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大学生“内卷化”的困境与出路
2024-11-16 17:34  浏览:15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图片来源:图虫网

近年来,因为经济增长放缓而导致企业招聘职位减少,就业竞争加剧,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日趋严峻。学习越来越忙,标签越来越多,考证越来越热,他们忙得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连逛个夜市、看篇小说、打场篮球都成为一种奢侈。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分析大学生“内卷化”的困境及其危害,积极探寻大学生“内卷化”的破解之道。

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最先创造了“内卷化”(involution)一词,但并未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引入我国以后却意外走红,成为一个网络热词。“内卷化”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非理性的内部竞争致使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却得不到应有回报。大学生“内卷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忙碌的烦扰、沉重的标签和异化的考证是其典型表征。

一是忙碌的烦扰。忙碌已然成为“象牙塔”里的传染病,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有的学生在学习、科研、考研、出国交流、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全面发力,少数同学的躁动使其他同学也按捺不住,纷纷卷入其中。

二是沉重的标签。“斜杠青年”是当下流行的一种身份标签。有的同学是学生干部,又是社团负责人,还是校报记者,同时担任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主持人,由于拥有很多标签而被叫作“斜杠青年”。平心而论,每位优秀的“斜杠青年”都有其核心竞争力,而那些因为“内卷化”而被斜杠的学生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累得精疲力尽,让老师和家长心疼。

三是异化的考证。在学历快速贬值的今天,拥有一两张职业资格证书无疑可以增加就业的砝码。但不少学生并不满足于此,而将目光投向了更有诱惑力的其他证书,从而催生出一股强劲的“考证热”。例如,有同学在四年时间内考了20多张证书,其中多数证书与其所学专业毫无关联,因为考证消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其学业也受到影响,以至后来的求职屡屡受挫。

青年不是新时代的过客,而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主力军。面对愈演愈烈的“内卷化”现象,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其危害性。

首先是“高投入”难以获得“高回报”。学习也存在着“边际收益递减效应”,额外增加学习时间,或许短期内会有一定成效,而超过一定阈值就会降低学习效率,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大学生应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更应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是没有成长的“成功”。为了击败竞争对手,有些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去做一些花拳绣腿的事情。比如,为了提高学分绩点,他们宁可修习难度系数低、对自我发展影响小的课程,也不选择那些难度系数高、更具挑战性的课程。这样做确实会节省精力、降低消耗,却无法突破自我,实现个人的真正成长。

最后是“短期效应”遏制个性发展。“内卷化”是一种典型的非理性竞争,由于追逐“短期效应”,他们很难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更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天赋潜能,实现人生价值。

破解大学生“内卷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唤醒自我意识、澄清认识误区和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则是题中应有之义。

一要唤醒自我意识。大学生“内卷化”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但毋庸讳言,缺乏自我意识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面对越发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烦躁不安,盲目跟风,形成非理性的群体竞争。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关键是引导他们了解自己的志趣和梦想,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专长,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迈向自我实现之路。

二要澄清认识误区。大学生“内卷化”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共鸣,也出现了不少认识误区,亟待澄清。其一是破解“内卷化”不等于反对竞争。我们反对“内卷化”导致的不正当竞争,提倡以合作共赢为宗旨的良性竞争,并以此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就动机。其二是破解“内卷化”不等于反对奋斗。我们反对内卷过程中的虚假努力,引导他们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只有勇担时代使命才是不负韶华的“真奋斗”。其三是破解“内卷化”不等于反对社交。我们反对“内卷化”带来的人际冲突,引导大学生同舟共济,同向而行,少一点功利,多一点纯粹;少一点套路,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算计,多一点真诚,使“同窗之情”历久弥新。

三要加强职业生涯教育。大学生“内卷化”倒逼了职业生涯教育,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能仅靠一两位就业导师的辅导,而应开足开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切实提高课程实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大学生制订和实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赋能。为了引导他们尽快走出“内卷化”的困境,还可邀约相关行业专家、知名校友开设讲座,并通过社会实践、跟岗实习、心理辅导以及朋辈互助等各种途径,化解他们的思想矛盾,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无论对职业生涯教育,还是对心理卫生教育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我们应认清新形势,谋求新发展,从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探寻破解之道,从而培养“不负时代,不负华年”的时代新人。

一 END 一

作者系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张玲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


发布人:df9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