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能动司法 | 贵州法院 以能动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2024-01-22 10:09  浏览:349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文 | 本刊记者 胡启航 通讯员 张灿灿


贵州黔东南从江县加榜梯田自然风光 供图 CFP

贵州省是西南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2022年年初,国务院进一步确定了贵州西部大开发综合改革示范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

为有效服务保障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今年来,贵州三级法院(以下简称“贵州法院”)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把能动司法贯穿司法审判工作始终,围绕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全面推动新时代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擦亮碧水千隈的“贵州底色”

乌江全长1050公里,是贵州省第一大河,被称为贵州的“母亲河”。构皮滩水电站位于贵州省余庆县境内乌江干流河段,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的大型水电工程项目及贵州“西电东送”标志性工程。

2021年11月19日,为切实发挥新时期人民法庭职能作用,更好为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司法保护,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余庆县人民法院乌江流域环境保护法庭在构皮滩镇正式挂牌。

“乌江法庭集中审理余庆县‘自然资源、能源利用’和传统村落保护等环境资源民事案件,加强管辖区域内飞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构皮滩水电站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余庆法院院长景贤江介绍,立足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实际,余庆法院于2022年7月26日率先在贵州省启用首个“水上法庭”。“水上法庭”结合遵义法院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司法确认机制等工作,加强对侵权人现场法治警示教育,实现对受损生态高效便捷全方位修复。

这是贵州法院多措并举保护生态环境的缩影。

据了解,贵州法院近年来逐步设立了34个规范化标准化的环境保护法庭,形成“1934”环境资源审判格局,即1个高院、9个中院和34个基层法院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实现了环境司法专门机构的合理布局和适度集中,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等特殊敏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驾护航。

同时,贵州法院在审判实践中深入践行恢复型司法理念,创新清除污染、修复土壤、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法律责任承担形式,建立判后执行回访、第三方监督履行等机制,将惩罚与修复相统一贯穿到审判执行全过程。其中,“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确认”“生态恢复性司法机制”等4项经验作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在全国复制推广。

位于贵阳市西郊的红枫湖是贵州最大的人工湖。随着夕阳西下,美丽的晚霞映在红枫湖湖面上,伴随着湖水波动起来,像一条随风舞动的绸带,美丽无比……

很难想象,现在水清岸绿的红枫湖曾经湖水浑浊,藻华现象严重。20世纪90年代,红枫湖流域因矿藏丰富吸引了一批化工企业。当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导致鸟类和鱼类都无法生存,老百姓的用水也受到了影响。

解决环境问题刻不容缓。2007年11月,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在红枫湖所在地清镇市设立一个建制、管理相对独立的环保法庭。于是,全国首家环保法庭——清镇市人民法院环境保护法庭揭牌成立,开启了环境司法专门化建设的步伐。法庭从成立之初就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全国率先尝试环保案件刑事、民事、行政三类审判合一。

环保法庭成立后,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即刻向清镇市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将某化工企业推上了被告席。该案也是贵州省首例环境公益诉讼案。此外,全国首例环境信息公开案、全国首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全国首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协议司法确认案、全国首例传统村落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等一大批“首案”在贵州诞生……贵州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全面升级,构建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司法保护体系。

与此同时,贵州法院以长江、珠江流域为地理依托,着力构建跨省环境资源审判联动配合协作体系。例如,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牵头与重庆、四川、云南等地高级法院共同建立长江上游跨区域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法院签署珠江流域(西江)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协作机制,积极探索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和一体化保护;遵义、毕节与四川泸州、云南昭通等地法院构建赤水河全流域司法协作机制。

打造营商环境的“贵州高地”

“希望法院能够更加关注并坚决制止恶意维权和虚假诉讼行为,保护企业正当合法权益……”

“希望法院进一步加大调解工作力度……”

2023年12月14日,为进一步深化工商联与法院协作机制落实,共同找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抓手举措,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贵州省工商联联合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企业家座谈会,近距离、面对面听取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更好地为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

“要持续提升能动司法理念,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贵州省委、最高人民法院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强化司法政策措施供给,服务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贵州高地’,不断增强司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会上,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茆荣华介绍了2023年贵州法院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及成效,强调贵州法院要做实全面平等保护,着力营造安全稳定、公正平等的发展环境,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充分激活释放民营经济发展动力。要做实依法保护,持续提升办案质量与效率,持续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和司法作风建设,以法治的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发展信心。要进一步深化协作机制,共同促进民营企业合规经营,共同支持商会发挥解纷优势,共同弘扬诚信经营法治文化,共同维护良好发展环境。

破产法作为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法律制度,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制度核心。

据了解,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贵州省委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用一流“贵人服务”打造营商环境“贵州高地”,贵州法院立足司法审判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破产案件高效审理,着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贵州高院发布的2022年至2023年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破产审判典型案例中,贵州华飞新都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飞公司”)破产重整案系房地产行业破产重整的典型案例,展现了贵州法院利用破产审判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切实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新成果。

