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 | 华润集团:绘制半导体产业新篇章
2025-02-07 13:13  浏览:70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小新说

2024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暨厅局级干部研修班,会议提出,要推动中央企业穿越经济周期,支持企业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

当前,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一般企业与卓越企业的分水岭,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央企亟需转变利润结构、增长结构,开启增长的“第二曲线”。对传统主业规模庞大、责任重大的央企来说,开启“第二曲线”并非易事。但与此同时,有些央企先行一步,敢闯敢试,凭借技术、人才储备和战略眼光,成功开启了“第二曲线”。

新春佳节之际,《国资报告》特别策划了“新春走基层 见证新动能”专题报道,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基层,调研不同领域的央企实现转型升级、打造新增长点的故事,见证央企在培育“新动能”方面的能为和善为,也为其他谋求开启“第二曲线”的央企提供经验和借鉴。小新为您分享该专题报道,今天带来第五篇《华润集团:绘制半导体产业新篇章》。

华润集团:绘制半导体产业新篇章

春节期间,华润集团所属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润微”)的生产紧张有序,从深圳宝安的润鹏半导体,到西部(重庆)科学城华润微电子重庆园区,一块块功率半导体芯片被精心制造,送往各地,为各种高科技产品提供强大的“芯”动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华润微电子参观通道

“经过差不多两年半时间的调整,半导体行业已经从低谷慢慢恢复,尤其是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波对集成电路芯片的需求。”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李虹说。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半导体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作为华润集团在半导体领域的核心企业,华润微业务的快速发展为集团带来了新的收入增长点,成为集团在传统业务之外,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第二曲线”。目前,华润微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能力,从内部有机增长和外部收购整合,到两江三地精准布局,再到改革筑基、自主研发,成就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芯”动力:

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的力量

华润微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83年由原四机部、七机部、外经贸部、华润集团联合在香港设立的微电子企业——香港华科。1988年,公司收购香港华科,建有中国首条4英寸晶圆生产线。2002年,华润微收购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多年来,通过整合华科电子、中国华晶、上华科技、中航微电子等中国半导体企业,逐步形成半导体IDM(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业务模式。

2015年6月,华润集团将微电子作为新业务培育,在投资与管理上,视同主业对待。随后,华润集团推出一系列举措,在集团“十三五”“双擎两翼”整体战略规划下,助推华润微以发展民族微电子产业为己任,不忘初“芯”,以实业兴国,圆中国IDM(设计、制造、封装一体化)梦。

如今,华润微已成为中国领先的拥有芯片设计、掩模制造、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全产业链一体化经营能力的半导体企业,是中国规模领先的功率半导体企业之一。过去两年,行业处于调整期,华润微凭借IDM商业模式、特色工艺平台以及客户黏性高等优势,稼动率(设备实际工作时间 / 设备计划工作时间)处于业界高位,无论6英寸还是8英寸,都维持在90%以上,12英寸爬坡上量达到预期。

“在推动民族微电子产业进步、助力国产替代等方面,华润微扛起国企担当的重任,为推动半导体产业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海证券分析师高力洋在采访中说。

在行业景气度下行阶段,华润微坚持内涵+外延式发展,“IDM+代工”双轮驱动。华润微设立的集成电路事业群、功率器件事业群、代工事业群、封测事业群积极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根据华润微财报,2023年四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环增52.1%。主营业务方面,华润微深耕产品与方案、制造与服务两大业务板块,2023年的两大业务占比接近。产品应用领域上,2023年华润微在泛新能源领域加大客户拓展力度。

受访专家认为,华润微电子是全产业链一体化运营的企业,通过合作分工,使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同时,能够帮助强技术背景的企业专心在正确的方向上做研发。比如,华润微的功率半导体市场自2021年增速明显,作为覆盖全链条产业的半导体公司,可以为市场上下游企业指引更细节的方向。同时,在市场过度冗余和同质化时,央企有能力进行整合和并购。

对于并购标的的选择,李虹表示,首先并购标的对华润微要有战略意义,需要匹配华润微的战略规划,在现有的领域、专长的领域进一步做大做强;其次,希望并购一些大的公司,这样可以进一步做大公司规模。

