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宋词三百首》两个月整,颇有感慨,故写此文以记之。
来看看黄庭坚的两首词:
定风波·次高左藏史君韵
万里黔中一露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迫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鹧鸪天
座中有眉山隐客史应之和前韵,即席答之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
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着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情欢。
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黄庭坚,字鲁直,号涪翁,山谷道人,北宋著各诗人和书法家,开创“江西诗派”,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吴兆基编选的《宋词三百首》中,黄庭坚的词只选择这两首,这两首都是作者被贬黔中时所作。
第一首:上阙写黔中气候,以示环境之恶劣,下阙写重阳赏菊,不顾世俗偏见,白发簪菊,显其傲然之气。结尾欲与古人比肩,气概非凡。
第二首,作者被诬遭贬,心中愤懑,借这首词表达心中的不平之气与放浪达观之态。上片劝酒,下片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
黄庭坚作为北宋著名诗人,词作也不少,为啥单单选择这两首?不消我说,你读几遍就知道了,是不是特好懂?再加上原文下有注释有释意,自学起来就更不必劳神费力。就是没有注释和释义,自己也能读懂百分之九十以上,释义无非是印证你的理解,稍微偏差,可以更正。因为其文字浅白,语言又美,且朗朗上口,就我这滥记性,读几遍也能基本背诵。
我就喜欢即使没有注释和释义也能读懂的古文和古诗词。
再来看秦观的《行香子》:
行香子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扬清波,流水桥傍。偶然乘兴,步过山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词风上承柳永、晏几道,下开周邦彦、李清照,属婉约派词人。
吴兆基编选的《宋词三百首》没有录入这一首,我认为是个失误,但幸好被中学语文教材选中,放在课外古诗词诵读中。
这首词就是朗朗上口的大白话,用春日小园里的若干美好的事物(有静物有动物)组成一幅小园春景图,景物色彩明丽,动静结合,作者游春时兴致勃勃。可以说是兼有意境美和语言美的典范之作。
文字优美且浅近一读就懂的具语言美和意境美“双美”特质的词有很多,凡是能够流传久远的都属于这种类型。不能一一列举,只好挂一漏万。古诗和古文能流芳千古的也无不如是。
这是不是给今人写文一个启示呢? 文章是传达作者思想的,好理解就容易传达,反之就不容易传达。传达失败,文也就失败了。这个道理应该很好懂,因此,诘曲聱牙的文风不可取,我什么时候都是这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