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郎景和
每年春节前,我都会收到一张贺年卡,30多年从未间断。这不是一张普通的卡片,而是患者的一张平安喜报。
寄卡的人当年只有9岁,上小学二年级,聪明、讨人喜欢。但不幸的是,她患上了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瘤子不小。按当时常规的诊疗办法,需要手术为她切除子宫和双侧卵巢,可她才9岁!切除子宫,她这辈子都做不了妈妈了。
当时我们已经在进行卵巢癌的研究,也做过一些只切除患瘤卵巢的手术,但这项技术还不够成熟,复发的风险也很高。我把做手术的风险利弊一 一向家属说明。他们同意了我的治疗方案,手术和化疗都很顺利,我还和女孩约定:以后隔一段时间就到医院复查。孩子长大了,肿瘤没有再复发。
每年年末,她都会向我报平安。一开始用稚嫩的铅笔字写道:“郎大夫,我不休学啦!”后来是越来越工整的毛笔字:“我考上初中啦!”“我成了文科状元!”“我结婚啦!”“我当妈妈啦,生了个女儿!”
医生要替患者着想,为她的长远幸福考虑。“医生给患者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这是我从恩师林巧稚大夫身上学到的。
林大夫曾经遇到过一位结婚6年后终于怀上了孩子的女士,她在怀孕3个月的时候,发生子宫出血,后被诊断患有宫颈癌。如果按照当时的诊疗常规,不仅孩子保不住,还要立即切除子宫。林大夫没有立即为她手术,而是反复检查诊断。林大夫发现,患者身上的肿物倒像是孕期良性肿瘤的一种特殊变化。她深知这个孩子来之不易,也知道女人不能做母亲的痛,最终决定采取保守治疗。经过6个月的悉心诊治,孕妇平安,胎儿成熟,林大夫为她做了剖宫产手术。而随着婴儿的出生,那个宫颈肿块也慢慢消失了。产妇一家人特别感激林大夫,给孩子取名“念林”。
林大夫经常跟我们说:“有时你开了刀,救了她的命,但她并不快活,她得到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医生不能为治病而治病,要为人民的健康和幸福而工作。”
跟着林大夫查房久了会发现,她有一种神奇的魅力。比如,手术前患者很焦虑,压力很大,林大夫来查房后,患者就放下了心理包袱;产妇在待产室折腾得不行,林大夫去摸摸胎位,听听胎心,为产妇擦擦汗,拉拉她的手,产妇就平静了下来,产程居然也加快了;遇到疑难危重患者,林大夫的几句话会使医生们茅塞顿开……
她对患者关怀备至,患者对她真诚信任。医生不能保证治好每一位患者,但要保证好好治疗每一位患者。这是我的行医准则。
有一位患者,24岁刚参加工作,就确诊了子宫腺肌症。她跑了好多家医院,得到的建议都是切除子宫。但她强烈要求保留子宫。第一次手术,我为她剔除了20多个大小不等的肌瘤,保留了子宫。3年后,她结婚怀孕,临近预产期又来找我,我又给她做了剖宫产,同时又切除几个肌瘤。最后一次复发,因为出血过多,她偏瘫了。她见到我,笑着说:“郎大夫,你再帮我一下吧。我现在真的流血太多了,这次我不要子宫了。”
切除子宫只需要20分钟,但剥除肌瘤往往一两个小时都下不了手术台,医生累得满头大汗,没过多久,它还会长出来。但我依然选择为很多患者保留子宫。
一名好医生应该想办法为患者解决问题,从医学角度分析怎么帮助她。
我今年84岁,仍然坚持每天一早到医院开始工作。我只出普通门诊,对待患者一视同仁。我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都是老患者,有的找我看诊已经30年。他们每次见我第一句话都是:“郎大夫,又见到你,我心里就有底了,这一年我都会过得很踏实。”每当听到这话,我都会说:“别担心!郎大夫在看着呢,有变化会告诉你。”这就是我做大夫的责任与担当。
文: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名誉主任 郎景和
编辑:张昊华 管仲瑶
校对:杨真宇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