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多地瞄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五城,谁更有胜算?
2021-02-26 10:59  浏览:36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日,武汉、济南、杭州三地不约而同地对外宣布要在“十四五”期间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据了解,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国家科技领域竞争的重要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平台。目前,北京、上海、合肥、深圳相继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五城将花落谁家?第一财经记者梳理发现,除上述的武汉、济南、杭州外,当前已明确提出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还有南京、西安、成都、重庆等地,第五席的竞争可谓异常激烈。

看重原始创新能力

2016年12月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设施水平先进、多学科交叉融合、高端人才和机构汇聚、科研环境自由开放、运行机制灵活有效”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规划明确,要将“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以及带动国家和区域创新发展的辐射中心”,推动实现重大原创突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增强国际科技竞争话语权。

可见,重大原创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基础研究是原创性技术开发的基础,而高校是基础研究的重要平台,因此高等教育实力强的城市将更具竞争优势。

在参与竞争的城市中,武汉高教资源丰富,高校和在校生数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院士数量位居第二;同时,科研基础实力雄厚,建有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级创新中心以及18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南京、西安的高教资源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南京共有高等院校53所,从南京走出的两院院士多达200人;在天文学、生物医药、移动通信、固体微结构物理学、配位化学、计算机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南京均居全国前列。西安共有高等院校63所,科教实力居西部之首,军工、航空领域的研究,位居全国第一。

而成都、杭州则强在科技创新的产业植入上。成都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支撑项目——成都超算中心,其最高运算速度达到10亿亿次/秒,进入全球前十。杭州作为风头正劲的科技创新型城市,虽不是传统科教大市,但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已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连续6年稳步提升。

与南方地区相比,山东在科教资源和科技创新方面虽不占优势,但其亦在争取一批大科学装置落地,全力争创济青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从已有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的区域分布来看,东部的长三角地区有上海、合肥两座城市,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及华南的粤港澳大湾区各有一城,分别为北京和深圳,而整个中西部暂时空缺,因而下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更有可能诞生于中西部地区。

各补短板发力争取

要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应具备哪些条件?从上海、北京、合肥这三座城市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来看,它们不仅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也就是国家级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还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和研究型大学,可以汇聚一批全球顶尖科研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

可见,国家实验室和科学装置集群是建设综合性科学中心的重要基础条件。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全国已经建成的大科学装置有22个,“十三五”规划新建的大科学装置共16个,其中武汉、南京各2个,成都有1个。

在2月20日召开的湖北省“加快建设科技强省”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科技局副局长徐涛表示,“十四五”期间,武汉市将支持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功能提升;加快建成精密重力测量、高端生物医学成像、武汉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谋划新建磁阱型氘氘聚变中子源、农业微生物、作物表型组学、深部岩土工程扰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创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杭州的申请路径或将与深圳相似,即“以科研带动产业发展,以产业倒逼科技建设”。深圳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城市,主要依靠的是其强大的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技术能力,依托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企业,而不是高校或科研院所。

“十四五”期间,杭州将全力增强创新策源力、技术供给力、成果转化力,打造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打造面向世界的创新策源地。一方面,建设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建设杭州科学城,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新型研发机构集聚发展,为谋划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提供核心承载区;另一方面,持续深化“名校名院名所”工程,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到2025年,力争建成省实验室4个以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以上,创建3家国家技术(产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3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南京、武汉、西安、成都等地则是要着力补齐基础研究投入短板。

“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不足将会直接影响原创性技术的有效供给及区域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杜耘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等省市加大力度支持基础研究,大幅提高省级自然科学基金经费,始终保持在2亿元以上规模。而湖北的这一经费规模每年虽有小幅增长,但至今仍不到1亿元。

“这直接导致湖北高校院所人才资源优势难以有效发挥,严重制约了科教资源优势向创新发展胜势的转化。”杜耘说。

杜耘建议,湖北省级财政应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在一级专项科目中专门增设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专项;设立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专项资金,资金规模应在2亿元以上,重点支持自由探索、原创性研究,鼓励从0到1的突破,尤其要加大对基础研究和青年人才的科技奖励;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投入占研发投入比重,加快推进湖北重大基础研究平台集群建设。

“十四五”期间,成都也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支撑,进一步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深化构建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统揽、三大国家实验室为核心、若干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依托的“1+3+N”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成都基地和天府实验室;按照“交叉融合、聚集成势”的思路,依托成都超算中心打造先进计算产业创新平台。

发布人:2b2b****    IP:117.173.8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