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崔利锋:向江河湖海要食物
2024-11-30 16:02  浏览:69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低淘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低淘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有效促进食物新品种、新领域、新技术开发,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加快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当今世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陆地资源的日益紧张,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要用占全球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活占全球约20%的人口,保障粮食安全和食物需求就是根本之事。而我国有着广袤的海洋和众多江河湖泊等内陆水域,拥有巨大的水生动植物生产潜力,通过合理开发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可有效增加水产品食物供给,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同时,种类繁多的鱼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水产品,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种营养物质,不但可以极大丰富食物供给多样性,而且对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必须推进渔业各相关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近年来水产品总产量占全世界的约三分之一,其中水产养殖产量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近60%,占到国内水产品总产量的82%。由于海洋和内陆水域天然渔业资源大多已充分或过度开发利用,大幅度增加渔业捕捞产量的潜力有限,水产养殖是未来渔业生产和保障水产品供给的主要途径。首先,应继续坚持以养殖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实施全国和地方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稳定基本养殖面积,同时拓展水产养殖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做大做强水产养殖业和增殖渔业,扩大水产品生产规模,保障水产品的安全有效供给。其次,科学养护近海和内陆水域渔业资源,合理有序发展近海和内陆水域捕捞渔业,稳妥推进远洋渔业新渔场新资源绿色可持续开发。第三,协调推进水产品加工业及保鲜、运输、市场等各环节条件建设,建设冷链物流体系,开发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等二三产业,开发渔业多种功能,不断延长渔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提高渔业的综合效益。第四,推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提升捕捞、养殖、加工等先进设施装备设计制造能力,加强新型水产养殖饲料等水产养殖投入品的研发生产,建设中心渔港和一级渔港,发展沿海渔港经济区,为渔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保障。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必须全方位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水产养殖涉及众多水域类型、养殖种类和养殖技术模式,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具体条件选择适宜的水域、品种和养殖方式推进水产养殖发展。在养殖水域方面,科学合理开发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稻田、盐碱地等内陆水域和滩涂、近海、深远海等广阔海洋,拓展养殖发展空间。在养殖模式方面,优化提升近海和滩涂养殖,将近海传统渔排改造为新型环保网箱;加强深远海养殖关键设施装备研发,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稳妥推进大型桁架类网箱和养殖工船养殖,着力降本增效;改造升级传统养殖池塘,积极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陆基设施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盐碱地渔农综合开发、渔菜共作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挖掘水产养殖潜力。在养殖种类方面,根据自然环境等条件开展鱼、虾、蟹、贝、藻、爬行类和特种水产品养殖,特别是加快培育适宜深远海、设施化、工厂化、盐碱水养殖的当家品种,加快海带、裙带菜等海藻产业发展和藻类食物开发利用。在养殖技术方面,深入推进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推广水产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促进渔用兽药等投入品科学减量使用,推进配合饲料全程替代幼杂鱼,不断提升水产种业质量,保障水产养殖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必须处理好渔业发展与相关方面的关系。渔业捕捞和水产养殖涉及到土地和水面使用、水资源利用、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应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捕捞渔业方面,一是健全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制度,完善捕捞总量管理和限额捕捞、渔具渔法准入、伏季休渔和长江十年禁渔等休渔禁渔、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等各项制度,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维护渔业生产秩序,科学合理利用渔业资源;二是推广可持续的捕捞装备、技术和方法,提高捕捞的选择性,减少对非目标物种的伤害。三是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和生态养护,加强自然保护区、种质资源保护区和重要资源栖息地保护,建设海洋牧场,科学规范开展增殖放流,保护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资源,恢复水域生态系统多样性和完整性。在水产养殖方面,一是注意节地节水,推广深远海、设施化、工厂化等集约化模式和稻渔综合种养、渔菜共作等生态循环模式,尽可能少占地、少用水,鼓励养殖用水循环利用;二是注意减少尾水污染,采取物理、生物、化学等有效措施对养殖尾水进行净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发挥海洋贝类、藻类等可以吸收水中营养物质净化水质的功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三是注意养殖病害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加强苗种检疫和养殖病害监测防控,规范和减少兽药等投入品使用,力求养殖生物不发病少发病,既可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也可减少病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在外部影响方面,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等排入江河湖海,航运、挖沙、涉水工程建设等,也会对江河湖海的生物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海洋酸化、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环境问题也给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生产带来风险和压力,这些都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必须加强渔业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科技创新是渔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有力保障,要根据产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重大问题难题。在养殖方面,推进实施水产种业振兴行动,加强海洋和淡水渔业种质资源库建设,健全水产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鉴定利用体系,加强现代生物技术研究和应用,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新品种,提升优良品种覆盖率;加强绿色养殖技术模式、养殖病害防治、新型蛋白来源高效饲料、水质净化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在捕捞方面,加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开发远洋新资源新渔场,研发新型渔船、渔具和捕捞技术,推进节能减排,提高捕捞的选择性和效率。在加工方面,加强保质保鲜技术、精深加工、生物医药、功能食品等研发,提高水产资源的附加值。在设施装备方面,针对捕捞、养殖、加工等产业需求,研发先进适用的设施装备,提升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此外,应加强渔业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渔业管理组织和相关活动,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渔业合作,共同开发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通过引进来、走出去,提高我国渔业的发展水平,同时为世界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作出中国贡献。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离不开政策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应在用地、用水、用海、环保以及金融、保险等有关方面给予支持配合,不断增强渔业抵御风险、防灾减灾和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各界也应对渔业发展给予关心,更多消费优质健康水产品。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渔业一定能够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向江河湖海要食物一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

(作者:崔利锋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原站长 中国水产学会原秘书长 )

图片来源:新华社‍‍‍‍‍‍‍‍‍‍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发布人:c7b9****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