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媒介与观念—邓耀明教学研究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回顾
2021-06-30 11:20  浏览:412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邓耀明与学生合影留念

2021年6月19日下午,“媒介与观念--邓耀明教学研究成果展”开幕式暨学术研讨会于碧桂园广东33小镇华南美术馆正式召开。
因疫情原因,本次展览开幕现场共分为现场导览与座谈会两个部分。下午两点,由邓耀明老师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大家进行导览。下午三点,于华南美术馆三楼会议室,艺术家、策展人、嘉宾通过线上结合线下的形式进行学术探讨互动。

出席研讨会的嘉宾:

罗必武 , 邓耀明 , 张新英 , 吴杨波 , 隋丞 , 王晟 , 曾子燊 , 鲜甦 , 房弘烨 , 张曼红 , 黄闻笳 , 冯芷茵 , 邓淑芮 , 余丹 , 宾淼琳 , 苏小卉 , 聂响 , 徐丽婷 , 陈宏超 , 陈雄发 , 宋戈文 , 银腾浪 , 张丽 , 王嘉 , 何文睿 , 彭志隆 , 韩栩欣 , 朱豫琳 , 庄浩琳

(排名不分先后)
▼ 邓耀明老师为大家进行现场导览














▼ 学术研讨会现场







展讯 Information


// 展览名称 :媒介与观念—邓耀明教学研究成果展

// 展览时间 :2021年5月22日-2021年7月4日

2021年6月19日-2021年7月18日

// 开幕时间 :2021年6月19日

// 展览地址 :广东省东莞市东城街道碧桂园广东33小镇6栋华南美术馆2-3楼

// 策展人 :张新英

// 项目总监 :曾汉鹏

// 策划团队 :张新英 曾汉鹏

// 执行团队 :张秋怡 曹博 李泳怡

// 艺术家 :邓耀明 冯芷茵 邓淑芮 余丹 宾淼琳 苏小卉 鲜甦 王晟 曾子燊 黄闻笳 聂响 徐丽婷 张曼红 房弘晔 陈宏超 陈雄发 宋戈文 银腾浪 张丽 王嘉 何文睿 彭志隆 韩栩欣 朱豫琳 庄浩琳(排名不分先后)

// 主办单位 :华南美术馆

// 协办单位 :东莞市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 碧桂园广东33小镇

前言 Foreword


2006年,《中国版画》、《美术》杂志编辑部组织策划了“深圳中国当代学院版画展暨论坛”,提出“学院版画”的概念。策展人、版画史论家齐凤阁先生用“ 学院版画是以传统学院派的挑战者的姿态出现的,具有先锋品质,但它和西方的现代艺术又不一样。它的特点概括为学术性、探索性和版画语言的纯粹性,也就是包括了观念和技巧的综合探索。学院版画必须体现一种学院的精神,它是发展中的动态结构,又是个性彰显的开放系统,另外它又是肩负着传承与开拓双重使命的版画学载体 ”这段话概况了学院版画的学院精神,也指出了学院版画不同于一般版画创作的探索性和实验性,而这种实验性和探索性是和版画教学的学科建设分不开的,也和不同时代赋予版画教学的学科文化使命密切相关。

2000年前后,随着数字媒介在人们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传统艺术媒介门类纷纷触及“媒介与观念”话题,版画跨界也呼声日高。从20世纪80、90年代关于版画“复数性”的讨论开始,2008年青岛美术馆举办了“方言:关于版画艺术语言方式的思考”展览和学术研讨会,2010年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举办了“我在.视听体验:艺术的当代呈现与语言形态”展览和学术研讨会,2011年今日美术馆举办了“版画·概念:当代版画学术展”学术研讨会, 2012年广州美术学院主办了“以版画为起点·综合与跨界的实践”版画教学年会,2014年山西灵石举办了“第二届灵石国际版画双年展”及“当代版画的跨界与划界”学术研讨会,2015年深圳1618艺术空间举办了“四个人展出四张画的理由——艺术家语言的嬗变”学术研讨会,这些活动都比较集中地讨论了版画语言本体及其相关的拓展问题,而毫无例外的是,这些讨论中关于版画语言的拓展问题都与版画观念的开放与媒介的拓展有着直接的联系。

