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间诊疗服务模式是随着医学技术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介于常规住院和门诊之间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与门诊服务相比,日间诊疗可以提供更复杂的诊疗服务和更安全的医疗照护,同时较常规住院服务便捷,可以节约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时间和费用。但与此同时,日间诊疗也对医保支付政策和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用好用足医保改革政策,更好发挥日间诊疗优势?日间诊疗持续发展还需要怎样完善相关政策?本期月度话题,我们分享3家医院医保管理者的经验与心得。
为日间诊疗营造更好政策环境
借力医保改革 发展日间诊疗
日间手术助力运营提质增效
为日间诊疗营造更好政策环境
【嘉宾】
江苏省人民医院医保处
丁海霞 戴运
目前,各地大医院普遍存在着“一床难求”的问题,很多患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等待床位。日间诊疗模式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当前我国医疗资源紧张的困境。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机构日间医疗质量管理暂行规定》,对日间医疗质量管理的组织建设、制度规范、流程管理等各个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除了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的政策引导外,日间诊疗模式的推广也离不开医保政策和医保精细化管理的支持。日间诊疗模式的开展可加快病人周转、节约医保费用、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为实现医患保三方共赢提供了路径。
医保政策助力日间诊疗发展
有利于日间诊疗模式发展的医保政策需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方面要合理制定医保支付标准,既能调动医疗机构开展日间诊疗的积极性,同时又能有效控制药品、耗材等支出;另一方面,要精准测算并确定患者的医疗报销待遇,让参保患者能够切身感受到日间诊疗带来的实惠,更愿意接受日间诊疗服务。
早在2012年,江苏省人社厅就印发文件,在全省开展12个日间手术病种的试点工作。2015年,江苏省又新增了8个病种,使日间手术试点病种达到20个。江苏省还鼓励各地市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已制定临床路径或诊疗规范、并发症与合并症相对较少、诊疗技术成熟、医疗质量可控、医疗安全可保障的病种,积极开展日间手术按病种收付费,进一步扩展日间诊疗的病种数量。
作为省会城市,南京市早在2000年便开始对日间放化疗患者提供更高的医保报销待遇。目前,南京市医保患者在门诊进行放化疗,一年可享受最高15万元的补助,报销比例较住院相比高2%~15%,既满足了肿瘤患者的治疗需求,又节省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同时减轻了患者心理负担,有利于患者康复。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缓解就医压力,2014年8月,江苏省人民医院设立眼科日间病房,收治日间手术病人,并指定达到一定年资的医生专门管理日间病房,协调日间手术相关工作,及时完成住院病历、出入院手续等工作。目前医院眼科年日间手术量已达7000人次,极大提高了医疗资源使用效率。2021年,江苏省人民医院成立日间诊疗中心,进一步提升了医院日间诊疗能力。
推广日间诊疗需多方支持
从当前探索实践来看,日间诊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还需几方共同努力。
一是需要上级主管部门政策的进一步支持。在医疗政策方面,适当的规章制度有助于指导医疗机构规范日间诊疗行为,为日间诊疗模式的完善指明方向。在医保政策方面,良好的医保报销政策可以成为医疗机构发展日间诊疗的“助推剂”,确保参保患者享受到政策红利。现阶段,各地日间诊疗的医保报销政策主要面对本地患者,且各地政策不尽统一。对于异地就医患者而言,日间诊疗直接结算仍存在医保待遇不明确、信息系统不支持等情况。下一步,各地可尝试性探索将日间诊疗待遇政策统一,可先在部分经济水平接近、地理位置相邻的区域内开展试点,再逐步形成全国统一的日间诊疗医保结算模式。
二是面向患者做好政策宣传工作。日间诊疗模式在国内开展的时间相对较短,老百姓的就医理念还有待更新,对日间诊疗的优势认知不充分,配合积极性不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模式的推广。对此,医院需要加强对日间诊疗的宣传,让患者了解国家和医院解决人民群众看病急难愁盼的决心和作为。
三是加强院内协同推进工作。日间诊疗模式在医院的推广,需要各职能部门间联动。医院医务部门要制定一系列详尽的规章制度,确保患者体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医保部门要贯彻落实本地区日间诊疗医保支付政策,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总务部门要对医院现有空间进行合理改造,按照需求设立专用的日间诊疗区域,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财务部门要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案,激励临床开展日间诊疗服务的积极性,引导医护人员积极参与。
四是做好院内信息化建设工作。日间诊疗对医院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便捷的预约通道、快速完成所需检查、管理模式优化等,而信息系统建设贯穿始终。完善的信息化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日间诊疗模式的效率,有利于更加合理地推进诊疗流程,为日间诊疗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借力医保改革 发展日间诊疗
【嘉宾】
天津市肿瘤医院医保办
田羿
天津市肿瘤医院(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是我国肿瘤学科的发祥地,是集医、教、研、防、健于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也是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背景下,天津市肿瘤院积极转变管理方式,主动控制医疗服务成本、提质增效。通过综合分析各项医保政策内涵,贯彻落实医保各项政策要求,医院制定了住院门诊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日间医疗服务。
用好医保政策
提升日间服务能力
2021年,作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试点城市的天津市正式启动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实际付费。为支持定点医疗机构将癌症放化疗从住院调整至门诊开展,天津市将癌症门诊放化疗和特定疾病门诊镇痛治疗等项目纳入住院医保支付范围;同时对门诊西药和中成药按照固定点值结算,确保门诊药品费用能够得到全额补偿。2023年10月起,天津市进一步完善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管理,对癌症放化疗相关病组暂不纳入DRG实际付费,同时支持预住院管理模式,鼓励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日间服务模式。
