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坡道不仅方便了轮椅使用者,也惠及其他有需要的人。北京天坛公园的通用型无障碍设计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还促进了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与理解,使每个人都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空间带来的便利和乐趣。(图_陈曦)
作为城市文明程度和生活温度的重要体现,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保障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一环。北京自1985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无障碍设施改造,历经两届奥运会、残奥会的发展契机,探索形成了“群众提需、专班推动、网格管护、社会评价”的无障碍环境建设“北京经验”,推动建立健全无障碍环境建设各项机制,构建无障碍环境建设治理新格局。
北京无障碍环境的实际体验如何?记者随同三位轮椅使用者,分别在公园、公共交通、商场、医院等生活场景,体验无障碍的“京彩”生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冬晨8点,阳光初照,车流涌动,道路上的喧嚣丝毫不影响皇家园林的宁静和慵懒。天坛公园东门外,戴着各式华丽旗头的“格格”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说笑,哈出的暖气升腾而起,飘散而去。轮椅上的李春宏穿着羽绒服,戴着厚毛线帽子,拍摄着公园大门口的无障碍导览图。导览图上标注着无障碍游线和园区的无障碍设施,让第一次来到天坛公园的李春宏对接下来的无障碍探访有了一分期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天坛公园的无障碍导览图。(图_陈曦)
刚到闸口,工作人员就迎了上来。其实,在李春宏拍摄无障碍导览图时,工作人员就已经注意到了她。询问李春宏的游览需求后,工作人员协助她将电动轮椅车头在公园外存放妥当,引导她通过无障碍闸口进入园区,迎面又是一个无障碍导览图。李春宏心里踏实了:“这意味着,园区内的导览图应该都已经是无障碍版本了。”李春宏猜得没错,天坛公园在门口、景点周边、重要干道等位置设置了56个无障碍导览牌。李春宏不知道的是,通过“天坛微信服务号”的无障碍服务专栏,也可以查询到无障碍设施分布图,还有为聋人服务的手语导览视频,在信息无障碍服务这方面,天坛公园“很有诚意”。
石板路是古代最奢华的铺装路面,轮下的石板,身旁的松柏,历经了600余年的岁月,刻印着历史的变迁。公园围墙旁,在众多长椅中间,一个造型奇异的长椅给了李春宏惊喜。这个长椅座位的座椅呈“两段式”,中间有一段空缺,能够停放轮椅,靠背处写着“无障碍家庭路椅”。
“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椅子,过去我和朋友们坐在一起,只能坐在边上,和远处的朋友们说话很费劲。这把椅子可以把轮椅放到中间,如果和朋友们在这里休息,我会感觉非常好。”无障碍家庭路椅是天坛公园调研了两万多名游客的需求后新增设的通用型无障碍设施。这种路椅不仅为乘坐轮椅的残疾人服务,也方便携带婴儿车的游客照顾孩子。真真实实地体现了“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天坛公园的无障碍卫生间。(图_陈曦)
地图上已经标注了无障碍卫生间的位置,但李春宏还是特意问了问执勤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清晰的答复让李春宏的“抽查”很满意。打开无障碍卫生间的大门,里面干净整洁规范。提到无障碍卫生间,李春宏有四怕:一怕找不到,二怕找到了不开门,三怕开了门里面堆杂物,四怕无障碍设施不规范。对天坛公园的无障碍卫生间,李春宏给出了满意的评价。
祈年殿下,圜丘三层,李春宏发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无障碍坡道,这个坡道像火车轨道的样子,一直通到圜丘之顶。
古建筑无障碍改造最难的地方,是既要满足无障碍环境建设规范,也要符合古建筑保护原则,如果二者不能兼顾,要以残疾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另辟蹊径,相当考验改造方的决心和智慧。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后,天坛公园在保护和传承历史建筑的同时,既要优化无障碍环境,还要保留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特色。在此次探访中,天坛公园的无障碍坡道整体都修建得符合无障碍标准设计规范,但也有些坡道因为客观原因不够标准,这时候,可以找工作人员帮助,通过服务弥补改造中存在的困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祈年殿下的圜丘采用了轨道式坡道的无障碍设计方案。在不破坏古建筑的情况下,结合人工服务满足了无障碍的需求。(图_陈曦)