邓耀明老师主持的广州美术学院造型学院版画系《版画的媒介与观念》课程,正是在这样一种学术背景和版画发展语境中的教学实验和实践。课程从“数字时代版画与时间维度的影像”以及“数字时代版画与空间维度的装置”两个角度切入,以“版画与3d动画结合”、“版画与声像结合”的方式切入前者的学科建构,从“作为创作流程中的空间意识”、“作为呈现方式的空间”、“作为视觉要素的空间”、“作为运动的空间”、“作为交互的空间”以及“作为场域的空间”几个方面结构后者的课程内容。从课程方案的梳理到创作观念的生成,从前期的习作实验到后期的版画创作实践,从单一的架上语言表达到包含着影像、文献、装置以及交互作品的综合呈现,形成了一整套适应当下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版画教学和创作的方法论。
对于版画艺术的发展而言,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视觉上物性呈现的时代,那么21世纪则无疑是一个观念上版画方法思辨的时代,版画家们不再执着于视觉观念上的独到和技术手段上的绝活,而是从文化建构和知识生产的层面去解构传统的版画概念,并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思维方法论,从而使版画的学科建构更加具有前瞻性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祝展览圆满成功!张新英



《无法隔离的爱》, 32x40cm , 数码版画 , 2020年,邓耀明



《大师的肖像》, 57x95cm , 综合版(纸本油印) , 2007年 , 邓耀明

分前言 Foreword#2



媒介与观念的拓展不仅仅表现在版画创作中对于非传统版画媒介的运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动手呈现之前有异于传统的版画创作思维和方法论的形成,我们且称之为版画的“前创作”。在《版画的媒介与观念》课程中,“前创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以当下社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为题材,通过文献采集、素材梳理、关键词建立等流程形成创作主题与创作方案;选取有代表性的城市与乡村进行社会调查,问卷,访谈,速写、摄影、绘制草图,以及大量阅读文献和师生间的讨论来深化主题。这里展示的是“10个案例与快题训练:版画创作基础方案课程”的优秀成果,在这些貌似和版画创作根本不相关的“前创作”内容之下,浮现出来的是当代创作观念形成的轨迹以及基于当代艺术创作理念的版画方法论形成的脉络。



快题训练 , 2016年 , 冯芷茵



艺术创作的本质决定了艺术教育永远不会是一个你说我听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启发、讨论、实验和思想碰撞中完成各自的心路历程建设以及艺术语言淬炼。如果说前述的“10个案例与快题训练:版画创作基础方案课程”注重的是观念的生成,那么“习作:版画创作专项实验课程”则是将这种观念落地,转化为可观可感的视觉物象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切入,分“数字时代版画与时间维度的影像”、“数字时代版画与空间维度的装置”两个板块,通过影像和装置这两种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媒介,进行版画艺术表现的专项实验,进而通过媒介的拓展实现吻合这个时代发展的版画语言的转换。



曾经有批评家认为:版画当代面临的问题是媒介本身落后的问题,因此有些版画家在创作中借用装置、影像甚至行为等新的媒介形式。然而从根本上看,这种从一种媒介到另一种媒介转换的做法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版画的当代性问题,因为任何一种媒介都面临着从根本上解决“媒介的当代性”与“当代艺术中的媒介”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就是你是从媒介的内部去寻找与当代艺术的联系,还是从当代艺术的理念出发去驾驭你所掌握的媒介。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那么是不是跨界?是不是借用装置、影像、新媒体等艺术形式这些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创作:版画创作综合媒介课程”是整个《版画的媒介与观念》课程的核心内容,在这一课程过程中,学生们抛开版画媒介与概念的束缚,通过实验与实践,运用综合的版画、影像、装置乃至交互等媒介手段,立体地呈现自己的艺术观念。



