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未来讲堂之元曲诵读与赏析(22)——卫立中《殿前欢(碧云深)》
2025-07-13 15:25  浏览:36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殿前欢(碧云深)

词作者:卫立中

碧云深,

碧云深处路难寻。

数椽茅屋和云赁,

云在松阴。

挂云和八尺琴,

卧苔石将云根枕,

折梅蕊把云梢沁。

云心无我,

云我无心。

赏析

卫立中(约公元1290年——1350年),字德辰,元代词人,以才著称,善书法,隐居未仕。

这首作品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隐士超脱尘世的悠然自得和清雅高洁。此曲不仅因其清新淡雅之意境著名,更向读者展现了深邃的哲理内涵和令人回味无穷的独特艺术魅力。

开篇“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短短两句便为读者勾勒出一幅云雾缭绕、深邃幽远的自然画卷。碧云深处,小路缥缈,道路难寻,不仅暗示了隐士居所的隐秘与僻静,也体现了隐士超凡脱俗、不问世事的情怀。这种超脱的境界,与喧嚣的尘世形成鲜明的对比,世俗而我独不俗。

“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再进一步,描绘了隐士的居住环境。此间乐,但亦非我所有也,且共租用这人间与自然。数间茅屋与白云一同租借,既别具一格,又充满陌生化的诗意。白云缭绕在松树的浓荫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展示了隐士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也体现了他们追求自然、崇尚本真的生活态度。

“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三句,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隐士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在长满苔藓的条石上卧睡,以白云的“根”为枕,摘取梅蕊沁透白云的“梢”,这些看似怪诞的想象,却巧妙地表现了隐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方式。同时,这些动作也充满了诗意和美感,让人感受到隐士生活的幽雅与宁静。

最后两句“云心无我,云我无心”,精练有力,蕴含深远的哲理,是对全曲主旨的总结和升华。云本来就没有“我”,没有为我、为私之心;同样,隐士也没有世俗的功名富贵之心,他们与云一样无心,没有尘俗之心。这种心境的描写,不仅表达了隐士高洁的品格和优雅的情趣,也展现了他们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与超脱态度。

全曲以“云”为线索,贯穿始终,既表现了隐士生活的环境和情趣,也体现了他们的心境和情怀。同时,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使全曲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撰稿:张石

诵读赏析:赵文瑄

栏目介绍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形式之一,是继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苑里的又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元曲语言通俗优美、题材广泛、风格独特,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新华网联合主办,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和中国和平出版社承办的“未来讲堂——经典元曲诵读与赏析”活动,是继“未来讲堂——经典宋词诵读与赏析”、“未来讲堂——名家诵读赏析经典古诗词”活动之后,为两岸广大青少年精心准备的又一份国学大礼,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流传千年的经典元曲迸发出新的生命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意义。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发布人:927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