通往祈年殿的圜丘,台阶陡峭,无法在不破坏文物建筑的情况下修建符合现行标准的无障碍坡道。天坛公园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在三层台面的台阶处,覆盖了两条轨道一样的坡道,其宽度与标准轮椅宽度一致,乘坐轮椅的游客在助推下可登上圜丘。这种轨道式的坡道可拆卸,一旦需要可随时复原而不破坏古建。坡道旁边还立有无障碍服务牌,如果没有同行者帮助,可拨打无障碍服务电话让工作人员协助。看得出,这套折中方案尽量满足各方需求,虽说算不上完美,但也是煞费苦心。
李春宏拨打了服务牌上的无障碍电话,工作人员在电话里告知:“已经看到您了,请问您的轮椅是不是定制的?”原来,当李春宏在圜丘下驻足的时候,工作人员就已经在监控中注意到了我们。李春宏的轮椅是量身定制的运动型轮椅,比标准轮椅稍窄一些,无法使用轨道式坡道。对此,园区提出可以通过“换乘”公园公共轮椅的方式来解决。李春宏在圜丘下拍摄了自己和祈年殿的第一张合影,照片里的她笑容灿烂。
此次游园体验,李春宏整体非常满意,她感受到了天坛公园对残疾人最大程度的友好和善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很多轮椅使用者选用轮椅车头辅助出行,有效地解决了残疾人手摇轮椅的大量体力消耗,故宫博物院等越来越多的场所可以让轮椅车头进入,残疾人独立出行、自主游园的体验进一步提升。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徐燕春所住的胜古家园的住宅楼建成于20多年前,有一大一小两个电梯能够满足轮椅出行需求。楼下改造了之字形无障碍坡道,增加了摩擦力的路面确保了轮椅进出的安全性和顺畅性。与徐燕春一起走出大楼的时候,记者看到拉着买菜小车的老人、推着平板车的快递小哥,和谐有序地在无障碍坡道上通行。从2012年《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中“保障残疾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表述,到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表述,这一变化明确了无障碍环境的受益对象,不再仅仅是残疾人、老年人两大刚需群体,而是“有无障碍需求的社会成员”。无障碍理念的进步,具象在徐燕春家的坡道上。
从胜古家园小区到地铁12号线安贞桥站大约300米路程。徐燕春驾驶电动轮椅,记者步行跟随,穿过熙熙攘攘的大街,来到安贞桥站的无障碍坡道前,坡道的另一头连接着通往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
每到一个地方,徐燕春总是习惯性地先寻找确定无障碍电梯的位置。进入安贞桥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内,徐燕春一边熟练地按下低位按钮,一边向记者科普:“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无障碍电梯内的低位按钮、楼层显示、语音播报缺一不可,电梯正面的镜子可以方便轮椅使用者观察后方。”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地铁列车工作人员在所有站台无缝链接,全程引导。图为徐燕春通过无障碍渡板进入地铁车厢。(图_禹玲玲)
地铁安检口,工作人员看到徐燕春乘坐轮椅过来,快速上前协助安检,通过对讲机通知站内人员准备好轮椅进地铁的无障碍渡板,同时通知下一个站点的工作人员做好接站准备。当工作人员将我们引导至无障碍车厢前时,另一名工作人员已经备好无障碍渡板等候了。车门打开、铺设渡板、轮椅进入地铁列车、收起渡板,整个过程在几秒钟之内“丝滑”完成。
无障碍车厢内靠近车门的位置有轮椅固定位。不过,人少的时候,徐燕春更愿意直接停在两侧车门中间的位置,这样更方便上下车。“人多的时候,乘客看到我上来会主动将轮椅固定位让出来,让我能够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空间。”列车在下一站还没有停稳,提着无障碍渡板的工作人员就已经等候在无障碍车厢前了。我们所乘坐的地铁线路共有20个车站,每个车站均设有至少一部无障碍电梯。闸机处设有无障碍通道,方便轮椅进出,列车上设有无障碍车厢,配备轮椅固定位,各个无障碍设施的标识也比较明显。更值得一提的是地铁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们内心涌出一股股暖流。不过,徐燕春有时候会躲着工作人员:“因为他们非常细心、热情,路线熟了之后,我不太想麻烦他们。”
从地铁站出来,我们前往“蓝色港湾”商业区,这里涵盖了购物、餐饮、娱乐等多种生活体验。我们把整个商业区逛了一圈,在各个商家之间、超市内穿行,整体来说还算比较顺利,轮椅使用者能顺利抵达的区域很多,路面也比较平坦。在这里,我们重点体验了无障碍卫生间。蓝色港湾的无障碍卫生间融合了母婴室功能。徐燕春一边看一边对记者科普无障碍卫生间知识:“屋内空间要足够轮椅转圈,马桶两侧都要有扶手,靠墙的一侧通常是L型固定扶手,另一侧则需要是可折叠扶手。”在徐燕春看来,蓝色港湾的无障碍卫生间建得不错。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无障碍环境的不断提升,让像徐燕春一样需要轮椅出行的残疾人得以走出家门,走入社会大众之中。(图_禹玲玲)
