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即将于10月举行党主席改选,现任党主席朱立伦在台湾民意代表“大罢免”落幕、国民党守住全部席位后宣布交棒,并罕见点名台中市长卢秀燕接棒;卢秀燕明确表态不参选国民党主席。目前,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彰化县前县长卓伯源、前民意代表郑丽文、民意代表罗智强等先后宣布参选,也一度传言前副主席郝龙斌等可能会被劝进参选党主席。
那么,国民党需要一位什么样的党主席呢?笔者认为,国民党要想摆脱民意基本盘逐步萎缩等困境,党主席至关重要,要能把握大局大势提出核心论述,凝聚党心民意;要有甘当“造王者”的格局胸怀,团结带领全党打赢关键选战;要站稳立场、亲民务实,不惧“抹红”抹黑,敢于善于与民进党作斗争,等等。
一是敢说我是中国人,坚守“九二共识”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人当然也是中国人。这本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由于民进党操弄“反中”民粹、制造“绿色恐怖”,在岛内不少人对此讳莫如深,甚至中国国民党人也不敢大胆说出“我是中国人”,担心被绿营扣上“红帽子”。国民党需要的党主席,面对这个最基本的常识和共识,不应随绿营起舞,而是应该立场鲜明,用堂堂正正的政治理念和政党价值吸引更多的支持者,引领更多的同路人。如果党主席连我是中国人都不敢喊,那么如何对得起中国国民党名称前的“中国”二字。
从国民党的发展史上看,中国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行为,他认为,国家的统一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前提,只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才能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蒋介石退据台湾后,虽然提出“反攻大陆”,但是在上世纪50年代美国抛出“台湾地位未定论”试图分裂中国时,他授意发表公开讲话宣称,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是不可动摇的。蒋介石之后的若干党主席也公开发表我是中国人的类似表述。蒋经国曾说“我在台湾居住、工作40年,我是台湾,我也是中国人。”马英九曾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我们的家园在台湾,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台湾人”。洪秀柱曾大声疾呼“我是中国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实际上,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也是国民党的政治优势。进入新世纪以来,国民党主席连战开启和平之旅,其继任者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得到两岸同胞广泛认同。台湾不需要一个“民进党化的国民党”,如果国民党与民进党趋同,“拿香跟拜”,将会不断失去在两岸关系方面的优势,不仅无法扩大民意基础,还会被现有的支持者抛弃,引发内部分裂。因此,国民党党主席应直视“中国”二字,高举“一中”大旗,坚定守护好、诠释好、落实好“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和分裂行径,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否则就是自失立场、自弃优势、自废武功,在未来发展中逐渐边缘化。
二是放低身段接地气,勇于改革树形象
台湾地区领导人直选后,国民党在岛内影响力逐步下降,基本盘越来越萎缩,特别是在2016、2020、2024年台湾地区“大选”中,国民党连续败选,未能再次实现政党轮替。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需要的党主席,要能够带领全党认真汲取教训,切实俯下身子、深入群众,重新赢取民众的信任;大力推动改革,集结人心、凝聚斗志;敢于善于斗争,改变长期在野状态。
要正视已经在野的现实。国民党许多党员还沉溺于过去“执政”时的荣耀,依然存有传统迂腐的官僚思想做派,脱离民众,高高在上,幻想着能够轻轻松松实现“政党轮替”“班师回朝”。国民党党主席要动员全党从上到下转变思想认识,正视处于并可能长期处于在野状态的现实困境,带头倾听民声、回应民意、服务民众,拿出在野党应有的谦逊姿态和斗争精神,使出洪荒之力,向民进党夺回“执政权”;带头筹措经费、拓展资源,提出最强棒人选打赢地方选举;带头走上街头开展抗争,在摸爬滚打中增加“草根性”,发挥在野党的监督制衡作用,全力反对和阻拦民进党当局各种毁台、卖台行径,树立起民众利益代言人的形象。
要大力推进党内彻底改革。国民党改革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每次选举失败后都会进行检讨与争论,但大多是雷声大雨点小,难以触及到国民党的核心问题,改革收效甚微,特别是青年工作不力导致出现严重世代危机。国民党党主席要能够带领全党大刀阔斧推进改革,破除沉疴积弊,建立内聚力强的组织体系,完善青年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培育青年骨干精英,吸引更多青年选民和中间选民,提高政党支持度。
三是找准历史新定位,捍卫民族利益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局势动荡不安,正处于新旧国际秩序转换变革期,地缘政治冲突更趋激烈,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但“东升西降”总体态势不可逆转,中国大陆长期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安全稳定,为世界注入了确定性与稳定性。台湾处于中美博弈的焦点,被认为是“全球最危险之地”。台湾何去何从,是每一位岛内政治人物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
美国长期将台湾作为遏制围堵中国的“棋子”,特朗普政府不仅政治上“疑赖”,且经济上“榨台”。台海一旦有事,美国极有可能弃台。台湾的安全和发展,从来不是靠依附外部势力实现的,特别是如果一门心思靠美国,必定被美国吃干抹净。
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经济互补、文化相通,是守望相助、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命运共同体。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始终对台湾同胞秉持亲情善意,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制定出台一系列惠及台湾民众的政策措施,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祖国大陆永远是广大台湾同胞的坚实后盾和强大依靠。
国民党主席要从维护台湾老百姓和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小两岸”与“大两岸”的关系,在“亲美”与“和陆”之间做出正确选择,把握分寸,守住底线,明确反对民进党当局“倚美抗中”路线,向台湾民众阐释清楚“倚美抗中”既无助于两岸和平,也无法保障台湾经贸利益,终将导致“毁台”。
退一万步说,即使要“亲美”,国民党比不过民进党。民进党对美予取予求,不惜牺牲岛内利益讨好美国,可以说不止于“亲美”,而是“跪美”“舔美”。在这条“赛道”上和民进党比拼,国民党肯定不占上风。况且,经过俄乌冲突、美对台课征关税等,岛内民众对美国印象恶化,原本的“疑美论”升级为“厌美”情绪。在此情况下,国民党更没有必要继续坚持“亲美”政策而违逆民意。作为新一届国民党主席应有大气魄、大格局、大视野,顺应历史大势调整路线方针政策,校正被民进党扭曲的两岸关系,努力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国民党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编 | 小研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