华飞公司曾是六盘水市辖区范围内较为有影响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2020年开始,华飞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和债务危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大部分资产被抵押、查封,主营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开发的多个楼盘存在未经验收、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以及烂尾等状况,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经债权人申请,六盘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华飞公司破产重整。案件受理后,经债务人申请,法院批准华飞公司继续营业,引入新投资人并推出重整计划草案。经债权人表决通过,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华飞·紫荆苑”项目、“钟山华庭”项目、“南风天成二期”复工续建。截至2023年10月,第一期已完成5万余平方米建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已经办理,准备开盘销售。

六盘水法院立案庭庭长李金华介绍,本案办理过程中创新债权人会议模式,高效推进重整进程。债权人会议资料提前公布,使用“现场+非现场”同步模式召开债权人会议,通过进驻小区收集债权人表决票以及非现场通信表决等方式提高表决效率,顺利对财产变价方案、重整计划草案等进行表决,提高破产审判效率。充分运用府院联动机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该院协调解决了业主容缺办证、小区配套设施修复、容缺办理验收、税盘解锁等问题,最终保障1400余户购房债权人的交房、办证民生权利。

“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破产审判工作放在服务保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大局位置。”在六盘水中院组织召开的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办理破产”指标问题分析会上,该院院长管劲松强调,六盘水法院应全方位、多举措、高质量推进破产审判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考核指标,对标省内、国内标杆地区经验做法,深入剖析短板弱项,突出重点难点,持续精准发力。

探索诉源治理执源治理的“贵州模式”

“您好,我们公司和乙银行为安顺中院制作了一面锦旗,现在送去方便吗?”2023年6月30日,安顺中院干警接到当事人来电,竟然是原告与被告要共同来送锦旗。这是啥情况?

这还要从安顺中院2023年办理的一起民事再审审查案件说起。

2023年年初,甲房开公司因与乙银行产生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不服生效判决,遂向安顺中院提起申诉。在办理过程中,立案庭庭长陈优海发现,除该起申诉案件外,甲房开公司还有另外8起类似案件,拟提起申诉。同时,双方当事人在法院还有其他纠纷。

“可以预见,如本案处理不当,后续必将引发更多纠纷及信访。”为此,陈优海决定以该起申诉案件为切入点,启动诉外化解工作。

法官首先分别接待了双方当事人,听取各方利益诉求,固定争议焦点,为后续调解工作打下基础。接着,坚持“一揽子调处、成批量化解、实质性解纷”工作原则,针对性地制订工作方案,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调处工作方式,由分管院领导带领两级法院到金融机构、房开公司开展工作,主动约见购房户,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力促诉外化解。

通过前期工作,双方对批量化解纠纷达成原则共识。随后,法官组织双方开展“背靠背”调解,经过3轮分开协商,形成调解协议草案。最终,组织双方签订正式调解协议,完成调解,并督促落实。至此,该批次关联纠纷,得以一次性化解,涉及金融资产2500万元,并促成乙银行与甲房开公司握手言和。

“就在双方来法院送锦旗的前一天,双方还意向性达成乙银行在甲房开公司楼盘开设营业网点,甲房开公司将流动资金注入乙银行的合作方案。”陈优海欣慰地说。

据了解,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意见》和平安中国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诉源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意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工作要求,贵州法院于2022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执源治理探索,并于2023年提出“一体化推进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取得较好成效。

数据显示,2022年,贵州各类新收案件和执行收案同比分别下降16.06%和12.87%,扭转了连续多年上升的局面。2023年上半年,全国法院各类新收案件和执行收案同比分别上升13.8%和7.9%,贵州法院同比分别下降5.11%和9.63%。截至2023年11月,执行收案总数和新收执行案件已实现连续17个月下降。实际执行到位率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

“执源治理就是在执行案件的前端建立各项机制和举措,通过教育引导、强制威慑等方式督促义务人自动履行义务,帮助权利人及时兑现权益,从源头上减少进入强制执行阶段的案件数量。”茆荣华介绍,一方面,执源治理工作可以提升当事人自觉履行生效裁判确定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于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也可以最大限度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全力解决“执行难”问题。

近年来,贵州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汇聚诉源治理执源治理合力,坚持多元解纷,积极推动巩固深化“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基层治理经验,积极开展“平安村(社区)”“无讼村(社区)”等创建活动,依靠基层、发动群众扎实开展矛盾纠纷预防工作。

贵州法院围绕矛盾纠纷易发类型和领域,加强司法建议,推动完善政策措施和监管机制,预防风险隐患。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全省法院努力打造“厅、网、线、巡”立体化诉讼服务体系,实现立案、调解、速裁、服务“一窗通办”“一网通办”,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例如,贵阳市南明区法院探索超大型综合社区诉源治理;印江县法院推动成立县、乡、村三级诉源治理指挥中心;纳雍县法院推出“商人治商”模式……

“坚持能动司法理念,就是要让‘文本法’的适用,符合包括当事人在内的人民群众感受的‘内心法’。”茆荣华表示,贵州法院将深悟做实审判理念现代化,引领促公正提效率、重自律强队伍,引领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扎实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期封面及目录





《中国审判》杂志2023年第24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34期

编辑/徐畅


发布人:05a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