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家,家固有家族,家族固有民族,民族固有国家,国家固则俱天下也。人们常说人家、你家、我家、他家,家的释义是什么?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意义又是什么?何为家文化?如何正确理解“凝聚小家、团结大家、报效国家”的文化理念。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幸采访到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洪文,由他为我们讲述中国汉字的演变及“家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穷不学则穷不尽,富不学则富不长。李洪文表示,中华文明的复兴首先要从认识汉字开始,信此言者不为过,愿就修于同道者,我们一起先从“家”字开始走进家文化之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许慎编撰的说文解字中说:宀(mian)为屋也,豕(shǐ)为猪也,两文合写为一个家字。家,从甲骨文的
“清人笔记里的一个传说,乾隆皇帝出巡,见一民女正在喂猪,观后便会心一笑。皇后得知后就下令召此女进宫献给乾隆。乾隆说:‘你们想错了,我是看见这个妇人喂猪时想到古人造字的奇妙。“家”是宀下面一个豕,豕就是猪,这就是无豕不成家啊。’”李洪文饶有兴致地讲述起关于“家”字的小故事。
提到中国古代的“家”字,人们往往把它和家族、生产、专制联系在一起。实际上,从哲学解释学的角度来看,在中国古代,“家”的内涵既包括宗庙、宗族和个体家庭,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意义。从功能角度讲,“家”是祭祀之地、生产单位,是对话的场所;从意义角度讲,家”既是财富的体现、权力的象征,同时也具有平等的意蕴。在现代社会逐渐遗忘“家”的时候,重新解读、重新审视中国古代的“家”的内涵、功能与意义,也许会为现代人回归本真的家庭具有积极的意义,继而找到久违了的以家为归的支撑点。
家是安居有养,祥和共存,是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对现代人来说,家就一个字“爱”,家是爱的聚合体,试看天下之家,皆为爱而聚,无爱而散。家更是一种信仰,一种宗教,一种支持精神力量。是我们每个人为此努力、为此拼搏、为此奉献,维护和拥有真爱的方向。
中华文明五千年,家更是一种文化,一种万世承传的基因文化。“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从对“家”的定义延伸,“家文化” 是一个家庭、家族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文化强调家国一体的同构性,“齐家”才能“治国”,家庭的安定和谐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因此要充分挖掘“家文化”的内涵,让家庭成为开展道德伦理教育和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融入每个家庭文化中,以千万个小家的家风建设,为社会文明进步夯实基础。
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李洪文表示,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传承、世代祥和,使得自尊、自立、自省、自强达至精妙绝伦的立国精神。在日常的教育学习中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传承家文化,也要在传统思想的基础上注入新时代内涵。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文化的传承就如古董,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李洪文表示,赓续中华文脉,厚植文化自信,传承家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未来,将继续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以家文化助力国民蕴养优良家风,为推动家文化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编审:陈坤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