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省市13家主流媒体集中走进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绍兴侧路面施工现场、杭金衢高速联络线PPP项目中村大桥及杨家山隧道等施工现场,近距离感受在建工程的标准化施工、数字化赋能以及产业工人队伍打造。
标准化、数字化齐头并进,保障路面施工品质——走进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绍兴侧路面施工现场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全长52.8公里,起于杭州市萧山区南阳街道,终于上虞区与余姚交界处,其中杭州段长约23.5公里,绍兴段长约29.3公里,设计时速120km/h。采风首站,媒体团来到了绍兴侧路面施工现场,2台摊铺机联铺,8台压路机紧随其后,正在进行同速同距梯队作业。从空中航拍镜头俯瞰,这些机械设备宛若训练有素的行进战士,完成摊铺、初压、复压、终压等工序,场面甚是壮观。同速同距梯队作业,两个“同”字,尤为可见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对路面施工的高要求及高水准。据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八分部副经理毛天学介绍,杭绍甬高速主线桥隧占比为99%,混凝土桥面面积达200多万平方,是目前省内在建项目中路面施工体量最大、混合料使用最多、路面施工环境复杂的项目。项目全线已进入大面积沥青路面施工阶段,计划于2023年年底通车。为了实现“同速同距梯队作业”,参与施工的工人在上岗前进行反复演练,根据路面摊铺宽度、压路机车身宽度、预留安全距离、车身错距、碾压遍数等参数,生成最优规划路径,大幅提高了施工质量,大大节省了作业成本。
同速同距梯队作业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车顶厚厚的棉被吸引了媒体团的目光。据了解,混合料的出厂温度在170-185℃,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要控制在不低于165℃,否则无法使用。如何给沥青保温?杭绍甬高速杭绍段八分部副总工何立炜给出了答案,项目部从运输源头开始着手,对所有的沥青混合料运输车进行了六面保温升级改造,采用油布+棉被+防雨棚的三重覆盖方式,最大程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散失;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对摊铺机也进行了全面改造,料头两侧加装保温板及挡风板等巧思实现了摊铺过程中强保温、防离析,保障路面施工质量。
媒体采风画面
而现场施工的实时画面,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情况在杭绍甬项目上虞沥青场站的信息化管控中心平台一览无余,该平台利用数智手段从后场的混合料拌合到运输到前场的施工进展进行了全过程数字化管控,助力品质工程得到新的提升。
强管理、重施工,打好项目施工升级战——走进杭金衢联络线PPP项目
越王峥隧道
杭绍甬高速杭绍段绍兴侧路面施工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杭金衢联络线PPP项目也在稳步推进。该项目总投资75.83亿元,全长22.03公里,主线设大桥18座,隧道10座,桥隧占比62.6%,是绍兴市融入杭州都市圈,实现三区融合的重要通道。截至5月中旬,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63亿元,占总投资概算的50.94%,工程总体形象进度完成45.48%。
该项目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实施,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浙江交工集团首个受省交通集团委托管理的PPP项目。在投资带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项目公司聚焦本质管理,秉要执本、敦本务实,突出做好项目建设前期工作,减少对项目部的干预干扰,以三级管理模式理顺工程建设程序,减少多头对接,重复管理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为项目推进注入了强劲的动能。
中村大桥
媒体团来到了中村大桥施工现场。目前,大桥下部结构已完成70%,33个桥墩鼎立,大国匠造的气质凛冽于天地间。中村大桥一端连接越王峥隧道入口,隧道入口处的电子显示屏清晰的展示了洞内施工人数等数据,智能化的门禁系统、芯片定位系统足以见隧道施工管理的数字化。
杨家山隧道
采风最后一站,媒体团来到杨家山隧道,作为全省首个新建双向八车道特大断面隧道,隧道主体全部完工,在2022年12月3日已实现双侧贯通。该隧道由浙江交工“筑德”专业化施工班组匠心打造,在杨家山隧道的施工中,班组面临施工跨度大,断面大等困难,“筑德”班组通过与项目部之问的深度策划,通过开挖施工工艺调整优化,调整应用隧道双侧壁施工工序采用双侧导坑钢架岩墙组合支撑施工技术工法、隧道初支型钢钢架智能加工技术等,大大地缩短了隧道施工工期,为项目整体施工进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杨家山隧道“筑德”专业化自营班组
从杭绍甬高速杭绍段项目到杭金衢高速联络线PPP项目,从专业化、精细化的路面施工到精益求精、不断进取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塑造。一个个超级工程,一项项高精技术背后,都能印刻着浙江交工人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更彰显着工匠精神的伟大力量,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时代,雕刻出勇立潮头的交通铁军形象。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