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降魔,我偏诛仙
论文中,如果在“我以为”里一条路走到黑,那这可以说此一去就是真正的离经叛道,不容回头
一毙一个准,人家是人间手办,你是人间毙毙机
躲过以下3大杀招,论文路上风光恣意,飞升成仙不是梦
第一招 “我以为”的标准
总有些同学,对自己有种蜜汁自信。连自己所研究学科的标准、该学科国际化的标准,当前学科的取向、动态都还没搞清楚就一通写,一顿操作猛如虎。连国内外前沿研究的进展都不清不楚,仓促选题。你以为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本科论文里吗?连某些博硕论文也是如此,一篇高质量的外文参考文献也没有。
你选着差不多的题,写着差不多的论文,糊弄着差不多的老师,上完差不多的学?
那你差不多的毕不了业,skrr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给我好好关注你研究学科的国内、国际优秀学术期刊啊 啊喂!期刊的标准、取向、实时动态及时关注。擦亮你们的小眼睛,千万不要引用了低档次刊物的成果和老化文献,不能及时反映本课题是当前的热点问题。
那么,很简单的道理,就拿营销开刀吧,你开启上帝视角,纵观业态百相,觉得政府购买服务这个研究对象不错,潇洒挥笔,基于企业视角政府购买第三方公共服务的营销策略研究,果然你用了4P(C)理论,带着一腔热血欲要和老师畅谈一番。
“为什么是4P而不是4C,你要有依据,二者的区别在哪?”
“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用4P?”
“额…..老师,其实是…”
“好了,下一位!”
第二招“我以为”的依据
这类人往往不知道什么样的内容可以称之为理论。就把自以为是的理论,一股脑都写出来。殊不知,理论是科学的核心。这样的论文活脱脱一个“四不像”。论据没有准确的理论支撑,理论得不到论证,反而看到这么多论据,还把自己感动到不行。这种类型的“我以为”,常常也伴随着逻辑思维的混乱。结构、条理一团乱,通篇的文字堆砌,论文没有明确的脉络。观点互相矛盾,前后说法有两幅面孔,更有甚者洋洋洒洒写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写的是什么。逻辑混乱的论文,就像没有物质的爱情,一盘散沙,风一吹就散了。
就理论而言,新闻学、传播学独占鳌头,纵使你分析的多么创新、多么具有价值,比如网络红人个性化符号传播的研究——以吐槽大会角色为例,你再次准备,带着一腔热血欲要和老师畅谈一番。
“什么理论?理论依据是什么?”
难不成你想用明学一语成谶?
老师,我以为….
“好了,下一位!”
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基于多元价值理论的网络红人个性化符号传播研究。
第三招“我以为”逼格很高
与第二招有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数据轰炸上。各种能合并却不合并的表格、能加工却不加工的数据,林林总总放进论文。突显自己的论文论而有据,实际上有限的数据难以支撑论点。亦或是大把的论据、资料与论点不对应,结论已经放好了,搞一些数据资料做单纯的填鸭。
乍一看,嚯!全是表格,不明觉厉的样子。实则内容假大空,研究方向搞得很大,内容跟不上,分析不透彻,导致整体论文水平低下、研究深度过浅,甚至把论文写出“流水账的感觉,虎头蛇尾,草草了结。这样的文章不仅生硬,而且没有任何学术价值。写的人痛苦,看得人更痛苦”,整个论文就很干。
论文的统领是论点,如果一开始没有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论点,后面的论文很容易寸步难行。把你要研究、你能研究的点搞清楚再去做,抛开所有的“我以为”,学科论点千千万,这个不行咱就换。
抛开所有的“我以为”,认准目标,放手一搏,逆风飞驰,一战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