“芯”布局:

聚焦“两江三地” 精准布局

坚持按照行业和市场发展规律,进行有节制、有效、有序的精准布局,避免无效产能扩张和过剩,成就了华润微今天的发展版图。

记者梳理发现,华润微“长三角+成渝双城+大湾区”的两江三地布局因地制宜,是有针对性的全面化布局。在无锡,华润微突破技术端、材料端和第三代半导体,以老产线支撑新替代;在重庆,华润微聚焦功率的分离器件,走进新能源车;在深圳,华润微关注IC集成化,从分立做到集成,服务更广泛的用户群。

无锡基地是华润微电子的总部所在地,为2002年收购“中国南方微电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而建设。目前,以无锡和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主要包括国内控股平台、IC设计服务、IC产品设计公司、晶圆和封测制造基地(含第三代半导体)、高端掩模、运营中心、投资平台。

“这里是我们功率半导体的基本盘,有人才、有基础,高端掩模产线建设以及第三代半导体的研发创新将继续引进人才。”李虹说,华润微将用好华晶的早期经验,把无锡基地做优,夯实其作为运营总部和生产制造基地的能力。

重庆是华润微电子做大增量的实践地。这里主要由功率器件研发设计中心、功率器件外延中心、8/12英寸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功率半导体模块与封装基地构成。

2017年8月10日,华润微电子走出无锡,走进重庆,收购中航(重庆)微电子有限公司,同年12月28日,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拥有一条月产51000片8英寸、工艺能力可达0.18微米的生产线,具有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器和化合物半导体产品的规模化工艺制造能力,并设有功率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华润微电子重庆公司大楼

在成为华润大家庭的一员后,华润微电子(重庆)有限公司搭上华润高质量发展的快车。在半年内扭亏为盈,一年内华丽转身,实现营收、毛利润、净利润大幅增长,成为中国功率半导体行业的明星。据李虹回忆,“接手时候只有8英寸厂,后来有了12英寸厂和模块封装基地,为2020年公司科创板上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看准机会,把公司从代工型转为产品型,集中调整产品、产能和客户结构。首先,加大投资研发,从制造公司转型为产品公司。其次,把更多产能放在毛利高的产品上。同时,增强客户的黏度。”谈及成功进行业务整合与转型的经验,李虹告诉记者,当时做这个选择的时候,团队很有信心,这信心正是来自在专业领域深耕多年的经验。

2024年,以深圳为核心的大湾区,成为华润微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为弥补大湾区终端应用与产品设计优势突出,但晶圆制造环节相对薄弱的短板,华润微在大湾区精心布局,设立产品及应用产业化技术创新中心、市场销售和应用服务中心、传感器研发中心、南方总部暨全球创新中心,以及深圳12英寸特色功率集成电路制造与研发基地。

“华润微需要和市场、客户紧密结合,与港澳紧密合作。许多终端客户都在大湾区,润鹏半导体项目与IC设计、封装、测试等产业链上下游形成了紧密的联动集聚效应,有助于加快半导体关键领域和技术的自主创新突破,推动商业化运作进程。”李虹表示,深圳板块还有利于吸纳来自海内外的高端人才,赴深港两地工作和合作。

“芯”变革:

改革筑基 创世界一流半导体企业

近年来,华润微电子作为“双百企业”,在国务院国资委与华润集团的指导下,紧扣增强核心功能与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核心目标,围绕“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产业控制的战略地位、安全支撑的坚实保障”这三大核心职能,稳步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各项举措落地见效,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全面而持久的动能。

2024年,华润微电子紧扣其两大核心任务板块——3项功能使命类的关键改革任务与11项机制体制类任务,推进各项工作。在深化改革中,进一步拓宽并深化市场化经营机制的落实,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市场化机制的全面渗透与高效运作。

华润微推进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的优化升级,提升治理效能与水平。同时,推动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提质扩面,强化刚性考核兑现。华润微还构建了以“三能”为核心的市场化运营机制,提高管理人员通过竞争上岗的比例,加大管理人员末位调整及不胜任者的退出力度,增加员工基于市场表现的退出比例,全面提升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与管理效能。