《自鉴集》, 单幅尺寸 44x22cm , 多媒体设备、纸本 , 2015年 , 鲜甦



人们总是习惯于通过完成的作品去评判一个艺术家的成就,习惯于运用图像学的方法,通过作品中的蛛丝马迹去揣测一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却无形中忽略了作品形成过程中曾经出现过的有价值的生动的内容。本次的课程,我们采取了文献记录的工作方法,将课程过程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鲜活的内容保存下来,并通过个案的方式予以呈现,强调在创作观念的萌生和艺术作品的完成之间的这种强有力的纽带,以此来呈现《版画的媒介与观念》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及该教学方法的思维脉络。



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策展人介绍 curator



张新英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研究员

兼任《中国版画》执行副主编、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美术理论研究和当代展览策划工作

艺术家介绍 INTRODUCTION



邓耀明

1963年 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

1986年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2000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同等学力研究生班

2004年 受中国教育部委派赴俄罗斯留学

2006年 毕业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

2012年7月至9月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交流学者

现任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版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留学人员联谊会广东欧美同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欧美同学会理事。


# 数码版画系列作品





左:《无法隔离的爱》, 32x40cm , 数码版画 , 2020年

右:《苦难的盛宴》, 37x57cm , 数码版画 , 2020年

创作理念:2020,冠状病毒肆虐,洪水、火山、蝗虫、结伴而来,为人类带来一场苦难的盛宴。但是病毒也无法阻隔人类相互的爱。

# 影像系列作品



《寂·灭》视频截图 , 1920x1080 px 、2m 04s , 媒体视频 , 2016年

创作理念:《寂·灭》是一个双屏动画,波光潾潾的透明池塘与因工业排污而污染的黑色的废水并置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污水一侧渐渐蒸发,留下干裂的河床,只有风卷着尘土,一片死寂的荒原。另一侧则依然是波光潾潾,倒映着白云蓝天。大自然是自在之物,如果沒有人类的贪欲,大地、河流永远是上苍赠予人类最好的礼物,大规模的无节制的开发将使大自然变成一片死寂之地。


# 版画系列作品





左:《大师的肖像》, 57cmx95cm , 综合版(纸本油印) , 2007年

右:《苦雨》, 57cmx95cm , 综合版(纸本油印) , 2007年

创作理念: 在这组俄罗斯群像中,我关注人与社会的关系,试图表达在巨大的社会动荡而造成的强大的外力作用下人性的坚强、高贵与脆弱。


冯芷茵 ARTIST

本科以及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在江门、广州。在读期间尝试研究图像的叙事性,作品与场域的关系等,也尝试将版画媒介拓展到插画、影像、设计等方面。从事领域包括插画师、设计师、研究员、出版协调、美术教师等,望成为多重身份的斜杠青年。





《穿梭过去与未来的漫游者》系列 , 80×250cm×3张,80×120cm×6张 , 布面氰版 , 2019年

# 创作理念「窗口」可以是一个面向外界而又进入内在关照的途径,也可以是一个从自在通往外界的一个指引。窗口可以同时具有「内」和「外」两种属性,它们并非对立,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向。古人以窗户借景,到现代都市中有更多的透明和反射的窗口,互相映照的复杂多样的关系,漫游者们在此间乐此不疲地流连。棉布的质感柔软地触碰了成长和生活中的经验,触及到日常风景的流淌和印记,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的时间。

余丹 ARTIST

现居广东江门

199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版画系研究生

2016年8月12月以交换生身份在韩国诚信女子大学学习



《芳草萋萋》,装置,2018年,余丹(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寿比南山》视频截图,装置+影像,2018年,余丹

