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夯实党建筑新梦
2025-07-22 14:20  浏览:23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斯觉镇格布村,驻村第一书记向丹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

2023年6月,四川大学职工向丹主动请缨,来到格布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向丹和驻村工作队队员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以“产业兴村、教育扶智、医疗济困”的“三扶”行动为抓手,将高校力量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这个小山村注入勃勃生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格布村鸟瞰。

01

党建领航铺就致富路

“向书记,今年市场行情太差了,我家30亩的土豆卖不动了,快烂在地里了,你给帮忙想想办法。”天刚蒙蒙亮,村民李列吉曲莫火急火燎地找到向丹,想请向丹为自家的土豆销售找一条出路。

原来,随着全国各地的土豆“大丰收”,供需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短期难以消化,格布村村民面临着“大丰收反而不好卖”的尴尬局面,像李列吉曲莫一样为销路发愁的村民不在少数。

为了帮大家解决土豆的销路,向丹找到了“娘家”——四川大学后勤保障部寻求帮助。听说是格布村的乡亲们遇上了难题,“娘家人”不待向丹多说,便在土豆采购计划中为格布村挤出了25吨的采购份额。

这一次的难关虽蹚过去了,却让向丹意识到,村民长期以来只种植土豆、玉米这两种农作物,抗风险能力极低,只要价格发生波动,收入总会受到影响。

驻村工作队队员十分清楚,想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就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于是他们将目光放在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套种的发展模式上。

为了给村民示范,驻村工作队动员村里的老党员先行先试。经过专家评估确定了最初的套种方案,由驻村工作队队员吕渊和村里的老党员试点种植“土豆+猕猴桃”。这种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增加经济作物收入的想法很快得到了村里更多党员的积极响应。之后一些党员还自创了“豆菊轮种”模式,上半年种植土豆,下半年种植万寿菊,“一地双收”,增加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和村集体收入。

得益于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如今格布村的乡亲们都成了土地多种作物套种的小能手,“党建+产业”模式成了村里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2024年,格布村村集体收入增收23万元,户均增收超千元。

“党建引领不是口号,而是要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向丹说,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格布村逐步形成“党支部+农户+订单农业”的产业链,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更多动能。

02

党建阵地托举彝乡学子梦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在高校工作的向丹对这句话感受颇深,驻村后,村内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是他重点关注的内容。

在村小学走访过程中,向丹了解到学生们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平均成绩达不到60分,特别是英语,平均成绩只有30分,这让他意识到村小学的教育水平急需提高。与此同时,也有学生反映校内课外书较少的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2024年,向丹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村委会修建了图书室,以满足学生们课后和周末的课外阅读需求。同时,向丹还专程请来村里几名学历较高的年轻党员担任学生们课后辅导班的老师,让村委会这一党建阵地变成了学生们提高学习成绩的学习基地。


每到周末,格布村的学生们就会来到村委会新建成的教室内学习。

自此,格布村“党建+教育”机制初现雏形,每逢周日就有党员担任“临时老师”,为孩子们查缺补漏。周末课堂上的古诗词、作文、英语、数学等辅导完全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也让他们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格布村村小学学生的英语成绩由原来平均不足30分,提高到了及格线。

在不断走访中向丹发现,学校里的软、硬件有所欠缺只是影响学习成绩的原因之一。村里部分学生的家庭状况较差,也让他们无法将全部心力放到学业上。比如,阿木(化名)的父亲早年过世、母亲改嫁,他由爷爷抚养长大。今年以全镇第八名的成绩考入高中后,学习压力、生活成本都提高了,考虑到爷爷的负担太重,阿木甚至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和阿木的情况类似,村里一些学生的家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具体困难,从不同方面影响或分散了他们的精力,这让向丹萌生了如何通过一项长效机制帮助这些优秀的学生,让他们安心地坐在教室里专心学习的想法。

除了帮助学生们申请各项政策外,向丹找到了派驻单位的帮扶办、组织部和工会,在各部门同志的支持下组织成立了“四川大学—格布村关爱儿童计划”基金,旨在为村里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提供长期且可持续的帮助。2024年9月,教育基金会启动了第一批助学金审批发放,为格布村6名学生每月发放500元助学金,直至学业完成。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学生的大学录取率提高了144%,2024年还有1名学生考入“211”高校,成了全村的骄傲。

03

党建联盟守护健康防线

“我这老毛病又犯了,县里医院去了好几次了,钱不知道花了多少,就是没见好转。向书记,你是大城市过来的,你知道哪个医院能治我这毛病不?”一天清晨,村民克热莫揉着胸口找到了向丹。

早年,因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克热莫患上了严重的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症。为了给克热莫治病,家中还欠下了不少外债,虽然如此,克热莫的病情仍没有得到有效治疗,身体情况每况愈下。

向丹意识到,疾病是格布村乡亲们致贫、返贫的最大威胁,而消除这一威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对接较好的医疗资源与争取资金支持。为此,向丹通过派驻单位对接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华西医院),并推动格布村与华西医院开展“党支部共建”活动。

得益于“党支部共建”,华西医院多次派出专家到格布村进行深入广泛的调研,最终以“党建+医疗”的思路,针对格布村患病困难群众,探索出“全面筛查+精准救治”的双轨帮扶体系,筑牢了格布村防止因病致贫返贫的健康防线。

据统计,自华西医院与格布村“党支部共建”以来,华西医院专家团队在定期开展的公益体检中,筛查出重大疾病患者5例、慢性病患者7例,实现了疾病早发现、早干预,真正将因病返贫的风险扼杀在摇篮里。同时,华西医院通过开通收治快速通道、募集专项医疗救济金、实行先诊疗后结算机制,为格布村11户家庭提供持续医疗援助,累计垫付医疗费用12万元。

在格布村与华西医院双方党组织的协力帮助下,克热莫第一次走进华西医院,经过华西医院专家们10余天的精准治疗,克热莫的病症明显改善,以前无法务农的“病秧子”竟可以拿起锄头下地除草了。

身体恢复后的克热莫激动地说:“我这上有老下有小的,要是没咱驻村干部帮忙,这病还不知道啥时候好呢,感谢党和政府。”

克热莫只是格布村与华西医院“党支部共建”筑牢健康防线的一个缩影,在格布村,有不少像克热莫一样因疾病导致陷入泥潭的家庭获得了帮助。村民沙马阿呷因腰部手术失败,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经华西医院多学科会诊,确诊了病因,经过治疗恢复了劳动能力。2024年出生的格吉(化名)、李欣(化名),患有先天唇腭裂。华西口腔医院为这两名儿童进行公益性免费手术……

时光荏苒,自2015年定点帮扶格布村以来,四川大学已经连续派驻了五任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现任驻村第一书记,向丹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以党建引领为核心,让党旗飘扬在乡村一线,构建起了“党建+产业+教育+医疗”多位一体帮扶体系,助力格布村从基础设施到民生福祉的整体提质升级,将高校智慧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动力。

(供稿单位:四川大学)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4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发布人:f61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