“面对竞争,央企要加大改革和探索力度,包容、鼓励创新,加快决策速度,对专业化科技和管理人才出台相应的激励和奖惩机制,让大家愿意投身于此。”李虹说。

为了深化人才强企战略,华润微持续开展集成电路高级研修班,为科技人才提供国家工程硕博课程的学习机会,结合实践项目活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完善科技人才的职级晋升体系优化方案,做好新方案实施的影响分析,确保新旧体系之间的平稳过渡。

记者从华润微了解到,为了完善市场化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企业内部营造鼓励创新的优良环境,华润微对人才引进、任用、评价及激励体系进行了全面优化。通过构建促进科研人才间的交流互动,有效助力其快速成长的工作生态系统与运行机制,显著提升了薪酬与激励机制的效能。

通过深化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华润微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向全球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企业目标迈进。

2024年,华润微新增10项国家重大技术专项,子公司无锡迪思微电子更是荣获了专精特新国家级“小巨人”称号。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一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成果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成功建立5个联合实验室、5个创新联合体,获得1个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在半导体行业领域,华润微电子持续保持领先地位,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半导体制造企业本土第三名,在MEMS产品企业中排名第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产品本土排名第一,以及中国半导体功率器件企业中排名第二。

“芯”突破:

自主研发 锻造原创特色化制造工艺

随着两江三地重点项目均顺利达成预定目标,华润微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投产,为公司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中,迪思高端掩模项目顺利通线量产;润西12英寸完成3.5万片/月产能建设;润安先进封测基地稳步上量,产能建设与产出均按计划达成;润鹏12英寸通线设备按计划完成安装调试通线投产。

根据财报,华润微研发投入从2018年4.5亿元增长至2023年11.54亿元,研发强度从7.2%提升至11.7%。2024年一季度,华润微研发强度达13.5%。

“我们是比较专注的,产线之间是有区隔的,另外我们也是有底蕴的,不管我们的研发能力、工艺能力以及制造能力乃至我们的客户能力都有长期的积累。”李虹强调,IDM模式使得公司在新产品开发、迭代上具有更多优势。

截至2023年末,华润微已获得授权的专利共计2202项,其中发明专利1838项,占专利总数的83.5%。华润微现已掌握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核心技术国内领先,其中沟槽型SBD(肖特基势垒二极管)设计及工艺技术、光电耦合和传感系列芯片设计等技术国际领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华润微电子重庆12英寸高端功率器件晶圆生产线

中国半导体市场的高速增长,推动了本土晶圆代工市场的快速发展。功率半导体属于盈利能力及和客户的黏性更佳的特色工艺产品。近年来,华润微推进12英寸产线建设,营收空间成功打开。申万宏源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华润微重庆12英寸生产线积极推进产能爬坡,以及新产品新客户验证,该产线不断上量,将带动公司整体营收增长。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华润微一直在该领域加大客户拓展力度。根据公告,2023年华润微产品与方案板块下游应用结构中泛新能源领域(车类+新能源)占比由2022年的35%提升至39%,如今,华润微已有几十款车规级功率芯片量产,正式进入重庆某主机厂的供应链名单。同时,以半桥功率模块为代表的产品,已向国内多家头部新能源车企批量供货。

“在第三代半导体领域,不管是碳化硅还是氮化镓都是新的增量领域,加上产能释放的12英寸两条线以及公司在做的6英寸和8英寸线,都在进一步优化,更好地推动华润微的内部产能结构朝毛利率更高的方向调整。”李虹说。

2023年,华润微碳化硅和氮化镓功率器件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35%,碳化硅MOS(MOSFET简称,即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在碳化硅销售占比达60%以上,在新能源车OBC(车载充电机)、光伏储能、工业电源等多领域实现多客户批量出货。

“未来的增长机会主要集中在AI带动领域,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等,其中,新能源汽车里面的芯片数量比传统燃油车至少要高两三倍,这正是华润微所专长的,是我们未来的增长点。”李虹说。

对于华润微下一步发展,李虹告诉记者,将重点聚焦本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技术能力的提升,以自身的商业实践,继续服务国家战略,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记者 孟圆)

———— /END/ ————

责任编辑丨杨致刚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内容来源|国资报告


发布人:ee1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