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重建灾后“心灵家园”
2023-08-22 13:09  浏览:772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近期,我国多地遭受暴雨袭击,引发严重洪涝地质灾害,各项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正在紧张有序展开。然而,需要重建的不只是房屋、道路、田地等,还有人们的心理。

理性认识心理问题

灾后受心理创伤影响的人群较为广泛,不仅仅是遇难者家属、幸存者,还包括目击者、救援人员等,他们都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临床心理中心主任医师钱英表示,及时了解重点人群的心理状况,尽早开展心理干预,能帮助他们走出阴影,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人们面临各种灾难,比如地震、洪水、饥荒时,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创伤,特别是遭遇了财产损失或亲人离世的人。面对北京这次特大暴雨灾害,党和政府一直在全力支持受灾地区及群众,这种支持可以帮助人们将心理创伤减少到最小,不过,部分人群难免还是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给予科学的指导。”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说。

“直接暴露人群、救援人员以及离散者家属,这三类重点人群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可能出现焦虑、抑郁、失眠等情况。其中,应激反应较为严重者的心理变化可能经历麻木震惊期、否认追寻期、混乱沮丧期和重新连接期四个阶段。”钱英说。

当处于麻木震惊期时,心理受创者的状态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处于麻木状态,大脑一片空白,甚至失去自理能力,需要他人照料;另一类则异常镇静,仿佛一切都没有发生,由于自我心理保护而处于回避状态。钱英表示,在灾后1个月之内出现这些反应都是正常情况,在此阶段,心理受创者往往缺乏安全感,家属需要保障其衣食住行,并予以理解和陪伴。

进入否认追寻期后,有些心理受创者会在家人去世1~2个月后认为对方还活着,想要继续寻找对方的踪迹,这样的状态通常会持续3~ 6个月。“此阶段,家属需要充分尊重心理受创者,既不强化他们的追寻行为,也不能着急将其带回现实中,要允许他们进行情绪处理。”钱英介绍。

进入混乱沮丧期后,心理受创者已经接受了家人去世等事实,感到沮丧和悲伤。在这个阶段,家属需要着重关注心理受创者的情绪,与其更多地共情并提供支持,帮助其迈入重新连接期,逐渐回归现实,重获安全感,开始新的生活。

“很多人尤其是遇难者家属,心理重建需要的时间较长。开启新生活后,他们常常感到自责,有些人甚至不允许自己享受美食、穿漂亮衣服。在此过程中,如果提前告知心理受创者不同阶段可能出现的不同反应,而且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将有助于其自我调节能力的恢复。”钱英介绍,此次北京特大暴雨灾害发生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已派出多名精神科专家前往灾区,帮助群众理性认识心理问题,提供针对性心理援助。

科学走出心理创伤

钱英介绍,灾后1~3天为急性应激反应期,人们会出现恐慌、麻木、过度工作等状态,多数人一般在1~3天后自行缓解,最多不会超过2周。少数人的急性应激反应会持续到灾难发生后一个月,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失眠,甚至出现急性应激障碍症状。一般来说,急性应激障碍症状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如果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或1个月后才开始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就是创伤后应激障碍,出现的比例一般在5%以下。

如何判断自身是否需要接受专业治疗?陆林表示,如果焦虑、抑郁等情绪影响到了正常的生活,导致失眠、厌食、逃避社交等,则需要前往医院接受治疗。如果只是出现心慌等生理现象,仍能与他人正常交流,正常生活,则无须就医,可以尝试通过锻炼身体或与亲友交流等方式纾解。

“在灾后心理重建过程中,不同层面应遵循不同的原则。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建议尽快恢复灾后正常的生活,包括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从个人层面而言,应尽快恢复与亲友的正常交流,并恢复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陆林说。

针对灾区救援人员的心理重建,钱英表示:“岗前培训很重要,救援人员是二次创伤的暴露人群,需要提前了解什么是二次创伤及其主要表现。此外,在救灾和灾后阶段,需要让救援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作用,获得成就感。”

同时,急性应激反应期的心理帮助应该渗透在平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心理受创者能够恢复日常的行为活动,重新获得价值感。


文:健康报记者 刘嵌玥 通讯员 毕天琦 孙艳坤

编辑:肖薇 于梦非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发布人:4a4b****    IP:106.39.9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