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聊斋》开篇之作—— 《考城隍》
2024-08-07 02:36  浏览:75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著的短篇小说集,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学作品,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郭沫若评价它:“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鲁迅曾说《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恰逢阅读作业,趁此机会进入聊斋的世界,亲眼见一见那些为爱、为情、为事的狐鬼妖花







《考城隍》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的开篇之作,讲述的是作者的姐丈的祖父宋焘被冥界吏人召去考试并被授予城隍一职,宋焘因为老母无人奉养,希望可以为老母养老送终。 ”帝王像者“命查宋母寿籍还有九年阳寿。于是给了宋焘九年假期。宋焘还阳之后,发现和自己一起赴考的李秀才当天去世了。九年之后,宋母病故,宋焘在车马簇拥、拜别亲友去上任了。 

附:《聊斋志异》之《考城隍》:

予姊丈之祖宋公,讳焘,邑廪生。一日病卧,见吏人持牒,牵白颠马来,云:“请赴试。”公言:“文宗未临,何遽得考?”吏不言,但敦促之。公力病乘马从去,路甚生疏,至一城郭,如王者都。移时入府廨,宫室壮丽。上坐十余官,都不知何人,惟关壮缪可识。檐下设几、墩各二,先有一秀才坐其末,公便与连肩。几上各有笔札。俄题纸飞下,视之有八字,云:“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二公文成,呈殿上。公文中有云:“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诸神传赞不已。召公上,谕曰:“河南缺一城隍,君称其职。”公方悟,顿首泣曰:“辱膺宠命,何敢多辞?但老母七旬,奉养无人,请得终其天年,惟听录用。”上一帝王像者,即命稽母寿籍。有长须吏捧册翻阅一过,白:“有阳算九年。”共踌躇间,关帝曰:“不妨令张生摄篆九年,瓜代可也。”乃谓公:“应即赴任,今推仁孝之心,给假九年。及期当复相召。”又勉励秀才数语。二公稽首并下。秀才握手,送诸郊野,自言长山张某。以诗赠别,都忘其词,中有“有花有酒春常在,无烛无灯夜自明”之句。

公既骑,乃别而去,及抵里,豁若梦寤。时卒已三日,母闻棺中呻吟,扶出,半日始能语。问之长山,果有张生于是日死矣。后九年,母果卒,营葬既毕,浣濯入室而没。其岳家居城中西门里,忽见公镂膺朱幩,舆马甚众。登其堂,一拜而行。相共惊疑,不知其为神,奔询乡中,则已殁矣。公有自记小传,惜乱后无存,此其略耳。






整部《聊斋志异》中有许许多多关于读书人或者科举者的描写,可以肯定,《考城隍》是全书中关于科举考试的第一篇。

至于为何蒲松龄要不止一次复刻“科举考试”到小说中,这跟他的人生际遇脱不开关系。蒲松龄一生赶考,却屡试屡败,屡败屡试,他对科举制度的思考从未停过,在他人生的不同时期,对科举制度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从最初的依赖,中期的质疑,到后期的讽刺与抨击,这些对科举制度的情感变化都在一篇篇小说中呈现。

蒲松龄对科举制度是支持的,也是希望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人生的,但是对其中的各种弊政是批判与反对的,在《考城隍》中,宋焘因为文章写得好,被众神赞许,才被任命为城隍的职位。考试的过程中,十位考官在场,其中还有忠义公正的关壮缪(关羽),完全是在公平公开的场合中进行的。后来又考虑到宋焘的老母,又法外施仁,给了宋焘为老母养老送终的机会。这里的考官都是公平、正直、仁义的,也侧面反映了作者对为官者的希冀。

同时,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态度是很矛盾的,一方面痛恨科举中的不公平的弊端,一方面又希望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所以屡次参考科举考试。这在《聊斋志异》中留下了深深的思想烙印。一方面批判科举中的各种弊政,是《聊斋志异》的很多篇故事的主题,在另一篇《辛十四娘》中,通政使公子考使等了第一,蒲松龄借冯生之口说出了"君到于今,尚以为文章至是耶!"表现了对当时科场舞弊的控诉与不平。







《考城隍》在《聊斋志异》中算不上是一篇一流的作品,却能见出作者的构想、手法与文采,体现出作者的观念、见识与情怀。作为开篇,它有如酒席上的开胃菜,慢慢地引起读者的兴趣,将我们慢慢引入蒲松龄创造的奇幻世界。

发布人:ccea****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