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一盏人间烟火?尝一方英雄本色??大型原创舞剧《努力餐》举行媒体见面会暨开票仪式
2020-07-23 15:25  浏览:21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标题:品一盏人间烟火?尝一方英雄本色??大型原创舞剧《努力餐》举行媒体见面会暨开票仪式)

2020年7月22日,时逢大暑。成都城市音乐厅,一场别开生面的仪式正在进行。音乐厅旋转楼梯上陈列着民国时期四川文化符号的道具装置,大厅里展出着一幕幕创排纪实照片。大型原创舞剧《努力餐》以这样特别的形式正式同媒体和公众见面,娓娓道出了这部剧与舞、与天府文化的血脉承接。

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副局长李天昊、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杨云芬、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李金亮、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熊晓虹、总经理曾渝等领导出席当天的活动。

大型原创舞剧《努力餐》在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下,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中共成都市委党史研究室出品,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制作演出,由中国舞蹈界新锐青年编导王思思和钱鑫共同创作。项目集结了国内一流的主创团队,编剧潘乃奇、作曲王喆、舞美设计刘科栋、灯光设计邢辛、多媒体设计胡天骥,主要演员黄琛迪、李香宇、高德瑞、祁野等都是业内的佼佼者。

该剧以努力餐楼为切入点,以诸多先驱者的感人故事为原型进行创作,讲述了一代英雄如何在餐楼的掩护下开展工作、捍卫信仰的生死暗战。在历经近1年多的构思策划、剧本打磨、编舞创排,剧目将于2020年9月4日至6日试演与观众见面。试演后再广泛征求修改意见,进一步打磨提高,将于2021年正式首演以最高艺术水准的呈现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曾渝对记者讲到:2019年以来,成都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定文化自信,围绕天府文艺创作攀原登峰的要求,不断转变工作思路,把创作更多讴歌英雄、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红色题材的文艺作品,作为公司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开票仪式上,主办方正式公布了舞剧《努力餐》2020年9月4日、5日、6日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的试演场次安排以及门票、售票渠道等消息,公众可以通过在大麦网搜索“舞剧《努力餐》”等关键词购票,同时主办方还将举办公益专场,邀请在疫情期间奋战在抗议一线英雄们观看演出。

小餐馆,大社会

广泛融合天府地域文化

诉说四川革命故事

四川成都祠堂街,有一家特别的餐厅。透过过巨大的玻璃窗,可以看到整洁质朴的仿古建筑。正门黑漆匾额上,是三个烫金大字——“努力餐”。80余年前,这里曾是中国四川省委的秘密党组织联络点,百年过后,这里依然迎来送往,宾客满门。导演钱鑫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时代的更替,努力餐已经被赋予了丰厚而深远的内涵,逐渐成为成都乃至四川境内历史与当下声气相通的精神根脉。希望更多人在看完这部舞剧之后,能够明白‘努力餐’三字所承载的精神力量。需要多么努力,才能吃得上饭。”

舞剧《努力餐》将众多人物波澜起伏的人生经历浓缩至短短2小时内,在他们身上注入了一代四川人民的人文气质。同时,塑造了“车老板”、“黄三妹”、“亮嗓子”、“冷处长”等主要人物,讲述了独属于四川这片土地的红色故事。

扎根四川、成都,《努力餐》绕不开的是通过舞台呈现地域特色。小餐馆,大社会,如何将浓浓的四川文化气息注入到地下工作者的生活中,也是创作过程中的重点。经历了多次实地考察和采风,主创团队最终选定了三组天府文化的精粹亮点,融入戏剧表达,开创了三组四川文化与舞剧融合的“第一次”。

这是第一部将“吃川菜”搬上舞台的舞剧,一切隐秘的战争,都化在吃喝中。餐楼避不开“吃”,四川成都的饮食文化原本也极富盛名;因而“吃”也成为了舞剧中的主体表达之一。四幕戏中,每一幕都有一次吃:从川菜、担担面,到串串、火锅。每一场“吃”,都会紧跟剧情发展、体现人物成长与冲突,承载剧情表达。将如此生活化的片段做艺术加工、搬上舞台,这在传统以抒情为主的舞剧中极为罕见。

采风期间,川剧在形式上的自由和个性吸引了导演组的目光:“川剧中经常看到台上演员与台下观众的互动,很有烟火气,轻描淡写地体现出一种生活状态。”《努力餐》首次融入四川典型器乐和川剧特点,作曲王喆将川剧锣鼓配乐的虚实相生、遗形写意地美学特色融汇其中。剧中,主要人物“亮嗓子”是一名在餐楼内表演川剧的变脸演员,同时也是一名中国地下党情报员。川剧元素将在他身上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在舞剧结尾段落的设计上,《努力餐》则破天荒地加入了说唱。导演钱鑫在采访中表示:“在成都博物馆,我们发现,三千年前的说唱俑就是在成都发掘的,而说唱一直到今天仍受到大众喜爱。说唱的形式,恰恰表达了四川人包容、乐观、不拘的生活状态。”