# 创作理念

晒周报计划是一个利用日晒完成的作品。通过蓝晒(氰版)技法,将我在首尔当地生活中所食用或饮用的基本日常摄取,甚至是我自己本身,用日晒的方式记录下来。


宾淼琳 ARTIST

2008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2015年起研究生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2017-2018年前往比利时安特卫普皇家美术学院版画系交换,主攻石版画创作;2018年6月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在读博士,主修当代石版画研究。



《镜花水月片段》系列 , 铜版画 , 10x10cm , 2017年,宾淼琳 (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镜花水月》基本释义: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这组作品是作者对生活当中“真实与虚幻”的经验认识的表达。

苏小卉 ARTIST


艺术工作者,艺术公益组织者业界资深儿童艺术教育工作者2007年7月学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水彩专业2018年7月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



《版》之《镜与我》, 综合版 , 88x49.5cm , 2017年

# 创作理念

镜影我视,镜之我视;明镜我视,臆之我视;

臆景我视,意之我思;思故我在,我在我思。


鲜甦 ARTIST


硕士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现就职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版画创作研究、新媒体艺术创作研究



《细菌保卫战》, 2m 24s , 多媒体设备尺寸可变 , 2014年

# 创作理念

生活中我们看不见的地方有很多微生物和细菌,它们的生命状态来自于我们的生活,我们身体内部也有很多我们不熟知的细菌群,它们依附于我们的身体,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它们的存在是把双刃剑,太多或者太少都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体内太过于干净了,会造成免疫系统紊乱,攻击身体本身,有害身体健康,而细菌过多,会造成自身免疫系统损坏,使我们身体脱离健康状态,所以我们需要平衡它们和自身免疫系统,使它们达到对身体有益的平衡。寄生在人体表面和内部的细菌都远超人体本身,掌控人体的,到底是我们还是那些共生细菌?

王晟 ARTIST


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研究生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广州国家青苗培育计划青苗画家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生活工作于广州



《对话系列之二:试卷考古学》, 尺寸可变 , 综合媒介(蜡纸油印)、单屏影像 , 2018年

(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我用一张张蜡纸油印试卷的形式,图文排列,来复现这种已经逐渐被遗忘的传统复制方式。近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视频中的老式试卷印刷方式,过去是我们的老师们用来复制试卷的唯一方式,手刻复制所传递的温度已经随着现代科技的运用被取代。只有在重演这段过程的时候,才会唤起他们的这个记忆。

于此同时,借用文本考古学的方式,包括那些过去我们可能熟悉,而当下被我们多数人逐渐遗忘,甚至陌生的知识领域,以试卷的形式呈现。作品主要探讨当观众试图去弄清或填补试卷文本里的内容同时,是否已经滑落到陌生与熟悉的二元对立之中?那些曾经存在过,那些被遗落的是否也应有被铭记的意义于价值?


曾子燊 ARTIST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研究生学位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东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为综合版画与数字媒体




《人是物非》视频截图 , 5m , 版画与数字影像 , 2021年

# 创作理念对童年的幻灭,或许是在前往故地,观察到人去楼空的境况里产生。人还是那个人,但世界全然不同。两个时空的交错,催生了一些不言而喻的感慨。

黄闻笳 ARTIST

爱好很丰富,时间不够用,平时喜欢思考一些有的没的。作品入选“混合园林”未来艺术展、“造物新世代”新工艺百物展、第九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艺术荐·首届当代艺术展、纪念新兴版画运动90周年—岭南版画大展等。





《圆点》视频截图 , 1080x1080 px、2m 11s , 影像 , 2020年
# 创作理念

二维的圆点投射在三维空间则是一个圆球。通过几何色块的拼接和扁平化的光影,让“圆”不停的穿梭于二维与三维的空间当中,形成一种介于二维与三维的2.5 D状态,以此来探索平面色块对于三维立体塑造的构成关系。


