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15年,周顷王四年。
秦康公召集群臣商议说:“令狐之恨,我已经怀恨在心五年了。如今赵盾诛戮大臣,不整备边境军事,陈、蔡、郑、宋联合侍奉楚国,晋国不能够阻止他们,由此可见他们已经衰落了。此时不讨伐晋国,还等什么呢?”
诸位大夫都说:“愿意效力!”
注:1.【周顷王:姬姓,名壬臣,公元前618年-公元前613年在位,在位6年。周襄王之子】
2.【秦康公:赢姓,赵氏,名罃(ying),公元前620年-公元前609年在位,在位12年。秦穆公之子】
3.【令狐之恨:指秦康公奉约护送公子雍回晋国即位为君,在令狐这个地方下寨,晋上卿赵盾违约反攻秦军,致使秦军惨败。(见150晋灵公即位)】
秦康公于是检阅军队(大阅车徒),让孟明视留守国内,拜西乞术为大将,白乙丙为副将,士会为参谋,出兵车五百乘,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向东,攻破羁马,夺取了城池(攻羁马,拔之)。
注:【羁马:山西永济市南】
赵盾得到报告,急忙集结军队,准备迎敌。
自己任中军元帅,调来上军大夫荀林父任中军佐,以补上先克的空缺。任命提弥明为车右;
任命郤缺为上军元帅,以替代被杀的箕郑父。
注:【中军佐:春秋晋国六卿之一,在晋国内阁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中军将。晋文公在城濮之战前的公元前633年作三军,每军各设一名将、佐,地位从高到低分别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并根据“长逝次补”原则,轮流执政,称为三军六卿。】
赵盾有个从弟(堂弟)赵穿,乃是晋襄公的爱婿。自己请令要当上军佐。
赵盾说:“你血气方刚的还年轻,没有经过历练,等以后再说吧。”
就任命了臾骈(yu pian)为上军佐。
任命栾盾为下军元帅,以替代流亡的先篾;
胥臣之子胥甲为下军佐,以替代被杀的先都。
赵穿又请求带领自己的私人卫队,依附于上军的军队序列中(自请以其私属,附于上军),立功报效。
赵盾同意了。
军中还缺一名司马,韩子舆之子韩厥,从小被赵盾的家里养育,长大后当做门客,贤德而有才能,赵盾就把他推荐给晋灵公,录用韩厥为军中司马。
注:1.【韩子舆:又称韩舆。姬姓,韩氏。韩简之子,韩厥之父。是晋国韩式家族领袖之一。】
2.【门客: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是在古代达官贵人家中养的一些人,有的是具有真才实学,能在关键时刻替主人办事的,但是也有一些是徒有虚名,骗吃骗喝的。他们的身份和家奴是不同的,平时没有固定的工作,不必干杂役,照样吃喝领工资。只是主人需要他们办什么事时,才给他们安排工作。 门客作为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那时的养客之风盛行。每一个诸侯国的贵族子弟都有着大批的门客,如楚国的春申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等。】
3.【司马:掌管军政和军赋。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
三军刚出绛城(晋国都城),军队队伍整齐肃穆,行军不到十里,忽然有一辆小车冲入中军队伍中。
韩厥派人问话,驾驶小车的人说:“赵相国(赵盾)忘了携带喝酒的器具,我奉军令取来,特地追赶给他送过来。”
韩厥大怒,说:“兵车的行军序列已经排布好了,怎么能容许你的小车擅自闯入?按军法应当斩首!”
驾车的人哭着说:“这可是相国的命令!”
韩厥说:“我韩厥身为司马,就只知道有军法,不知道有相国!”
于是把驾驶小车的人斩首,并砸了车子。
诸将都对赵盾说:“相国举荐韩厥,可是韩厥缺杀了相国的车夫、毁了车子,这是个忘恩负义的人,不能再用了。”
赵盾笑了,派人召来韩厥。
诸将以为赵盾必定会大骂韩厥,并要报复他。
韩厥来到了,赵盾起身离开办公桌,上前施礼说:“我听说‘事君者比而不党(亲近而不偏私)’,你能如此执法,没有辜负我的举荐啊。继续努力!”
韩厥拜谢,退出去了。
赵盾又对诸将说:“今后执掌晋国政权的,必定是韩厥,韩式家族将要昌盛起来了!”