《努力餐》的说唱唱词铿锵有力,凝练了演出的精神内核、画龙点睛,也使整部作品贴近现当代的精神气质,与观众产生更强烈的情感共鸣。作词者、《努力餐》编剧潘乃奇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说唱作品,来寻找创作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她将20世纪的坚定信仰与现代人的精神力量相打通。“在动荡战乱的年代,努力努力,血战到底,这种精神如今仍然存在——只不过在当代,我们面对的是洪水地震,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不断向上、自我奉献的精神,不会随着时代流转而改变,这首说唱,也是献给所有时代,所有的英雄。”

种种文化基因的融入,让作品显得更丰富、更饱满,更独特、更有识别度。观众通过舞台作品,在了解四川红色历史的同时,亦能记住的很多独属于四川、独属于成都的文化特征。

《醒·狮》原班团队匠心打磨

挣脱“套路”,推陈出新

舞剧《努力餐》由大型民族舞剧《醒·狮》原班制作团队倾力打造,在艺术表现上保持了一如既往的高水准。《醒·狮》曾以极具创造力的形式,将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舞台艺术相结合,在年轻观众中轰动一时,被誉为“年度最燃舞剧”。如今在《努力餐》上,创作团队也在寻找本剧与现有红色题材舞剧之间的差异性,不断站在观众视角审视、推翻原有台本。导演王思思说:“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在故事、结构和表现形式上作出突破,观众司空见惯的、似乎看见过的形式,我们都要推翻重做。”

在舞美表现上,剧中最重要的空间“努力餐楼”没有被具象复原,而是选择用竹质建筑风格解构重组的方式,来构建富有象征意味的餐楼场景,并且融入了与“车老板”生平相关的种种文化符号。白天,这里摆放着竹桌木椅,清凉巴适,富有韧性。夜里,这里又化作《大声报》的秘密刊印基地。从“大声报”的意象出发,舞美上使用纱幕和垂吊的画笔,既构成餐楼梁柱,又像是字与纸的大声报。随着舞台结构的位移、组合,空间在大小之间变换自如:时而是餐楼大堂、时而是后厨,时而又变幻为瓦片、包厢……多媒体的运用,更是为整体视觉锦上添花,在抽象中注入具象表达。街道上的行进、转动的密码墙、注音符号和麻将牌等,让虚拟空间和舞台之间产生了巧妙的呼应。

舞美设计刘科栋表示:“我喜欢透过事物的表象深入其中,抓住它的灵魂,再注入创作者的解读。这个舞剧的风格应该带有强烈的当代视觉符号、中国文化的美学感受,和深刻隐喻的空间构成。我希望能够通过舞美,带出戏本身既神秘冷峻、又有些诙谐,在热火朝天中感受着死亡逼近的寒意,还应具有爆燃全场的情感转换。”

《努力餐》在叙事、编舞上也实现了较大突破。 潘乃奇说:“整个剧本,我们磨合了一年多,改了20稿。主创团队成员如舞美设计刘科栋老师、多媒体设计胡天骥在整个过程中给到了很多指导性的意见,才有了最终大家看见的这版《努力餐》。”

在编舞方面,几场演绎“吃”的戏是最大难点。怎么吃、吃什么、吃的情绪,都有讲究。演员需要表演咀嚼、夹菜等餐桌细节,又要将当下复杂的心理和情绪通过“吃”做外化表达:正气凛然地吃、柔情似水地吃、相互提防地吃……。如何让观众真切地从演员的肢体语言中理解桌上是一碗面、还是一顿火锅,传递吃时的感官冲击,又保留舞蹈本身的美感与表现力,需要通过排练期间的不断磨合和尝试来逐渐达到平衡。

此外,演员还要通过反复训练,精准而灵巧地拿捏筷子、竹签等一系列与“吃”相关的道具。剧中,有一幕女群舞“吃串串”的戏,需要16名女演员把玩串串上的竹签,时而放在指尖,时而拱在唇上。竹签轻巧且细,稍不留神就会掉落。咬下串串那一刻的精度、角度,也很难把控。这场戏,足足排了上百遍。

传承信仰 献礼建党100周年

《努力餐》公益票暖心致敬抗疫英雄



历史常常惊人相似,无论战时还是和平年代,总有为民族兴亡、祖国繁荣奋斗和付出的英雄。正如导演钱鑫所说,每片土地都会孕育出不同的时代英雄,成都这条血脉生养出的英雄火辣、勇敢、机敏。而这份精神也被代代相传。在2020年初,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成都的党员、医生、护士、城市建设者、城市运营者,逆行而上,用毅力和勇气坚守防疫一线。舞剧《努力餐》也希望通过本剧向抗战在一线的人们致敬。在9月出的试演期间,将安排公益专场,邀请成都支援湖北的医疗队伍及奋战在本地一线的医护人员前往剧院,共同观赏精彩演出,见证历史传承。

发布人:ccd2****    IP:61.145.31.***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