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了《皮肤健康三年行动(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行动》包括四部分内容,其中之一是面向全体皮肤科医生的科普能力提升计划。
在《行动》倡议下,近日,特应性皮炎的科普图书《特应性皮炎365问》百人编委会成立。《特应性皮炎365问》作为《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通过全面、专业的科普内容,系统地为公众和患者展现特应性皮炎的“千人千面”。
百人编委团集结
共筑特应性皮炎科普防线
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关于“普及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号召,《特应性皮炎365问》将由109位皮肤科顶尖专家共同打造,本书将站在特应性皮炎(AD)患者角度,为更多AD患者带去更权威、更专业、更易懂的疾病知识,同时致力于提升皮肤科医生科普教育水平,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普及健康知识,传递皮肤健康新观念。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及中日友好医院崔勇教授共同为各位编委成员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对话领域大咖,深入探讨AD管理
活动现场,高兴华、崔勇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陶娟教授,就AD的规范化诊疗、疾病科普教育管理等内容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高兴华提到,AD是一种慢性、2型炎症性、免疫相关的皮肤病,90%以上患者伴有瘙痒症状,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患者负担沉重。在目前临床治疗方式中,保湿是AD患者最首要的基础护理方式;其次,对于轻度AD患者,可用外用制剂改善症状,而对于中重度AD患者,则需应用系统性药物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此外,高教授还指出一些A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常见误区,提出科普将是改变这些认知误区的最好方式。
崔勇强调,中国的皮肤科医生对AD的认识经历了较长过程,按照目前的诊断标准,既往很多被定义为湿疹、皮炎的患者其实应该是AD患者,可以说AD是皮肤科的“一号”疾病,患者人数在7000万左右。此外,崔勇也指出,目前AD的核心靶标是IL-4和IL-13(IL:白细胞介素),且AD共病风险高,对患者的影响更为显著。同时,AD也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医患双方携手进行慢病管理,这也就对医生的科普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正在筹备中的《特应性皮炎365问》就是一本贴合患者实际需求的科普书,汇集了109位权威的皮肤科专家,致力于让更多患者获取到专业、易懂的AD知识。这也提示我们,科普将是皮肤科医生最需要提升的能力方向。
「更多精彩,详见下方视频」
陶娟提到,AD属于慢性、复发性疾病,发病年龄涵盖各个年龄段,因此对AD患者的治疗必须进行全病程长期管理,并充分考虑药物安全性。例如,轻度AD患者通常会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但长期使用可能会带来皮肤变薄、感染等问题,可以使用非激素类药物进行维持治疗,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此外,中重度AD患者更需充分考虑药物安全性问题,例如,长期使用环孢素可能会带来肾脏毒性、高血压等问题;JAK抑制剂应用前和应用中都需要进行严密的检查和监测,尤其在65岁以上患者中使用时,需要重点关注血栓、感染问题的发生;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适用人群则相对较广,目前来看从婴幼儿到高龄患者的安全性都相对较好。
编辑:门雯雯
审核:孙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