门联动、示范性调判、风险预判等综合施策,湖里法院实现诉讼减量,车辆租赁合同、信用卡、劳动争议纠纷分别同比下降72.88%、60.03%、26.04%。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未来,湖里法院将不断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重心再下沉、纠纷化解端口再前移,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多维度、多层次推动诉源治理,切实为人民群众打造矛盾纠纷“终点站”。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2年第17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03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