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流逝,距离新冠疫情最开始的来势汹汹已过去将近三年。如今,疫情仍未结束,从最开始的无尽恐慌到如今的沉稳应对,我们每个人都积极奉献自己的力量,微小却炽热。
记平凡而可爱的她
她是一位在校医院在岗时间最长的大夫,也是一位有困难从不退缩、勇于向前冲的医者,更是大家心目中热心、认真、乐观的前辈——她就是校医院的戚谹。
“60后”大白
戚谹医生1981年参加工作,1984年来到法大校医院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校医院门诊的外科岗位。她是我们的前辈,更是我们的榜样!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医务工作者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校医院正是因为有了像戚谹医生一样默默付出的医务人员,才使得我们在特殊时期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2022年初夏,北京疫情形势严峻,我校积极开展多轮次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北京的5月气温开始升高,医务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白色防护服,在户外工作,全身衣物都被汗水浸湿。在防护口罩的保护下,会或多或少地感觉憋气。
在这种工作环境及条件下,校医院的戚谹医生,一位年近60岁,还有6个月就将步入退休生活的前辈,放弃每日在校医院留守、出门诊的岗位,主动请战,要求和年轻同志一起,加入到每日的核酸检测工作中。我们戴着N95的口罩,穿着那一身白色的防护服从校医院走到核酸现场,短短几分钟的路途就会有憋气的感觉,何况是年近60的戚大夫。但每次问她怎么样,她都干脆地回答:“没问题!我坐着采核酸没事的!”。“坐着采核酸”听起来很轻松,但是采过核酸的人都知道,这一坐至少是2个小时,还要不停地重复着几个动作:手消、采样、收集样本、再手消……一个人、两个人……一直到上百人,几番操作下来,手臂、肩膀和腰都像灌了铅一样。难以想象每次戚大夫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除了和年轻人一样拼体力,戚大夫还主动学习核酸采样扫码录入工作。为了能尽快胜任核酸检测各个岗位的工作,她拿着手机虚心向老师请教,并主动参与练习。在她的努力下,迅速地掌握了扫码录入流程。至此,核酸检测工作又多了一位既能录入又能采样的多面手。
(戚谹医生变身大白,参与到核酸采集工作中)
送药小姐姐
戚大夫是校医院的“老人儿”,很多退休老同志都认识她,遇到不舒服、身体有个异样也会求助于她,不管是工作时间还是非工作时间,戚大夫总是会尽自己所能,想办法帮助老同志。每次做完这些,戚大夫总是笑呵呵的一句“都是老人,那怎么办啊”,看似轻描淡写,但医者仁心,从不体现在嘴边,而是落实在行动中。其实戚老师自己的腰腿也不好,走路多了会明显腿痛,但她毫无怨言,默默地一趟趟帮着老人们拿药甚至报销,她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身边的好邻居”。戚老师的言行举止,时刻影响着作为后辈的我们。
(为“老邻居”开药送药)
记坚守岗位的他们
2022年4月底,北京新冠疫情形势骤紧,学校疫情防控形势亦变得严峻复杂。校医院保健科全体人员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克服困难,放弃休息,全力投入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5月4日下午,保健科全员参与同一批次核酸采样工作,因此被同事们笑称为“保健科专场”。
70后的结肠炎医生
5月中旬学校开始了封校管理,校医院实行驻校模式,分两组人员轮换,驻校时间随疫情防控政策变化不断调整,工作强度大幅上升。保健科主任陆春莲在完成一个驻校轮次后主动放弃出校轮休,选择继续驻守校园。陆老师是名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每周三是她定时复诊开药的日子,然而在被问起时,她笑着说“没事,我还有药,我和大家一起吧。”
在校园封控管理期间,除了完成每日核酸采集工作,保健科预防接种门诊校内疫苗接种工作仍照常进行。校医院克服跨区转运困难,和后勤处和研究生院密切配合,为海淀校区的同学组织集中接种HPV疫苗专场。陆老师在接种专场巡视中,及时发现有位同学额头有汗,面色苍白、瘫软无力,便迅速上前询问症状及既往病史,并为同学做了一系列检查和处置,她一边安抚着同学,一边细心观察同学的状态,直到同学慢慢放松下来,症状逐渐缓解后陆老师才悄悄地离开。
60后的护士大姐
“没问题,我行”,这是保健科年近6旬的纪晓侠老师总放在嘴边的一句话。纪老师是保健科和护理部当之无愧的老大姐,当分配工作时,无论什么岗位,什么时间,她都会说“我什么时间都行,你们孩子小,你们先选”,在接到采集任务时,她都是第一时间报名。