在这些医保政策的支撑下,医院开展日间服务的信心倍增。天津市肿瘤医院一方面增设了日间病房,并强化设施配套、配备专业人员队伍,大幅提升医院日间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优化服务流程,对日间服务采取了分散式管理模式。门诊医生评估后认为可进行日间手术的患者,在预住院模式下完成相关检查后,即可转为日间手术对象。日间手术患者在48小时内即可出院,节约了住院费用,减少了住院时间;同时,医疗机构也不会因患者住院时间过短或住院费用过低而被医保部门降低支付标准。
实践证明,在医保政策支持下,医院开展日间服务可以提高医院服务效率,增加日间手术病种范围也进一步提高了床位周转率,以收治更多的复杂手术患者和疑难重症患者。
优化资源配置
达到三方共赢效果
天津市肿瘤医院充分利用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保政策的支持,合理配置院内医疗资源,实现常规放化疗门诊开展、简单手术日间开展、疑难重症住院治疗,医疗服务能力和效率整体大幅提升。
从患者方面看,日间服务降低了费用、节约了时间、减轻了经济负担。日间病房诊疗模式与住院模式相比,可显著减少床位、诊查、护理等费用。数据显示,根据治疗方案不同,日间病房模式较住院模式的例均总费用可减少500~3000元,同时大幅减少了家属陪护成本,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从医保方面看,由于患者诊疗费降低,由医保基金支付的部分也同步减少,节约了医保基金。由于诊疗效率的提升,医保基金使用变得更加高效,让更多的参保人员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提升了参保人的获得感。
从医院方面看,由于医疗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医院在未显著增加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可服务更多患者,同时可将更多医疗资源用于收治疑难重症患者,提高了医院的病例组合指数(CMI),提升了医院诊疗水平。数据显示,医院扩大日间服务后,代表医疗服务资源消耗的单位权重费用消耗,由1.79万元降低至1.54万元左右,医院服务成本大幅降低。在支付方式改革支持下,医院日间服务也获得医保基金的合理补偿,实现了提质增效。
医院在医保改革背景下顺势而为,大力开展日间服务,获得了各方高度肯定,被天津市医保基金管理中心评为2022年度天津市DRG示范医院,相关经验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医院管理研究所评为“基于DRG的医院精细化管理优秀实践案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住院门诊一体化管理实践》被评为京津冀卫生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今后,医院将继续凭借医保政策优势,持续发展日间医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在健康中国战略和医保改革背景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进高质量发展。
日间手术助力运营提质增效
【嘉宾】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医保办
夏燕 林敏
在医保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模式下,医院管理者需改变管理思路,减少浪费和过度医疗,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调整病组成本结构,并通过加强成本核算工作,推动医院提质、控费、增效。
一般来说,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疗成本越高。为降低医疗成本,医院必须提高床位周转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日间手术很好地满足了医院这一管理诉求。
创新服务模式
推动精益运营
日间手术是指患者在24小时内完成入、出院的手术或操作(不含门诊手术),特殊患者可在48小时内延时出院。与传统的住院手术模式相比,日间手术模式有诸多优点。从患者角度看,日间手术有利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轻家庭陪护负担,降低院内感染风险,加速患者康复;从医院角度看,能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显著提升效益,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从社会角度看,能节约医疗资源,减轻社会负担,减少医保基金支出,也能提升患者满意度。
日间手术模式的这些特点,有助于医院在DRG付费下的精益运营。根据浙江省日间手术医保支付政策,日间手术医疗费用医保按一次普通住院结算,日间手术前两周在同一家医院发生的符合规定的门诊费用纳入住院医保结算,日间手术同样纳入DRG付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积极顺应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向,2020年开始探索实践“效率医疗”,即以质量和安全为前提,充分利用医疗资源,以最短时间、最佳质量、相对较低的费用,达到最优疗效,服务更多患者。医院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通过推动日间服务(日间手术、日间化疗、日间放疗)、提升日间手术内涵、推广加速康复等措施,最大限度地缩短患者住院和手术等待时间,大大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
在医院的积极推进下,日间手术例数逐年提升。2022年,浙大二院日间手术例数45857例,占择期手术比例达35.04%;三四级日间手术占比也不断提升,达72.55%。医院医疗服务效率显著提升,2022年平均住院日缩短至4.53天;运营管理能力持续增强,连续3年实现医保DRG支付结余。
DRG支付下
运营优势明显
浙大二院DRG数据显示,2021年医院日间诊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2020年医院日间手术病例数32967人次,占比20.21%;2021年日间手术病例数49128人次,占比22.29%。2021年全院日间手术病例数较2020年增加了16161例,日间手术患者增长49.02%,日间手术病例占比上升2.08%。医院2020年与2021年四级手术占比分别为18.60%、24.86%,同比增长6.26%;微创手术占比从2020年的14.66%增长到2021年的18.39%,同比增长3.73%。
2021年,全院日间总权重前十名科室的日间手术病例共计43788例,占全院日间手术量的89.13%;日间手术总权重前十名的病组,病例共计29123例,占比全院日间手术病例的59.28%。日间手术病例的医保拨付比均大于1,运营优势明显。
从效率指标看,日间手术的次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科室平均水平,日间手术病例的医保拨付也高于科室平均水平。对比2021年日间手术病例和全量病例病组指标数据,从整体上看,各病组日间手术病例相较于全病组来说,在次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方面都明显较低,运营优势明显。
通过运营数据对比分析发现,日间手术可以明显提高医院运行效率,推动医院高效运营发展。而DRG支付方式的实行,让医院从日间手术病例上获得更大收益,提高了医院开展日间手术的积极性。日间手术的广泛开展,缩短了手术住院的时间和术前等候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日间手术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编辑:姜天一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