聂响 ARTIST


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现从事设计工作



《雨》视频截图 , 1920x1080 px 、3m 10s , 炭笔、纸 , 2017年


# 创作理念雨声中,城市的喧嚣渐渐褪去,只剩下大雨和这个世界。

徐丽婷 ARTIST


2009-2013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专业学士
2014-2017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综合版画创作研究硕士



《鱼儿的迷宫》视频截图 , 5m 29s , 实验木刻动画 , 2017年

# 创作理念

迷宫,永恒的复归。“流动”的时间就像一首幻想曲,相信着存在另一些路径,通向未来。

知觉、感觉、记忆、潜意识的时间序列分歧、会和、断裂生成令人奇异的迷宫,我们同时在多个时间的平行时空,如鱼儿一样游、跳、跃。迷宫的此处只有自身。

“对我而言,我的作品是在以一个感觉逻辑的,多样的方式持续发展的,每一次发生,都分裂下一个”


张曼红 ARTIST


广州美术学院版画专业研究生2016年,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优秀奖;2017年,《Playmate》动画短片入选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2017年—2019年,参与《美食大冒险之英雄烩》动画电影制作;2020年,《肉食者之一》综合版画入选广东省版画;2021年,《follow》动画短片入选第二届全国动漫美术作品。



《困在城市的“人”》视屏截图 , 1920x1080 px 、1m 30s , 媒体 版画 , 2021年(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当代人们在资源有限的大城市里拼搏,每天起早贪黑,周而复始,似乎在为“自己”而活,却越来越感知不到生命的意义,像组装这个城市的小小齿轮一样,随着时间而不停转动。如果脱离了城市,又好像是被淘汰的零件,他们该何去何从,困在城市里的人们,又是那个脱离不了城市的“人们”。


房弘晔 ARTIST


广东广州
2021.04,第六届-疯狂交流会·国际新当代艺术作品展2021.04,第五届中国(国际)抽象艺术大展2021.02,第五届-疯狂交流会·国际新当代艺术作品展2017.09,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在读研究生2016.06,广州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版画系本科毕业2015.06,作品《风景·壹》入选第七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



《365日》, 宣纸、木、金属、亚克力等 , 2019年


# 创作理念

不管经历多少个世纪,人们对未來美好愿望的心永远都沒有改变,通过占卜人们希望更多的了解自己的前生、今世与未來的景象。每天人們所求之事不同,但算卦之人每天都会为前來占卜的人解疑。通过将占卜出来的卦象转化为音符,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来感受人们心中的愿望。


陈宏超 ARTIST


2010年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众里寻悠》系列 , 105x60x42cm , 系列综合版画 , 2010年
# 创作理念

由于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对美好田野、水溪、山涧、丛林时光 有着小回忆。如今的繁华大城市的生活,已经不能再实现,只能在回忆中寻找那段支离破碎的美好时光。此创作是为了表达对不能再现的自然环境的再现情怀。

陈雄发 ARTIST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学士学位);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会员; 佛山市高明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入选第五届广东省版画展;作品入选第九届广东版画展;作品获得广州美术学院“第十届王嘉廉毕业创作奖”金奖;作品获得首届广州美院“许钦松毕业创作奖”银奖;作品参加“心像·印象”中外版画家美术展,并被广东美术馆收藏。



《佛山县志--轴四》, 184x92cm , 木刻 , 2010年(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家乡祖庙的周边景观经历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间的社会景象,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进步人和景的不同变化。


宋戈文 ARTIST


本科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现攻读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外聘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建筑学院研究方向为跨媒体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



《被诋毁的遗产》,牛皮金属,骨骼模型,霓虹灯,矿石,2016年,宋戈文

(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我徒手绘制了尺子上的每一个刻度,力求准确,但是由于无法长时间保持尺子和纸面的绝对稳定关系,所以标准在绘制的过程中逐步丧失,形成某种一错再错,或是将错就错的发展趋势。咬合紊乱是医学术语,由于智齿的不正常发育或是缺齿,使得整排牙齿排因为受力不均而逐步变形,最终导致上下颚的咬合面无法吻合。两个事件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却又惊人地相似,也许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吧?