晋军来到河曲安营扎寨。
注:【河曲:黄河弯曲之处。黄河流到山西永济市,从南北流行转折为东西留向。】
臾骈献计说:“秦军积蓄了数年的力量就是为了这一战,其锋芒锐不可当。请深沟高垒,固守勿战。他们不能坚持太久,粮草供应不上,必然退兵,那时,等他撤退了再攻击他,就能保证胜利。”
赵盾听从了他的计划,坚守不出。
秦康公求战不得,就征求士会的意见。
士会说:“赵盾新任用了一个人,名叫臾骈,这个人很有智谋。如今坚守不战,可能就是他出的主意,用以疲劳我们军队。赵盾有个堂弟赵穿,是晋襄公的爱婿,听说他想要当上军佐,赵盾没同意而任用了臾骈,赵穿必然怀恨在心,如今赵盾执行了臾骈的计划,赵穿必然不服,所以自己带领卫队跟随军队前来,他的本意就是与臾骈争功。如果派轻装部队挑战上军,即便臾骈不出战,赵穿必定依仗年轻气盛前来追赶,这样就能够跟他们打一仗,不也可以吗?”
秦康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派白乙丙率领兵车百乘,袭击晋国的上军进行挑战。郤缺和臾骈都坚守不出,赵穿听说秦兵杀来了,立即率领自己的卫队,带领百乘战车迎战。白乙丙回车就走,战车跑的飞快,赵穿追击十余里,没有追上,就返回去了。
回来后责怪臾骈等人不肯协力同追。就召来军吏(下层军官)大骂道:“全副武装,携带粮草辎重,就是前来交战的(裹粮披甲,本欲求战),如今敌人来了还不敢迎战,难道你们上军的人都是妇人吗?”
军吏说:“主帅自有破敌之谋,只是不是在今天。”
赵穿接着大骂道:“他这鼠辈有何计谋?就是怕死罢了,别人惧怕秦人,我赵穿偏不怕,我就自己去挑战秦军,拚死一战,以雪坚壁不出之耻!”
就又登上战车,大声对军营的将士们说:“有志气的,都跟我来!”
三军将士没有一个人回应。
只有下军副将胥甲感叹道:“这个人还真是个汉子,我来助你一臂之力。”
却说上军元帅郤缺,急忙派人把赵穿的这些事汇报给赵盾。
赵盾大惊道:“这小子太猖狂了,他自己出去挑战,必定被秦军擒住了,不能不救他啊(狂夫独出,必为秦擒,不可不救也)!”
于是传令三军,一齐杀出,与秦军交战。
再说赵穿闯入秦营,白乙丙接住交锋,约战三十余合,彼此互有杀伤。西乞术正要夹攻,见对面大军一齐杀到,双方不敢混战,各自鸣金收兵。
赵穿回至本阵,问赵盾:“我要独自击破秦军,为诸将雪耻,为什么这么快就鸣金收兵了?”
赵盾说:“秦是大国,不可轻敌,应当用计来打败他。”
赵穿说:“用计用计,吃了一肚子好气!”
话未说完,有人来报:“秦国有人来下战书。”
赵盾让臾骈接待,使者将书呈上,臾骈转呈给赵盾。
赵盾启而观之,书曰:
“两国战士皆未有缺,请以来日决一胜负!”
赵盾回复:“明日交战(谨如命)!”
使者走后,臾骈对赵盾说:“秦国使者嘴上说是请战,但是他的眼睛却东张西望,似乎心神不宁,应该是惧怕我们,今天夜里肯定要撤退了,请派兵埋伏在渡口,乘其渡河一半时发动攻击,必然大获全胜(秦使者口虽请战,然其目彷徨四顾,似有不宁之状,殆惧我也,夜必遁矣。请伏兵于河口,乘其将济而击之,必大获全胜)!”
赵盾说:“此计甚妙!”
正要下令派兵前去埋伏,胥甲听说了这个计划,告诉赵穿。
赵穿就与胥甲一同来到军营的大门口,大声说:“众军士听我一句话,我晋国兵强将广,实力怎么能在西秦之下?秦来约战,已经答应他们了。又想要在渡口设下埋伏,想要偷袭。这怎么是大丈夫能做的事呢?”
赵盾听到后,就把他找来,对他说:“我没有这个意思。不得扰乱军心!”
秦国谍报人员打探到赵穿和胥甲在军营门口所说的话,汇报给秦康公,秦康公就带兵连夜撤退,不敢渡河,改道再侵入瑕邑,走桃林塞这条路,回到了秦国(复侵入瑕邑,出桃林塞而归)。
注:1.【瑕邑:河南灵宝市东】
2.【桃林塞:河南灵宝市以西、陕西潼关以东】
赵盾也班师回到都城。
回国治泄露军情之罪,因为赵穿是君主的爱婿,而且是堂弟,特别赦免。只把罪责推到胥甲身上,削去官爵,驱逐去卫国安置。
又说:“臼季(胥臣)追随晋文公流亡十九年的功劳,不能被泯灭(臼季之功,不可斩也)!”
于是仍任用胥甲之子胥克为下军佐。
髯仙有诗议赵盾之不公。诗云:
同呼军门罪不殊,独将胥甲正刑书。
相君庇族非无意,请把桃园问董狐!
这是公元前615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