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年版)》,标志着新一阶段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拉开了序幕。近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蓄力起航 公立医院高质发展新征程系列”之绩效国考:洞察升级中的变与不变(华东场),邀请业内专家一起探讨2022年绩效考核工作的重点与创新点。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金培生、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主持会议。金培生表示,此次发布的《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年版)》将一些模糊指标进行了修订,使指标更加清晰,也兼顾了公平性。指标的细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医疗技术、医保基金使用效率等,“以评促建”提升公立医院运营水平。
蒋光峰认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三个转变”和“三个提高”。作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绩效考核的新变化强化了医院在技术创新、绩效管理、病种管理、中医药发展、人才队伍建设、智慧医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助理王琛以“医改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院长于成功以“把握绩效考核内涵,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报告。
打造高效智能体系
王琛表示,绩效考核的目的是让每一名医院职工都了解自身和医院发展的关系,促进员工为医院多做贡献。在本院绩效考核体系设计上,医院要以“国考”指标为导向,以医院实际问题为切入点,推动学科建设、精细化管理、质量建设等更上一个台阶。
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已经把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方式应用到内科所有病种。外科采取以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比率(RBRVS),将病案首页内容、手术难度差异情况作为外科医生评价的基准。王琛认为,为了让每名医务工作者都了解要做什么、怎样做,医院将预约挂号占比、电子病历质量、病案首页内容、手术难度占比等赋予量值,以此提升学科建设水平。药学部门则要把合理用药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之中。同时,医院控制运营成本,让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都知道控制成本的具体举措,推动质量改进和制度流程优化,并将这些工作全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实现精细化、系统化、信息化管理。
如此一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把质量控制标准展示给了每一名医生,让他们犯错后都知道错在哪里以及如何改进。值得一提的是,该院把关键指标纳入协同管理,对科主任提出明确奖惩要求,包括年度考核、质量评分、个人年终优秀评价等,让科主任推动“国考”指标落地。
目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在开展职能部门目标标准化建设工作。职能部门考核指标来自年初确定的任务要点,所有任务均被纳入信息系统,并周上报、月计划、季考核、半年总结。王琛举例,若微创手术量占比较去年提升较少,医务处则要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修改建议,明确具体改进举措,如上调微创手术绩效分值,以此把“国考”指标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调动每一名职工的积极性。
明确高质量发展“四个关系”
于成功介绍,南京鼓楼医院有130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群。根据以往经验,医院要想提升绩效考核的内涵,则需要加强核心技术、质量控制、科研创新、服务创新、经济运营等方面建设。
提升核心技术能力要在经费、管理上给予支持,提升DRG管理水平,并结合医保指标变化同步提升管理能力,如提升疑难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构建医疗大质量管理体系等。
医院构建了实验平台、技术平台、管理平台、合作平台,从机制、流程、保障等方面提升科研转化、成果转化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医院每季度开展一次经济模型分析会,立足医院、深入临床、服务一线、调配资源、优化流程,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编制、不同能力,探索绩效分配制度。
目前,医院正在推进一院多区建设,为百姓提供同质化的医疗服务。未来,医院还要通过资源下沉、专病联盟建设等措施,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于成功认为,绩效考核的内容相互关联,医院管理者要找准平衡点,与其他部门联动,找到合适的医疗价值回归路径。
于成功认为,高质量发展一定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医疗总量和费用结构的关系;医疗费用与医院及科室病例组合指数(CMI值)的关系;绩效考核的层级、医疗规范内容与内容真实的关系;绩效考核与DRG的关系。这些都是实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
新版操作手册导向性更强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院长鲁晓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盛立军、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长助理靳启国、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医务处处长景抗震,围绕新版绩效考核操作手册变化、新版绩效考核操作手册给医院带来的变化等,进行了讨论。
鲁晓杰表示,“国考”不断深化,医院管理者需要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如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管理、运营管理等),要做好顶层设计,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服务满意度,促进内科外科化、外科精细化。此外,医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单病种质控方面,在DRG下实现单病种诊疗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绩效分值要向高层次人才倾斜,向多劳多得倾斜。
盛立军认为,新版绩效考核指标稳定性、统一性、准确性更高,让医院对其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促进医院找准运营效率、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方向。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56项指标是良好的“指挥棒”,职能部门在理解和应用考核指标的时候,也会有更多的举措和办法。
靳启国指出,新版绩效考核指标的变化显而易见,从38条门诊次均费用增幅、39条门诊次均药品费用增幅、40条住院次均费用增幅、41条住院次均药品费用增幅中,剔除了散装中药饮片、小包装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罕见病用药收入、长期处方的药品收入、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谈判类药品收入后的次均费用增幅。另外,由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为使数据尽量具有可比性,新版指标使用了可反映疾病复杂程度的CMI值进行了校正。新版指标加大了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并应用DRG效率指标评价质量,体现出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的密切合作、相互支持。
景抗震认为,强大的学科能力不能缺少高精尖技术的支撑。每家医院都非常重视学科的发展,技术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很多高精尖技术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期盼医疗机构与医保部门协同推进“国考”工作更好落地,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同时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兼顾保用药与强管理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华飞、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副院长韩伟、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崔怀信、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副院长殷积芳,围绕如何看待绩效考核操作手册的变化、医院如何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和提升绩效管理水平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华飞表示,绩效考核是“指挥棒”。“指挥棒”有了变化,医院要及时调整思路、查找差距,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另外,医院要适应医保谈判的常态化开展,在充分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国谈药品“双通道”落地工作。医院要在门诊药房设置“‘双通道’定点药店缴费取药”专窗,避免患者往返医院和药店,落实“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的相关要求。医院的药学部门要及时完善和优化药品临时采购操作流程,根据临床需求建立国谈药品临时采购“绿色通道”,既要保证国谈药品应采尽采,又要兼顾医院的绩效考核。此外,医院的药学部门、医务部门和医保部门要常态化开展多学科(MDT)查房,对用量异常药品品种及时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切实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同时,医院还要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韩伟认为,在绩效考核中,医院要学会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医院要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尽快实现从信息化向智慧化的转变,并瞄准核心技术提升能力,通过科研技术的转化和应用落实绩效考核相关要求,实现医疗保障和自身发展的双目标。
崔怀信表示,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有助于激励从业人员,有助于加强医院管理,有助于制订医院发展战略。有些医院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率不高。对此,医院应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加强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殷积芳表示,公立医院要研究透彻“国考”的相关要求,结合“国考”指标与医院实际、发展战略,规划年度重点工作。医院要成立运营管理科,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国考”找弱项、补短板。
文:张晓东
编辑:王天鹅
审核:韩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