银腾浪 ARTIST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作品《生命之象》被今日美术馆收藏现从事少儿美术(版画)教学工作

右滑动查看更多



《生命之象》系列 , 116x165cm , 黑白木刻 , 2010年
# 创作理念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生命也只有一次,或平凡,或璀璨。作品以老式出生证为载体,用纯粹的版画方式,纪念平凡,致敬璀璨。


张丽 ARTIST

201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



《窥》, 2.5x3m , 综合材料 , 2010 年(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人的好奇心自出生之日就天然存在,并且越是被禁止的,好奇心就越大。偷窥欲人人都有,你在偷窥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偷窥你。


王嘉 ARTIST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博物馆艺术陈列的设计创作





《最后完成》视频截图 , 1024x576 px , 版画+电脑画面互动呈现 , 2010年
# 创作理念

在这个物质横飞的年代,房价的上涨的速度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人们不停的追赶,但都遥不可及。物质需要的飞快增长与精神追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没有精神的追求,任何物质的需求感最终会崩塌!


何文睿 ARTIST


2010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



《记忆重现》, 4mx2m , 蜡 , 2010年(华南美术馆展览现场)

# 创作理念

在时间运动中,对于记忆从完整接收到碎片再现的诠释。不同环境空间经历都会让记忆在时间运动中带有不同个人情感在里面,或消溶遗忘,或添减混乱,每个时段再呈现的记忆碎片状态不会一样

邓淑芮 ARTIST

广东工业大学本科毕业,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综合版画创作研究方向在读,导师邓耀明老师。2019年 《镜》系列入选第24届春季广州艺术博览会“艺术青年”主题群展;2020年 《留恋》获辉柏嘉首届高校手绘创作大赛三等奖;2021年 《巢》入选第九届广东省版画作品展;2021年 《青春》系列入选青年视界2021深圳青年美术大展。



《第三极》, 150x90cm , 综合版画+视频 , 2021年

# 创作理念

人类从出生便奔向死亡,但是在未参透生命本质之前,我们只能被困在轮回之中。每个人感知生命的方式不同,这组画是我对生命呈现方式的思考。我们好像生来就有一种前行的宿命感,但自己却不知道终点是什么。对我来说,这种宿命感就是“真正的死亡”。

彭志隆 ARTIST


2010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1986年出生于广东湛,现生活于广州从事品牌策划,新媒体传播行业

# 创作理念 当今时代“拆迁”在一些人眼中已经成为“暴富”的一种途径、象征,一面是城市文明的衍生,别一面是文化与历史印记的消亡,繁华之下,废墟之上。

庄浩琳 ARTIST

即将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插画专业,当前正在探索阶段。





《印度舞者》,尺寸可变,切割木材、金属配件,2020

# 创作理念 当我们想到音乐盒时,脑子里浮现的是配着天鹅湖音乐的芭蕾舞者,为什么不能有一个印度舞者的音乐盒呢?这件作品的源于观看印度影视作品的猎奇体验,印度电影在电影史当中并不算十分主流。当我在了解世界时,希望能看到西方文化之外的视角。

朱豫琳 ARTIST

广州美术学院2017级插画专业本科生。

对于苦闷的方法是专与苦闷捣乱,将无赖手段当作胜利,硬唱凯歌,算是乐趣。我的作品做出来,未必于你有用,但我也只能做出这些罢了。

# 创作理念 2020对我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不得不面对许多逃不掉的问题。而鲁迅那个年代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但他在必要时仍然挺身而出,与人短兵相接。



《硬怼》,45*35cm,木质玩具,2020

韩栩欣 ARTIST



《临》,50cm*60cm,综合版画,2019年



发布人:wrt1324****    IP:120.230.82.***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