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潍坊市优化营商环境专班,全面深化攻坚“一号改革工程”,夯基础、创亮点、提质效,围绕企业、项目和服务全生命周期,聚焦企业和群众关注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着力推进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滨海区:
以“一流环境”换“二期现象”
经济发展结硕果
金力新材料汽车制动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潍坊中粮贸易物流仓储项目加快进行潍坊库扩建及四化改造、青岛经控集团刚开启高端智慧供应链产业园项目建设又拿地27.4公顷……今年,众多企业纷纷用真金白银追加投资、扩展新项目,为滨海区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投下“信任票”,就地“裂变”“二期现象”催生出的项目建设“葡萄串效应”,正带着滨海区经济结出累累硕果。
今年以来,在市优化营商环境专班的指导下,滨海区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服务流程,用心用情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用“一流”的营商环境吸引大批企业项目再投资、扩项目。
据悉,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在滨海区海港经济区发展壮大的企业。目前,为满足市场及公司发展需求,该企业追加投资开启汽车制动系统二期项目建设。
“现在一期年产能在400万套左右,目前正在新建一个12000平方米的车间和11000平方米的仓库,预计明年三月份完工、六月份投产,整个二期项目计划提升产能1000万套,总产值将达到5亿。”山东金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伟锋表示。
“园区就像企业的‘娘家人’,有问题需要解决随叫随到,帮着我们跑手续、解难题,良好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我们企业做大做强的决心,于是我们公司今年决定开启二期建设并正式准备上市进程。”王伟锋表示,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券商股改、审计审核等前期工作,正式进入IPO阶段,企业发展也将迎来新机遇。
滨海区海港经济区成立了金力新材料二期项目建设和上市工作推进专班,尽心尽力当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通过与企业沟通协调,全力配合、高效服务,及时掌握企业项目建设、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切实做到项目推进到哪里、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企业“破浪”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让企业留得住、发展得好,就是好的营商环境。在滨海区,企业项目“招得来、落得下、发展好、再投资”的良性循环链条已经形成,滨海区将继续坚定地同企业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用精准、高效、优质服务为企业厚植发展沃土,让企业家投资放心、创业顺心、发展安心。
坊子区:
“外引内联”聚力服务
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今年这几个大客户,通过市场监管局服务专员的沟通和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仅仅是上半年业绩增加3000万元左右,非常感谢坊子区优化营商环境专班的协调,给予企业发展的支持和帮助。”潍坊中和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凌国廷高兴地说道。
潍坊中和食品有限公司是坊子区一家以从事食品制造为主的企业。前不久,来自福建的一家大型食品企业到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而就在要合作签署协议时,被对方一项关键合作条款卡住了,坊子区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协调市场监管局来到企业为中和食品出谋划策,通过情况说明的方式,呈现企业诚意和生产能力,以及政府部门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决心,最终帮助企业与福建盼盼食品有限公司达成合作。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全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坊子区创新出台“外引内联”服务企业协调推进机制,通过对外引进,对内联合,精准服务企业所需所盼,用心用情用力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企业和政府的双向奔赴,更加坚定了企业“敢干”的信心。今年刚刚实现投产运营的山东福豆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坊子区市场监管局组建起的坊子区食品安全产量联盟,在食品安全产业联盟的带动下,山东福豆食品有限公司和山东阳春啤酒有限公司通过联盟,产品购销实现互联,实现了互利共赢。
近几年坊子区食品产业发展迅速,但呈现出“小、多、散”的分布特点,这加大了食品安全风险的管控难度。对此,坊子区成立了食品安全产业联盟,不仅构建起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保障了辖区食品安全,更因此实现了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引导着食品产业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目前,坊子区食品安全产业联盟汇聚了全区首批57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涵盖生产、销售、餐饮全链条各环节,同时还引入银行机构、物流企业等。通过“联盟+”部门、院校、金融、服务等,联盟企业间实现信息互通、精准对接,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临朐县:
下足优化生态环境“真功夫”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今年以来,临朐县优化营商环境专班立足于“把底线守牢,把好事办好”,协调各部门重点围绕“加强整治规范污染管控、巩固放大发挥绿色生态优势、培植壮大生态环保产业”三个层次抓生态环境工作理念,积极“优服务、增投资、活主体”,突出强化“店小二”式服务,下足优化生态环境领域“真功夫”,全力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该县不断提高项目服务水平,全面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用心用情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共审批环评文件204份,同比增长410%,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总投资85.9389亿元,同比增长124%。大力开展重点项目帮扶,以“服务直通车”模式,出动20余人次赴各镇(街、园、区)开展环评手续办理指导,为150余家企业答疑解惑,实现靠前服务。将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向重点项目倾斜,提高重点项目支撑能力,实现周到服务。建立重点项目手续办理清单,继续实施“一企一目录”工作机制,试点开展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审批模式,实现跟踪服务。同时,全力做好项目要素保障,深入挖掘减排项目潜力,严格环评文件审核,落实倍量替代制度,从严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全力保障项目建设。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