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米云发布《2023抖音消费品营销报告》,处理并收录了抖音电商上大量的行业、品牌、商品与广告数据,本着严谨性,报告描述更多展现“事实”而非“观点”。
然而在处理成吨数据后,我们更想谈谈一些有意思的想法:
1. 消费是在升级还是降级?
2. 吃、穿、用消费迎来结构性转变
3. 内容电商的爆款特征
4. 五大行业的品牌货盘逻辑
5. 品牌白牌化、白牌品牌化
01、消费是在升级还是降级?
然而在一亿一线居民以外的广袤大陆里,仍然有大量“白牌”、“山寨”的沐浴露、洗发水、运动鞋被无声地购买着,它们在拼多多上迅猛流通,也安静沉睡在你千里外小县城超市的货架中。
与之相比,部分国货不仅有历史沉淀,更有比肩国际品牌的研发、质感与经营管理水平。
图源:抖音APP
这何尝不是一种消费升级?
在数据中见证历史的车轮吧:
此刻,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2012年的城镇居民(约2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
2012年前后的一线城市中,年轻人拿着刚买的智能手机,在淘宝上捧红了茵曼、韩都衣舍、裂帛、三只松鼠、百草味等一众“淘品牌”,这和当下的“抖品牌”何其相似?
顺应时势,淘宝商城也改名为“天猫”,御泥坊、膜法世家和阿芙等淘品牌成为最早吃螃蟹的人。
消费主义兴起。
还记得吗?当时Z世代刚刚走入电影院,让郭敬明的《小时代》出道即巅峰,斩获4.84亿票房以及与销量交相辉映的豆瓣5.0低分。
十年后的今天,抖音上成本仅数十万的土味短剧也正斩获过亿充值,并承受着“主流”人群的鄙夷与讶异。
如何看待这些同与不同,就决定了品牌各自的命运。
02、吃、穿、用消费的结构性转变
在过去,“吃”消费的线上化相对“穿”、“用”更快。
或许原因是食品饮料的消费门槛相对较低,且“吃”作为最原始的本能,是改善生活的最初级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一线以外的市场会涌现出沙县、塔斯汀、蜜雪冰城、茶百道等国民级的连锁餐饮品牌,却很少涌现出同等级的服饰品牌。
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与疫情冲击,“穿”与“用”消费正后来居上:
这一未来新常态会带来哪些变化?
先别急着判断,因为新兴内容电商上展现了另一番风景。
食品饮料行业的增速一骑当先:
要理解整体消费和内容电商之间的反差,就必须要理解↓
03、内容电商的爆款特征
进一步筛选品类数据后,我们发现爆款往往不是来自于薯片、蛋卷、饼干等大众品类,而是介于零食与正餐之间的那些产品:
比如富含蛋白和能提供饱腹感的鸡肉零食、谷物棒、麻花、传统糕点广受欢迎,在一日三餐以外,人们正把办公桌作为新的“餐桌”。
以最近 平台上的爆款青城山下白素贞餐包为例:
低卡、黄油、豆乳、餐包再配合一杯9.9穷鬼咖啡,便是都市白领的“第四餐”。
简而言之,内容电商的优势便在于打造消费场景。
举个例子,当你在淘宝搜索面包,每家品牌只能提供一隅海报,并堆砌一批关键词:
但当你在抖音搜索面包时,弹出的则是一则视频,并用黄金三秒告诉你把它作为早餐的理由。我们就不附图了,你可以用抖音搜搜“早餐”,看看算法能不能打动你。
品牌要学会“因地制宜”。不能再单纯地把抖音视为一个销售渠道,而是一个需要躬身入局的经营阵地。
04、五大行业货盘趋势
最近蜂花79元套装引爆抖音,带起国货“高端商战”。
虽然不是每天都有79块钱这样的幸运数字,但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定价和货盘策略仍然是重中之重。
同时,企业们如何制定策略,消费者如何用脚投票,二者又共同构成了一幅对称的数据景观。
基于企业-商品数、消费者-销量数,就可以看见每个价格带里的风景。在整理了食品饮料、服饰箱包、日用百货、彩妆护肤、母婴儿童五大行业的数据后,我们最大的感受是:
二元认知是企业增长的核心阻碍。
人们只关心消费在升级还是在降级,事实是二者同时存在。
甚至轻微升级、大幅升级也同时成立。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把握“程度”的品牌非常少,比如在彩妆护肤领域,从低端到中端的升级趋势明显,但对于高客单的接纳度却不高;可在高客单趋冷的时刻,又有一批人将超高客单捧出热度。
此时,一些品牌降价降到了死地,一些品牌冲击高客单却冲地不够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错位非常明显:
在日趋复杂的商业世界里,每个品牌都需要有更深层的技术应用、数据处理以及共情能力。
05、品牌白牌化、白牌品牌化
时代红利并不均匀地分配给每一个人。
最近半年品牌和白牌的博弈中,潮水正悄悄往“品牌”一侧涌动。
其实随着投放成本越来越高,不少操盘手都意识到要提升自然流占比,需要提升完播率、传播率、复购率,抑或通过联名来打造“超级转化率”……
最后人们会发现:
要想被人记住,需要一个符号(Logo);
要一瞬间凸显品牌的独特,需要一句标语(Slogan);
无论是找代言人还是联名,也是其他互联网平台常见的品牌手段。
从数据上看,当下和第三方达人合作的直播带货增速,也显著高于品牌自播增速。
产业共生才是未来。
最后,在报告的第三部分与第四部分,有米云还列举了每个行业值得关注的TOP100店铺,并测量了品牌店和普通店之间的得分差异,从而找出哪些方面才是增长的突破口,而哪些方面行业天花板本身就不高,不必过于“内卷”浪费资源。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