5月30日11点50分,纪老师刚刚从食堂买完饭回来,正准备吃饭的她听到手机响,拿起一看:接到紧急通知,校医院临时安排了中午核酸采样工作。她没有丝毫犹豫,匆匆扒了两口饭,就赶到了礼堂核酸采样点位。其实头一天就是纪老师值夜班,夜里跟值班的同事一起照顾一名身体不适的同学直到凌晨3点,第二天上午仍坚持为同学们进行疫苗接种,中午又顾不上吃饭,投入到核酸采样工作中去了。中午采集时间段,人多、高温、午乏,在厚重的医用防护服下,是被汗水浸透的工作服和被汗水腌渍的双眼,双层手套里,是被汗水浸白的、褶皱的双手,透过面屏可以看到她认真和坚毅的眼神。下午纪老师仍没有休息,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晚上下班回到休息室时,都来不及洗把脸,歪身躺在床上就睡着了。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动人瞬间
这样的动人瞬间还有很多,保健科的全体人员在服务师生,抗击疫情中,时刻谨记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为守护法大师生健康安全,保健科全体人员,无论是70后的结肠炎患者、60后的老大姐,还是90后的小姑娘、80后的宝妈,都在校园疫情防控战线上恪尽职守、细致服务,做到了守初心、勇担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记微小却炽热的他们
一线抗疫“哪里有需要就往哪里冲”
四月以来,北京疫情时断时续,为有效应对疫情,学校加强了校园封闭管理。在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下,校医院全体人员主动扛起责任担当,舍小家顾大家,时刻坚守岗位。作为校医院的后勤科室,综合办、公疗办的工勤人员也用己之所能积极配合一线医护人员做好各项防疫工作:申请防疫资金、筹措防疫物资、做好各类数据统计、人员管理、涉疫人员转运等,全力保障各项抗疫工作顺利进行。
在做好各项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公疗办为保障在校师生报销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尽力为毕业生提供便捷的报销通道,在此期间共审核报销医疗单据3000余份。
“大白”和“小蓝”的坚守
随着疫情不断的发展,核酸检测成为校医院常态化工作之一,甚至成为阶段性的工作重点。由于人员少、任务重,工勤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化身“大白和小蓝”参与到我校核酸采样工作中,成为核酸检测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扫码录入、现场协调、抗原检测,大家无论在哪里,在做什么,只要有任务,都会第一时间积极响应,毫不犹豫投身到一线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责任
6月12日,因为学校周边松园疫情有扩散风险需在校内进行紧急排查,公疗办人员主动请缨,随其他医护人员一起投入到对涉疫人员的抗原检测工作中,没有慌乱与烦躁,只有一次次的指导与叮嘱。三批次共检测800余人,从傍晚到凌晨两点,工作结束后难掩的是疲惫的身影,回头看时却是坚毅的神情。
突遇险情 我们相互打气
6月24日,晴,室外温度37.1°,综合办张娟作为录入人员与采样护士一起在健康观察点上门核酸采样时,突遇电梯故障被困。当处在极其密闭闷热的环境中,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呼出的热气瞬间使面屏变得模糊不清,她们没有惊慌,始终保持镇定,互相鼓励打气,及时联系维修人员,最终顺利脱困。她们迅速调整状态,立即投入到采样工作中,顺利完成任务。
谢谢你!“疫”线救护车司机
“同学,请戴好口罩上车吧!这是我的电话号码,看完病随时给我电话来接你!”这是疫情期间,为了严格执行外出学生闭环管理,校医院司机师傅们接送同学时,常常对同学嘱咐的话语!他们24小时日夜坚守,接到任务随时出车,经常忙碌到深夜,甚至彻夜不眠。自四月以来,往返接送各类同学1300余人次,就这样每天连续奋战,却毫无怨言。不变的是初心,不忘的是责任,完成使命的背后是他们的默默付出。
疫情面前,每个人的努力都必不可少,每个人都是岗位中的一个个平凡人,但却做着不平凡的事,只为守护法大师生的健康。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经历了一次次的考验,今后还会有更多的考验在等待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勇敢而上,必将一起携手共同战胜疫情。
法大微信【第20220727期】
内容来源:校医院
责任编辑:唐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