对于残疾人而言,包容和友好的社会环境,更会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在地铁上,徐燕春的轮椅和一位男青年的两个“巨无霸”行李箱“狭路相逢”,小伙子拖动着他的行李箱说:“我挪一下就行了,您不用动。”在商场,售货员像对待每一位普通的客人一样,没有对轮椅使用者“区别看待”,让记者看到了一个“平等、融合、共享”的社会应该有的样子。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点、线、面相结合的系统性工作,此次探访,我们也发现了这个特点。比如清晰的无障碍设施点位和行进线路图示、沿途明显连贯的引导标识等,对于初次到访不熟悉路线的朋友来说非常友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就医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身体条件的限制,残疾人在就医过程中往往面临诸多不便和挑战。记者和杜鹏一见面,就开门见山问杜鹏:“作为一个重度残疾人,去医院看病的时候,你对这家医院无障碍环境的关注点在哪?有哪些无障碍需求?”杜鹏回答得也很直接:“首先是医院的出入口,我们坐轮椅进出是否安全便利,包括出入口与公共交通的接驳是否顺畅;再就是医院的各个窗口是否设有低位柜台;还有就医的导引是否明确等。”于是,我们就按照杜鹏提及的这几个关注点,开始了安贞医院的无障碍探访之旅。
从走进医院大门起,记者就发现院区里很少见到台阶。整个院区实行人车分流,人行道虽然比车道高出一截,但每隔一段就会有一处标准的缘石坡道,门诊楼的主要出入口都建有供轮椅进出的缓坡。一边走,杜鹏一边品评:“有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北京市在新建建筑时,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上都会严格执行相关标准。你看,连这种医院里小门的门口都建有坡道,坡度非常标准,即便是手摇轮椅,进出也不会费劲。”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医院在每一处接待病人的区域都设置了低位柜台。(图_艾诚)
我们在门诊楼的挂号、收费、药房、化验、采血、出入院办理、各护士站、导诊台等区域,都看到供轮椅患者使用的低位窗口。杜鹏告诉记者,这些低位窗口并不是简单地降低窗口高度就行。就拿住院处的低位窗口来说,因为办理住院手续有很多文件要签,所以低位窗口的台面下要有一定的容膝空间,让残疾人与柜台贴得更近。这些都是按照新的无障碍建设标准做出来的。
不经常去医院的残疾人,往往对医院的科室位置不太熟悉,此时无障碍导医标识设立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门诊楼迎面就摆放着一张科室信息分布图,坐在轮椅上,平视即可一目了然。分布图的边缘做了圆化处理,即便残疾人无意中碰到也不会造成伤害。杜鹏指着地上一个蓝色的圆圈让记者看,原来是一个蓝色的投影,里面标明各个科室的方向。杜鹏说,去了这么多医院,这种装置还是头一次见。仔细想想,这个设计对残疾人非常友好,他们摇着轮椅进来,大部分时间目光会集中在前方和地面上,不用抬头就知道该往哪走;而对于那些低视力的残疾人,由于投影的光是蓝色的,和地面有明显的色差,可以让他们比较容易分辨方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医院为病人提供了智慧导医小程序,还用灯光在地面投射出导航标识。(图_艾诚)
在大厅志愿者的指引下,我们还发现了医院开发的一款导医神器——“北京安贞医院智慧服务平台”微信小程序。只要打开软件,患者将立刻拥有一位贴身陪伴左右的智能“导诊助手”,从预约挂号、院内外导航,到候诊报到、预问诊交流,再到预约检查、药房取药……所有流程都可以在小程序内完成,无须患者反复奔波,这项功能对残疾人非常友好,无论身处医院何处,只需轻轻点击按钮,就可以立即开启院内导航模式,随时随地帮患者快速、精准地找到想去的地方。因此,安贞医院没有铺设盲道。如果一位视力残疾人来医院就诊,只要打开小程序,跟着“院内导航”的指引,完全能够顺利地到达任何想去的地方。
杜鹏告诉记者,残疾人就医时的无障碍需求是多样的。例如就诊时可升降的检查床、做核磁检查时非金属轮椅,都会给重度肢残人带来极大便利。特别是住院就诊更需要无障碍环境的加持。据了解,北京安贞医院通州院区不但在病房的公共区域设立了无障碍卫生间和浴室,在每个病区都设有两间无障碍病房。
在与院方沟通后,我们走进了一间无障碍病房。房间面积比一般的病房大,有一个标准的无障碍卫生间。区别于普通病房卫生间的对开门,无障碍病房内卫生间的门是推拉门,宽度也比普通门宽。据院方介绍,除了无障碍卫生间,病人使用的床也是可以电动升降的,呼叫器的导线可以延伸到床头,病人抬手便能拿到。而且,从残疾人办理住院手续开始,病区就会派护士一对一提供帮助。
杜鹏说:“这家医院刚落成的时候我们来体验过,也提出了不少建议,比如在坡道两侧的扶手下面加装安全阻挡,防止轮椅的前小轮或者老人拐杖头从下面滑出来。这次来,他们已经改好了。这说明大家对无障碍环境建设越来越重视,只有这样,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来源: 中国残疾人杂志社
记者 :陈曦 艾诚 禹玲玲 张唯宝
编辑:艾伯宁
审核: 张雪飞、张競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