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相关负责同志和有关专家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
每一次优化都十分审慎
“近3年来,我们不断调整优化防控措施,每一次优化都是十分审慎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家疾控局局长王贺胜表示,每一次优化都是强调更加科学精准,聚焦病毒特性、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和国内外防控策略变化,因时因势进行调整;每一次优化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更好地为老年人、婴幼儿等重点人群提供保障。
王贺胜表示,持续优化政策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而执行好政策的关键是科学精准。一是要落实好属地、部门、单位、个人的四方责任,充实基层专业防控力量,强化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分级诊疗,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和服务。二是要做好政策的平稳有序衔接。比如,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但是要保证好有检测需求的人群;做好感染者转为居家隔离的安全管理工作,避免造成新的社会面感染等。要做好医疗资源的准备和储备,把防控资源更多地投入到重点人群身上,把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温度。三是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打造健康环境,建设健康家园。进一步面向群众加强宣传倡导,帮助群众掌握个人防护和预防疾病的知识。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回应群众的关切。四是坚决避免层层加码。特别是要按楼栋、单元、楼层、住户来划定风险区,不得随意扩大。对于跨地区流动人员,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不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也不再开展落地检,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这次优化不是完全放开,是主动的优化而不是被动的,是基于当前我国主要流行的病毒变异株特点、疫情流行特征,通过对疫情形势进行动态研判,对现行防控措施成效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二十条优化措施实施以后地方有益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后,综合考虑所作出的。
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我们将继续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走小步、不停步,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叠加冬季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等因素,防控的压力确实是存在的。优化防控措施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重点保障重症和高危人群的救治,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正常的医疗服务。
李斌表示,当前,需要密切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各地报告新冠病毒感染后重症、死亡情况,以及医疗资源占用的情况,严防出现医疗资源挤兑。目前,已经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有些措施在进一步加强。一是疫苗和药物的研发,疫苗接种和药物的储备。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已超过90%,近期又针对促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进行了重点部署;加强了药物的研发、生产和储备,重点储备了抗新冠病毒的药物,中药以及儿童和老年人的治疗药物和常规药物。二是加强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增加定点医院重症病床、重症监护室以及相关救治设备与物资。统筹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医疗服务。强化基层能力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和健康管理能力,发挥好守门人的作用。三是加强对病毒变异、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强化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托幼机构、中小学等特殊场所的疫情防控。四是加强健康知识的普及,使公众对新冠认识更加理性,个人健康意识显著提升。
“我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多,慢性病和基础病患者众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如每千人口的医生数、床位数、重症床位数等都不足。此外,疫苗接种的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高危人群的接种覆盖率还不够理想,药物和防控物资的储备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梁万年表示,我国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同时,加快推进药物研发、疫苗接种、能力培训、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明显提升了抗疫的能力和系统的韧性,为我国进一步优化调整策略和措施创造了条件。
没有必要囤积和抢购药物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郭燕红表示,药物在新冠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已经要求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加强对对症治疗药物、抗病毒药物及抗原检测试剂等进行准备,“药品零售网点等也要做相应的准备,保证药物的可及性。大家没有必要囤积和抢购药物”。
“发热门诊是鉴别发热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一个重要场所,这几年我们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的建设和管理提出了一系列要求。”郭燕红表示,一是按照发热门诊的设置要求,二级以上医院要做到应设尽设、应开尽开,并保证全天候开放。二是进一步扩充发热门诊区域,增加诊室数量,配齐医务力量,增强发热门诊服务能力。三是医疗机构和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开发热门诊的地址、电话,让老百姓知道就近的医疗机构哪家设有发热门诊。四是发热门诊一旦发现感染者,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进行下一步救治。
郭燕红强调,有紧急医疗需求的患者,无论有没有核酸检测结果,其医疗需求必须得到满足。所有医疗机构都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制订完善相应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在急诊区域内设立相对独立的缓冲区域,对于没有核酸检测结果的急危重症患者,在缓冲区域内进行紧急救治;在手术室、血液透析区域、病房、病区都要设立缓冲区域,一旦发现患者新冠病毒检测阳性,及时在缓冲区域内进行救治。
“中国疾控中心监测发现,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常年接种的其他疫苗相当,而且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年轻人。有的老年人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对接种疫苗有一些担心。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这些慢性病不是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绝对禁忌。”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只要满足条件,老年人一定要尽快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叶龙杰 记者谢文博
编辑: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